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讨论稿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289626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讨论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讨论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讨论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讨论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讨论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讨论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讨论稿(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UDC 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Architectural and Technical Code for Animal Laboratories)(讨论稿)空调、通风、净化2005发布 2005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发布目 次1、总则(建研院)2、术语(建研院、所有参编单位)3、实验动物设施的分级和技术指标(医科院、暨南、浙江)3.1 实验动物设施的组成(医科院)3.2 实验动物设施的分级(暨南)3.3 实验动物设施的技术指标(浙江)4、建筑、结构和装修(建研院、设计单位)4.1建筑要求(建研院、设计院)4.2

2、结构要求(设计院)4.3建筑装饰要求(建研院、设计院)5、空调、通风和净化(建研院、设计单位)5.1一般要求5.2送风系统5.3排风系统5.4气流组织5.5空调净化系统的部件与材料(热回收技术)6、给水排水(暨南、浙江、军医科)6.1给水(浙江)6.2排水(军医科)7、电气和自控(建研院、施工单位)7.1配电7.2照明7.3自动控制7.4通讯8、消防(建研院)9、施工要求(建研院)9.1一般要求(建研院、施工单位)9.2建筑装饰(中技、施工单位)9.3空调净化(建研院、施工单位)9.4实验动物笼具的安装(中技、施工单位)10、验收和检测(建研院、动物所)10.1工程检测(医科院)10.2 实验

3、动物笼具的现场检测(军医科)10.3工程验收(建研院、中技)附录A 实验动物设施检测记录用表(建研院)附录B 实验动物笼具现场检测记录用表(医科院、军医科、浙江)附录C 实验动物设施工程验收评价项目(建研院、动物所、动管会)本规范用词说明条文说明(同正文)1 总 则1.0.1 为使试验动物设施在设计、施工和验收方面满足实验动物环境的通用要求,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微生物学、生物医学、动物实验、基因重组以及生物制品等使用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实验动物设施的设计、施工和验收。1.0.3 实验动物设施的建设应以实用、经济为原则。实验动物设施所用设备和材料必须有符合要求的合格证、检验报告,

4、并在有效期之内。属于新开发的产品、工艺,应有鉴定证书或试验证明材料。1.0.4实验动物设施的建设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按现行国家强制性标准中的有关要求执行。2 术 语2.0.1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2.0.2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 Breeding and production of Laboratory animal 指同于实验动物繁育、生产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2.0.3 实验动物设施 Laboratory animal fac

5、ilities指以研究、试验、教学、生物制品、药品生产等为目的进行实验动物饲育、试验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2.0.4 普通环境 Conventional environment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适用于饲养教学等用途的普通实验动物。2.0.5 屏障环境 Barrier environment该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清洁实验动物及无特定病原体(SPF specific pathogen free)实验动物,该环境严格控制人员、物品和环境空气的进出。2.0.6 隔离环境 insulation environment采用无菌隔离装置以保存无菌或无外来污染动物。隔

6、离装置内的空气、饲料、水、垫料和设备均为无菌,动物和物料的动态传递须经特殊的传递系统,该系统既能保证与环境的绝对隔离,又能满足转运动物时保持内环境一致。该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无特定病原体(SPF)、悉生(Gnotobiotic)及无菌(germ free)实验动物。2.0.7高效空气过滤器 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filter按照GB 6165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实验方法检测,其效率不低于99.9%的空气过滤器为高效过滤器,其中效率不低于99.9%为A类、不低于99.99%为B类、不低于99.999%为C类高效过滤器。2.0.8洁净度5级clean

7、liness class 5 空气中大于等于0.5m的尘粒数大于352粒/m3到小于3520粒/m3,大于等于5m的尘粒数大于2.93粒/m3到小于等于29.3粒/m3。习惯称呼为百级。2.0.9洁净度7级cleanliness class 7 空气中大于等于0.5m的尘粒数大于35200粒/m3到小于352000粒/m3,大于等于5m的尘粒数大于293粒/m3到小于等于2930粒/m3。习惯称呼为1万级。2.0.10洁净度8级 Cleanliness Class 8 空气中大于等于0.5m的尘粒数大于352000粒/m3到小于等于352000粒/m3,大于等于5m的尘粒数大于2930粒/m3

8、到小于等于29300粒/m3。习惯称呼为10万级。2.0.11静态at-rest 实验动物设施内的设施已经建成,设备已经安装,系统和设备正常运行,但无工作人员操作时的状态。2.0.12综合性能评定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judgment对已竣工验收的实验动物设施的工程技术指标进行综合检测和评定。5 空调、通风和净化5.1 一般要求5.1.1实验动物设施应根据实验动物级别选用适当形式的送、排风系统。5.1.2 实验动物设施空调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其用途进行分类。对于单纯用于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繁殖的动物设施和使用实验动物进行药物试验或疾病感染试验的动物设施应分别设置空调系统。

