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教学案例(10)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9282322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艳-教学案例(10)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艳-教学案例(10)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艳-教学案例(10)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艳-教学案例(10)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艳-教学案例(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艳-教学案例(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色龙教学案例语文课上分析变色龙中人物那群人时,当解读完“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后,我把那群人定位成“庸俗、麻木的看客”。忽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质疑: 师:“那群人并不麻木,那群人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笑谁?那群人站在谁的立场上笑?那群人笑赫留金自不量力。他们都清楚奥楚蔑洛夫是个趋炎附势、见风驶舵的人但还寄以希望。” 生:“那群人既然都清楚,那为什么不同情受害者?他们要是同情受害者,就有可能遭受报复。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就不顾别人了。” 生:“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没错儿,将军家的!这两句都是人群里的人说的。这让奥楚蔑洛夫多变了两次,再加上其他三次,太多,实际上写一次就行!”(有同学插话)

2、 “你说的是写法方面。警察与赞美诗还记得?谁说说大体内容?” 师:“像这样的人在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你有没有碰到过?” 生:“我看过鲁迅的小说,有一篇祝福,鲁镇上的那些老女人都来听祥林嫂那一段悲惨的故事,听完以后,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地评论着。里面的那些特意来听祥林嫂讲故事的人们也是。”(特意找出了祝福) 师:“这几个同学能学以致用,做得好说得对。同学们再想想,在咱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类人呢?” 学生们稍做沉思,既而雀跃之势让我眼睛为之一亮,心为之一喜。 生:“有一次,我和爸妈一起出去游玩。我从车窗里看见一个孤苦伶仃的小女孩在路口站着。过往的行人只是瞟她一

3、眼,却没有一个人想帮助她。当时我在车里,心里很难受。可现在想来,其实我也充当了一个看客。” 师:“同学们都具有了一定的阅历和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如果说在十九世纪的俄国有这么一群麻木庸俗、自私自利的看客是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铸就的;如果说在十九世纪的中国有这么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是当时的黑暗社会造成的;那么,今天的看客又是什么酿成的呢?是这个社会,还是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各种各样的精神枷锁和灵魂的专制:人性中的虚浮、懦弱、迷信和懒惰。”学生们又沉默了,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我给了他们空间。 师:“难道今天的我们甘做一个看客?我们能做些什么?” 生:从自己做起,不在嘲笑别人。 “要有一颗关爱之心。” “净

4、化心灵,完善自我。” “丁零”下课的铃声响了。 一堂课善抓契机,击情课堂,让学生的每一次思维的火花都尽显它的光芒。 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之上,最忌讳教师先入为主,给某个人、某种现象定位。一旦定位了,就相当于限制了学生思维,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然而有时我们可能会低估了我们的学生,忘记了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在这堂课上不就有敢说“不”的吗!一句句像“那群人并不麻木”的“意外”衍生了一个个“精彩”。 一、“他们(那群人)要是同情受害者,就有可能遭受报复。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就不顾别人了。”这正是学生深入文本的体现,走进人物的心声,此时你不得不慨叹文学的魅力,学生思维的活力。教师就要抓住这美丽的一

5、瞬,让它充分展现它的光芒。 二、“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没错儿,将军家的!这两句都是人群里的人说的。这让奥楚蔑洛夫多变了两次,再加上其他三次,太多,实际上写一次就行!”虽然看似与上题无关,但不妨看作一个小插曲,教师只需稍做引导似乎就能水到渠成。可谁又曾想到,他们创造了“柳暗花明又一村”。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爱护他们好奇心、求知欲,怎样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对学生而言,我们教师能做的,最迫切做到的就是为他们创造一种宽松

6、、和谐、融洽的氛围,提供给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 三、“以学得促习得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当学生有了自己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想法,教师的导便凸现出来,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阅读积累,找寻 “看客”。 四、有思维的沉默是金。当某些东西一旦触到学生的切身利益,触动他们的某些不和礼仪的行为时。他们就需要思考,就需要同自己斗争,这时沉默是他们唯一的外在表现。教师则要经得起课堂上的沉默,“因为,只有活跃的气氛而没有屏神思索和思维交锋的课堂不是健康的课堂。”“智力的核心是能力,只有学生的思维总量大了,才有可能启动他的智力发展。”就如暴风雨来临前海面总是平静的,可它的内部却是暗流涌动。这不正是我们所渴望出现的

7、局面吗? 五、“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也不会脱离生活,一句“同学们再想想,在咱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类人呢?”让学生把语文与生活实践仅仅相连。在生活中寻找文学的影子,在文学中体味生活的味道。 六、“语文生命” 这是语文的最高境界,它已经超出了学科、生活的范围,而进入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这层境界需要我们努力一生付出一生。但请相信,耕耘就有所收获。 语文之路处处崎岖而又处处孕育精彩。既然踏上这条路,我们就要努力去收获精彩,如何走稳、走好、走出精彩,我将会用书籍武装自己的头脑,像“风中的芦苇在思索”,不断提升,不断反思。对一位教师而言,能够发挥的自己的专长,形成自己的风格,自成一家固然是很重要。如果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落窠臼,不墨守成规,敢于批判“旧我”,勇于创造“新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