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知识点总结精编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281371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0.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力学知识点总结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结构力学知识点总结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结构力学知识点总结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结构力学知识点总结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结构力学知识点总结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构力学知识点总结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力学知识点总结精编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关于8点和8线的下列四点结论:每个方向有一个8点(即该方向各平行线的交点)。(2) 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8点。(3) 各8点都在同一直线上,此直线称为8线。(4) 各有限远点都不在8线上。2. 多余约束与非多余约束是相对的,多余约束一般不是唯一指定的。一个体系中有多个约束 时,应当分清多余约束和非多余约束,只有非多余约束才对体系的自由度有影响。3. W0,缺少足够约束,体系几何可变。W=0,具备成为几何不变体系所要求 的最少约束数目。W0时,体系一定是可变的。Wx+dFQ+dF FN但WW0仅是体系几何不变的必要条件。S=0,体系几何不变。8.轴力FN -拉力为正;剪力FQ-绕隔离体顺时针

2、方向转动者为正;弯矩M-使梁的下侧纤维受拉者为正。弯矩图-习惯绘在杆件受拉的一侧,不需标正负号;轴力和剪力图-可绘在杆件的任一侧,但需标明正负号。9. 剪力图上某点处的切线斜率等于该点处荷载集度q的大小; 弯矩图上某点处的切线斜率等于该点处剪力的大小。d 2 M 3)dx2Qdx=_q(y)dM =dF (x)QdxFNB=FNA-J xb qxdx ,xF=F-J qdx ,QBQA-xyM=M+ J xb FdxBAxQ10. 梁上任意两截面的剪力差等于两截面间载荷图所包围的面积;梁上任意两截面的弯矩差等于两截面间剪力图所包围的面积。11. 分布力q(y)=0时(无分布载荷),剪力图为一条

3、水平线;弯矩图为一条斜直线。 分布力q(y)=常数时,剪力图为一条斜直线;弯矩图为一条二次曲线。上况 梁情无外力均布力作用(g向下)集中力作用 处(玲向下)集中力 儡村作 用处钗处剪力图水平线斜直 城(、 )为零处有突 变(突 变值=如变号无变化无影响弯矩图般斜线为直物 ldb:抛线下有极值尖啊 有角下有极值有突变 (突变 值或)为零12. 只有两杆汇交的刚结点,若结点上无外力偶作用,则两杆端弯矩必大小相等,且同侧受 拉。13. 对称结构受正对称荷载作用,内力和反力均为对称(K行结点不受荷载情况)。对称结 构受反对称荷载作用,内力和反力均为反对称。14. 三铰拱支反、内力计算公式(竖向荷载、两

4、趾等高)M = M 0 F yF = Fo cos F sin中F = Fosin F cos中F = F 0V AV AF = F oV BV B。M 0FH15. 拱轴上内力有以下3个特点:不管是在均布荷载下还是在集中荷载下,拱的三个内力图都是曲线图形。在有竖向集中力作用点两侧截面,轴力图和剪力图都有突变,突变值等于相应简支梁的剪力 分别在拱的轴力和剪力方向上的投影。有集中力偶作用点两侧截面,弯矩图有突变,突变值仍等于所作用的集中力偶。16. 隔离体的形式、约束力结点:桁架的结点法、刚架计算中已知Q求N时取结点为单元。杆件:多跨静定梁的计算、刚架计算中已知M求Q时取杆件为单元。杆件体系:桁

5、架的截面法取杆件体系为单元。17. 约束力的数目是由所截断的约束的性质决定的。截断链杆只有未知轴力;在平面结构中, 截断梁式杆,未知力有轴力、剪力和弯矩;在铰处截断,有水平和竖向未知力。18. 选择截取单元的次序; 主从结构,先算附属部分,后算基本部分; 简单桁架,按去除二元体的次序截取结点; 联合桁架,先用截面法求出连接杆的轴力,再计算其它杆。19. 虚功法的特点:1、将平衡问题归结为几何问题求解;2、直接建立荷载与未知力之间的关系,而不需求其它未知力。20. 应用虚功原理求静定结构某一约束力X的方法:1)撤除与X相应的约束。使静定结构变成具有一个自由度的机构,使原来的约束力X变成 主动力。

6、2)沿X方向虚设单位虚位移。作出机构可能发生的刚体虚位移图;利用几何关系求出其它 主动力对应的虚位移。3)建立虚功方程,求未知力。21. 临界荷载判别式P在顶点左ZR -tga 0P在顶点左R tga 0JJjJP在顶点右ZR - tga 022. 虚力原理:虚功原理的关键是位移与力系是独立无关的。因此,可以把位移看成是虚设的,也可以把力 系看成是虚设的,本部分正是把力系看作是虚设的,求刚体体系的位移。步骤:1. 在拟求位移的方向上虚设单位荷载,利用平衡条件求支反力。2. 利用虚力原理列出虚力方程进行求解,由于是在所求位移处设置单位荷载,因此,这种解 法又称单位荷载法。23. 虚位移原理:一个

