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 高分必备 第二十三讲写作2总复习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928246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语文 高分必备 第二十三讲写作2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语文 高分必备 第二十三讲写作2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语文 高分必备 第二十三讲写作2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语文 高分必备 第二十三讲写作2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语文 高分必备 第二十三讲写作2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语文 高分必备 第二十三讲写作2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 高分必备 第二十三讲写作2总复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语文 高分必备 第二十三讲写作2总复习本类考题解答锦囊 最近几年,高考作文一直考话题作文,前几年为文体不限,近几年改为文体自选,但在降低文体门槛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考生常见的有4种误区:一是大杂烩与四不像。有的考生误以为文体自选可以随心所欲、任意而为,写出来的文章“四不像”,说明这些学生在文体上已存在问题,认识模糊。二是盲目创新。有的学生看到报纸上刊登的一些比较另类的作文得了高分,把相声、快板、三句半都搬上了考卷。殊不知,每年都有很多所谓的创新作文得了低分,同学们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三是诗歌与文言文。枷3年江苏有十几个考生写诗歌,很少有及格的。陕西省一考生209字的诗歌得

2、满分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从字数要求上看,2四个宇达不到800字这一要求。自从(赤兔之死见报后,有不少考生模仿文言丈来写,也很难得高分。四是“秋雨体”泛滥。不少中学生喜欢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枉自己缺乏文化底蕴,文史知识漏洞百出,既没有文化又不像散文,只是堆砌华丽的词藻和排比句,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反而丢了分。 文体自选不等于没有要求。考试说明第2条规定“要符合文体要求”,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规定了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3档。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科负责人张伟民说过,淡化文体指阅卷和考试要开放、灵活,不要拘泥子单一的要求,但教学还是要严格要求,符合规范。文体自进是给予学生选择文体的

3、自由,但考生选定丁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写书信,格式必须对,否则要扣分。确定文体分三步走高考作文应该如何确定文体?考生见到题目后要考虑三个问题:一是这个话题最适合哪种文体?我坚强的品格”,要求写出自己心理承受力方面的实例,五然写成记叙文最容易,写成说明文最难。是丰富多彩的”,题目比较开放,几种文体都适合,比较而言,写议论文容易些。二是选择自己最檀长的文体。三要考虑自己有无相关的材料积累;写记仅文,要有情感内涵的生活素材;写议论文,要有相关的理论、事实论据:写说明文,要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写杂文,要能写出比杖幽默的语言写小说,要有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学生不是文体专家,因此高考阅卷时要求不是特别

4、高,但基本要求应该达到。写议论文要特别注意研究话题中的引导语。这几年作文题目都是一段材料或故事,然后是引导语。考生往往重视故事和。材料,忽略引导语、提示语,其实引导语中有非常丰富的信息,把握好了扰容易写下去。而写记叙丈最关键的是选一个造合写800牛左右的材料,哪怕语言技巧羞一点也能得高分。高考最新热门题 1以“说安”为题作文。(60分)“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要求自行选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示例】 说“安” 北京考生 提起“安”字,你多半全看到国人微笑的脸,是啊,有谁不喜欢“安”呢,“安”就代表了稳定,代表了幸福,至少,国人多是如此看的。

5、迷时想起了一个王朝的都城长安。这座都城,古老却蓬勃,清淡而辉煌,它是大唐历史的见证,它有着动听的寓意“长治久安”。在我看来历史不外乎乱世及治世,因此以治而安,安而成功,在这个“长治久安”的都城中,唐王朝的统治者实现了一统天下的大业,成就了大唐在历史中的盛世,缔造了中国在世界的辉煌。而长安,仍然是静静地矗立,即使它有当时的繁华,纵然在百年的历史中也有过动荡,它仍矗立着,宠辱不惊,因为它的名字中充满了人们的希冀“长治久安”,因而我们说,“安”字绝妙。 人们希望获得“安”,历代的统治者也在努力制造一个“安”的局面。然而,真是“安”吗?为何我耳边总在回响着屈原衷怨的绝唱,“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

6、索”,求什么呢?求君主的圣明,求百姓的福祉,求国家之“安”。为何我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位僵卧孤村的老者,那是陆游在吟诗吧,虽然“镜中衰鬓已先斑”,却仍挣扎着,“尚思为国戍轮台”,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至死仍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而他不知道,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一隅之“安”,在那风景如画的临安,哈,恰又是一个“安”宇,只可惜是“临时安定”。 那个在不安中求安的宋朝啊,悲凄的宋朝有易安居士携所有家当追随朝廷,而最后也只得叹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只是那执政者不是“人杰”,更不会,也不愿做“鬼雄”,他只愿在风雨飘摇中“一晌贪欢”,莫“辜负了窗前月明”就好。于是我感叹,从古到今,国人一直在追求

7、“安”,可能真如鲁迅先生所述,即使只是做奴隶吧,只要有安定的环境,那也是万幸了,所以我们一直坚信“跟着安定走,幸福向你招手”吗?所以我们可以抛弃土地,抛弃尊严吗?所以在动荡的晚清,我们签下了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吗? 不要因为“安”而丧失了我们中国民族的气节,我们喜爱“安”,然而我们也要提防“安”,不要因一晌贪“安”,而蒙敝了双眼。想吾泱泱大国,几千年基业,定要将“安”字慎选。评析:自写话题作文以来,似乎从来就是文体自选了,而高考题却有意在作文的要求中特意标明“写一篇议论文”。本文可以说得上是一篇合乎规范的“正统”议论文了,本文对议论文的写法把握得很全面:观点明确(安就代表了稳定、幸福),论证充