9、对于用于疾病感染试验的实验动物设施还应根据其试验内容按照其生物安全危险度等级确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级别,并按照相应的生物安全级别设计空调系统。5.1.3 实验动物设施空调系统的划分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空调净化系统的划分应有利于实验动物设施的的消毒灭菌、自动控制系统的设置和节能运行。5.1.4实验动物设施空调净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动物隔离器、动物饲养架、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锅等设备的冷、热、湿和污染负荷。5.1.5实验动物设施送、排风系统的设计应考虑所用动物饲养设备、生物安全柜、洁净工作台等设备的使用条件。动物隔离器、密闭式动物解剖台及其他产生污染气溶胶的设备不

10、得向室内排风。5.1.6使用开放式笼架具饲养动物的实验动物房应采用全新风系统。ABSL3、ABSL4实验动物房应采用全新风系统。使用从室内取风的动物隔离器或单独从室外采风向送入动物隔离器的可根据计算尽量使用室内回风。ABSL2动物实验室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回风比例,对于有交叉污染危险的情况,应采用全新风系统。5.1.7实验动物设施空调净化系统的送、排风总管,送、排风支管宜安装气密阀门。ABSL3、ABSL4实验室的送、排风总管,送、排风支管应安装气密阀门。5.1.8有洁净度要求的实验动物设施不应安装普通的风机盘管机组或房间空调器。5.1.9 实验动物设施空调通风系统应能保证系统阻力增加50%时风

11、量减少不超过10%。5.2 送风系统5.2.1 普通空调送风系统应至少设置粗、中效两级空气过滤器。 空气净化系统应设置粗、中、高效三级空气过滤。中效过滤器宜设在空调机组的正压段。对于全新风系统,宜在表面冷却器设置一道保护用中效过滤器。5.2.3 空调机组的安装位置应考虑日常检查、维修及过滤器更换等因素。5.2.4 对于北方寒冷地区,应考虑冬季加热器的防冻问题。5.2.5 风管适当位置上应设置风量测量孔。5.2.6 应考虑风机备用或风机故障时,维持动物饲养环境的最低通风量。5.2.7 送风系统新风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新风口应采取有效的防雨措施。2、 新风口处应安装防鼠、防昆虫、阻挡绒毛

12、等的保护网,且易于拆装。3、新风口应高于室外地面2.5m以上,同时应尽可能远离排风口和其他污染源。5.3 排风系统5.3.1 有正压要求的实验动物设施,排风系统的风机宜与送风连锁,送风先于排风开启,后于排风关闭。5.3.2有负压要求的实验动物设施排风应与送风联锁,排风先于送风开启,后于送风关闭。5.3.2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动物设施应设置室内排风口,不得只利用生物安全柜或负压隔离器作为房间排风出口。5.3.3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动物设施应满足GB 50346中5.3对排风系统的规定。5.3.4有洁净度要求地相邻实验动物设施不得使用同一回风夹墙作为回风道。5.3.5有洁净度要求并相邻的实验动

13、物设施应能维持室内压力。5.3.6 实验动物设施室外排风口的位置应高于所在建筑物屋面2 m以上。5.3.7排风机应能保证最低送风量下维持室内压力的排风量。5.3.8排风系统应设置去味装置,并应设在排风机的负压段。5.4 气流组织5.4.1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动物设施内各区之间的气流方向应保证由清洁区流向半污染区,由半污染区流向污染区。清洁区内宜设一间正压缓冲室。5.4.2 气流组织应采用上送下排方式。 5.4.3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动物设施内有气溶胶操作地点的上方附近不得设送风口。5.4.4 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动物设施内高效过滤器排风口应设在室内被污染风险最高的区域,单侧布置,不得有障碍。5.4.5排风口下边沿离地面不宜低于0.1m,且不应高于0.15m;上边沿高度不宜超过地面之上0.6m。排风口风速不宜大于2m/s。5.5 空调净化系统的部件与材料5.5.1 送、排风高效过滤器均不得使用木制框架。5.5.2 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动物设施的排风管道应采用耐腐蚀、耐老化、不吸水的材料制作,一般可采用不锈钢或塑料。5.5.3 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动物设施的排风气密阀应设在排风高效过滤器和排风机之间。排风机外侧的排风管上室外排风口处应安装保护网和防雨罩。5.5.4 空调设备的选用应满足下列要求: 1、不应采用淋水式空气处理机组。当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