7、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意协调位移,虚功方程成立;虚力原理:一个位移是协调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意平衡力系,虚功方程成立。24. 支座位移时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1)沿所求位移方向加单位力,求出虚反力;(2)建立虚功方程1 -A + Z R -七=0(3)解方程得A=-ZRk -孔定出方向。25. A = - Z R c式中,R为虚拟状态中由单位荷载引起的与支座位移相应的支座反力,c为实际状态中与相 应的已知的支座位移。为反力虚功总和,当与c方向一致时,其乘积取正;相反时,取负。须注意,式中S前面的负号,系原来推导公式时所得,不可漏掉。26.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当截面B同时产生三种相对位

8、移时,在i-i方向所产生的位移,即是三者的叠加,有:A = A +A +A = MdQ+ Qd + NdkM Q N27 = (M + N + QY )ds -ER c这里的积分号表示沿杆件长度积分,总和号表示对结构中各杆求和。其中最后一项表示给定 支座位移Ck的影响。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还可用变形体的虚功原理导出:外虚功=内 虚功。28. 变形体虚功原理:各微段内力在应变上所作的内虚功总和Wi,等于荷载在位移上以及支座反力在支座位移上所作的外虚功总和We。内虚功:k+ Ns + Q yO29. 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公式外虚功:w =1a+ER -cek kA = E j MM P ds +

9、 E j NN P ds + E j kQQ P ds EIEAGA30. 各类结构的位移计算公式(1) 梁与刚架:由于梁和刚架是以弯曲为主要变形(2) 桁架:桁架中杆件只受轴力作用,且每根杆件的截面面积、轴力均为常数(3) 组合结构:桁梁混合结构中,一些杆件以弯曲为主,一些杆件只受轴力(4) 拱:对于拱结构,当压力线与拱轴线相近时,应考虑弯曲变形和轴向变形31. 剪切变形和轴向变形引起的位移与弯曲变形引起的位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32. 图乘法应用条件:a) EI=常数;等截面直杆;b)两个弯矩图至少有一个是直线。c) 竖标yC应取自直线图中,对应另一图形的形心处。面积A与竖标yC在杆的同侧,

10、AyC取正号,否则取负号。33. 当图乘法的适用条件不满足时的处理方法a) 曲杆或EI=EI (x)时,只能用积分法求位移;b) b)当EI分段为常数或M、Mp均非直线时,应分段图乘再叠加。35.应用图乘法时的几个具体问题1. 如果两个图形都是直线图形,则标距可任取自其中一个图形。2. 如果一个图形为曲线,另一个图形为折线,则应分段考虑。3. 如图形较复杂,可分解为简单图形。36. 静37. 定结构温度变形的特征静定结构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各杆件均能自由变形(但不产生内 力),同样可采用单位荷载法。温度沿杆长度均匀分布,杆件不可能出现剪切变形(即微段dn=0),同时注意到实际状态 的支座位移为零

11、。38. 温度引起位移公式J = E J M d 0+E J Nd u + E J Qd n=Z J M d e +Z J Nd udq和du为实际温度状态下,因材料热胀冷缩所引起的各微段的弯曲变形和轴向变形。只要 能求出dq和du的表达式,即可利用上式求得结构的位移。上下边缘温差I At = t t2139, 温度引起的变形代入公式(A)刁Mde+Zj Ndu + 习QdnVJ ZJaAtds=ZJ Nat ds + VJ M 0hVat J Nds +0VaAtJ M!hV 4 VaAt A =Vat A +V A1NhMr厂图面(A )二VatA +V竺AKy t0 Nh Ma为材料的温

12、度线膨胀系数.温度以升高为正,轴力以拉为正J = V NAl38.桁架的杆件长度因制造误差而与设计长度不符时,由此引起的位移计算与温度变化时相 类似。设各杆长度的误差为Dl (伸长为正,缩短为负),则位移计算公式为40. 超静定结构特征:超静定结构则是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超静定结构的支座反力和截面内力不能完全由静力平衡条件唯一地加以确定。41. 确定结构超静定次数最直接的方法是解除多余约束法,即将原结构的多余约束移去,使 其成为一个(或几个)静定结构,则所解除的多余约束数目就是原结构的超静定次数。42.1 )移去一根支杆或切断一根链杆,相当于解除一个约束。2)移去一个不动铰支座或切开一个

13、单铰,相当于解除两个约束。3)移去一个固定支座或切断一根梁式杆,相当于解除三个约束。4)将固定支座改为不动铰支座或将梁式杆中某截面改为铰结,相当于解除一个转动约束。43. 力法的计算步骤1)确定基本未知量数目。力法基本未知量数二结构的多余约束数二结构的超静定次数2)选择力法基本体系。(去多余约束)3)建立力法基本方程。4)求系数和自由项。(图乘法,互乘,自乘)M = MX + M5)将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解方程,求多余未知力。P6)作内力图:叠加法计算控制截面的内力值。7)校核。44. 力法的基本原理是:以结构中的多余未知力为基本未知量;根据基本体系上解除多余约 束处的位移应与原结构的已知位移相等的变形条件,建立力法的基本方程,从而求得多余未 知力;最后,在基本结构上,应用叠加原理作原结构的内力图。45.n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典型方程ax +ax+.+ax +a= o111122in n1Pax +ax+.+a x +a = o2112222 nn2Pa x +a x +.+a x +a = on1 1n 22nn nn P方程的物理意义:基本结构在全部多余末知力和荷载共同作用下,沿每个多余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