8、分,立意高远(长治之安)。 2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古时东瓯(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带)人住的是茅屋,经、常发生火灾,为此痛苦不已。有个东瓯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搏虎,凡是他出现之处,就无虎。东瓯商人回去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国君。由于东瓯话“火”和“虎”的读音毫无区别,国君误以为冯妇善于“扑火”,便以隆重的礼节从晋国请采了冯妇,第二天市场上失火了,大家跑去告诉冯妇,冯妇捋起袖子跟着众人跑出去;却找不到虎。大火烧到王宫,大家推着冯妇往火里冲,冯妇被活活烧死。那个商人也因此而获罪。(据 (郁离子冯妇)改编) 注意:上述寓育,户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以致冯

9、妇葬身火海。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结合个人见闻、感受或学习语言的体会。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牛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立意白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示例】 怪事老爸生活片段纪实一 “顾客是上帝,我们常常挂在嘴上。因此,我特别强调,凡是普通话不能定期过关的,就地离岗。大家知道,我们这个沿海新兴城市是由八成外来人员加两成本地人员组成的。假设你用粤语对待客人,就是把我们超市的百分之八十的顾客给生生地赶走了。”二“百分之百的普通话,另加勤快!” 你起草的“招工启事”这十二个

10、大宇赫然醒目,咄咄逼人,村委书记的小姨予,一开口即满口地道语,不经任何考验,悄悄地“塞”进超市来。她很“不幸”被你发现了。 “是想考我一下广你苦笑一声,继而斩钉截铁地说:“退货!” 不久,舆论大哗,家人埋怨。你,泰然处之。 三 商场会客室,还是当初摆放的那几桌椅凳,实在寒酸得可怜。家具商将沙发当“毛雨雨,沙洒”地送上门,不过几百元的费用,你竟然以婉言谢绝的形式给拒绝了。派人去省商学院进修,一下子三万元,你情愿捐出自己工资的四分之一,当即拍板。自此,“怪老总”的雅号与你结上了缘。 四 周末晚会,你合着节奏的音乐和员工们一起跳舞,腰胯来回转,挺胸亮肩扭屁股。在一片普通话的“赞扬”“嘲弄”,声中,跳

11、出满堂狂热,舞出真心欢喜。 质量检验,贸易往来,一脸严肃,一尊雕塑。 五 祝捷会上,哪里也不见你的踪影。 嗬,你蹲在办公室里默默地出神。催急了,你谦虚一笑:“嘿,在这样沿海地区,转亏为赢,小意思啦!微不足道,微不足道!我们要将毛毛雨转成下雷雨、骤雨啦!” 嗨,你后面那句话可真露馅啦,纯粹的粤语!你该第一个离岗,这是你自已在就职会上亲口说的。 评析:全文用极不连贯的手法来叙述,而采用镜头剪辑片断联缀的方式,将人物描述得活灵活现。或纯粹由作者叙述,或引上人物的一句话,几段三言两语,便勾勒出人物的一个侧面。用“语言与沟通”这一主线加以贯穿,五段像五幅人物特写,放在一起,一个锐意进取,一心为公,又不乏

12、人情味和远大目光的新一代领导干部形象,就鲜明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文章删枝留干,情节大跨度跳跃,浓缩精华,节省了文字,又拓展了读者的想像空间,真是篇构思十分精巧的文章。题点高考命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孩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告诉孩子:你画的每幅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看。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孩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个纸篓。告诉孩子:你每画好一张画,就扔到这个纸篓里,无论你对它满意还是不满意。 三年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一墙的画,人人赞美。第二个孩子的画,一纸篓一纸篓地倒掉了,人们只能看到他手头尚未画完的那一张。 三十年后,

13、人们对第一个孩子的画已不感兴趣了,而第二个孩子的画却横空出世,震惊了世人。 注意: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解析】 理解故事的寓意。从最简单的角度去理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只有不满足寸:现有成绩,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当然,这不足唯一的理解,我们还町从中读出其他道理。如反向思维,第二个孩子因为一直得不到赞扬和鼓励,而失去了画画的兴趣,得出:对青少年应该以鼓励为主。总之,选择个鲜活的主题,作文也就成功了半。 挑选恰当的文体。在考试作文时,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应挑选自己最拿手的文体。如写议论文,就要确立一个新鲜的论点;如写记叙文,就要选准典型事例,有波澜,有起伏;如写散文,就要充分调动

14、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加重文化底蕴,并注意语言修辞,尽量体现文质兼美。 【示例】 改错 我又一次被请进了这个我常来的地方年级办公室。理由很简单:考试卷予不改错。其实我觉得这种改错没什么必要,所以极少交改错,因此也常被老师叫到年级办公室承认错误。 “怎么没改?”老师抬起头问我。 还是老调子!我暗笑。“我觉得没有什么必要。本来么,我都会了的。何必写在纸上?” 几乎每次我不交改错他都会如此发问,我也都会如此应答。不过不同的是,以往他都会气得脸色发白,而这次他似平很平静,至少看起来很平静。 他站起身,拉出他左边的椅子。“你坐”他对我说。 我惊愕的望着他,不知所以然。 “我给你讲个故事。” 讲故事?给我?我这次更惊愕,眼光不住地上下打量着他,我怀疑他已被我气疯了。但我还是坐了下来。准备听听他要给我讲什么故事。 “我从前有两个邻居。”他开口了,“两家的孩子都从五岁学画画。左边那家的孩子把画都贴在墙上,而右边的那家只把孩子最好的那张贴在墙上其余的锁在抽屉里。” “完了厂我觉得这故事简单得让人捉摸不透。 “你猜最后谁成了画家?”他问我。 “这我说不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