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926675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社会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创新社会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创新社会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创新社会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创新社会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社会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社会管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逐步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学有所教”教育公平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焦点问题,其中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权利的不平等问题,尤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必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各级政府是实施义务教育、提供教育公共产品的责任主体,要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必须强化政府责任,落实党和国家“努力实现教育平等,维护社会公平”的有关方针政策,逐步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学有所教”。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学有所教”,是我国社会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膨胀,并呈现出“家庭化”的趋势。有了家、有了孩子就有教育需求,而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却

2、遭遇种种障碍:首先是户籍制度的壁垒。由于我国居民的户籍与教育等社会福利相联系,流动人口子女没有户籍就难以在当地入学,这成为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最大障碍。其次是教育资源的“瓶颈”。城市人口密集,教育资源有限,难以承受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压力。最后是地方利益的门槛。出于地方利益考虑,流入地政府和公办学校往往优先保证本地居民子女的教育需求,对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设置门槛,将无力负担高昂学费的农民工子弟拒之门外,使国家的有关政策很难得到真正落实。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关系到教育公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教育平等,进而推动社会在和谐氛围中

3、持续进步,就必须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逐步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学有所教”,是当前我国的现实选择。在社会管理制度难以突破的条件下,各地方政府立足当地实际,采取稳妥的方式逐步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学有所教”是最现实的选择。这不外两条路,一是依托公办学校,二是扶持民办学校。义务教育法和有关文件规定,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武汉市的经验表明,只要政府有足够的决心、采取得力的措施,就一定能把国家的法律和政策落实到位。具备条件的城市政府应借鉴武汉市做法,保证足够的财政补贴,对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一视同仁,纳入公办学校就读。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引导、支持民办流动人口子

4、女学校的发展,给予一定数额的财政补贴,保证校舍、体育和卫生等基础设施达标的需要,并对经济困难的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给予资助。同时,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民办学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引导其使用统一教材和考核标准,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走规范化发展道路,更好地满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需要。流动人口及其子女是社会平等的一员,但要实现这一群体真正与社会其他成员平等还“任重而道远”。实现社会平等必须从实现教育平等做起,各级政府要把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作为促进社会公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以此为突破口,促进流动人口群体平等融入社会,进而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范文精讲点睛论点文章针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

5、问题,从“如何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逐步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学有所教”的观点,文章进一步提出“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学有所教,是我国社会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逐步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学有所教,是当前我国的现实选择”两个分论点,“两个基本点”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环环相扣,紧密衔接。文章点评文章开篇引用十七大报告中的内容,提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必须强化政府责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逐步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学有所教”的文章观点,内容铺垫得当,理论色彩浓厚,且表述直观易于阅卷人发现。第二段分析了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面临的户籍壁垒、教育资源紧缺、地方利益门槛限制等多方面的问题,指出

6、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作用和必要性。第三段为对策部分,从“依托公办学校”、“扶持民办学校”两方面提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对策,此部分内容叙论结合,详略得当,可操作性较强。结尾部分总结全篇,与文章标题、观点相呼应,再次强化了文章主题。总体来看,文章结构完整,脉络层次清晰,观点鲜明,语言通顺流畅,叙述内容与社会现实、国家的大政方针紧密结合,叙论结合,详略得当,是篇不错的文章。妙言隽语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必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关系到教育公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创新社

7、会管理”的一篇申论范文更新时间:2011年12月05日 文章来源:互联网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与发展途径赵静杰 王 西志愿服务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在不计报酬的前提下,自愿贡献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为他人和社会提供的服务。志愿服务涉及帮困助残、法律援助、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在动员社会资源、满足民众需求、扩大服务范围等方面具有政府服务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志愿服务有利于增进各个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的沟通与了解,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转型期因利益调整而产生的社会矛盾。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不断提升其规模和水平,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发展较快。截至2010年底

8、,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3400万。志愿服务的内容形态也日益丰富,既有专项性志愿服务,也有专业性志愿服务,还有公益性志愿服务、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社区性志愿服务、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志愿服务,等等。同时应看到,目前我国志愿服务水平仍不够高,各类志愿者人数在总人口中比例较低,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等也不够完善,需要加快发展、提高水平。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建立多元化的志愿服务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主导的志愿服务,即针对公民自身没有能力和条件组织志愿服务的地区和领域,由政府相关部门出面组织志愿服务,如贫困地区的医疗、教育等。二是社团主导的志愿服务,即由社会团体组织开展

9、的专业性志愿服务,如法律咨询、义诊等。三是公民自由组合提供的志愿服务,即主要由公民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偏好开展的志愿服务,如交通协管、绿化、环保、社区服务等,这是在许多国家中最普遍的一种志愿服务形式。四是企业主导的志愿服务,即主要由企业资助并组织的专项性志愿服务。完善对志愿者的激励评价机制。人们参与志愿服务主要基于自身的需求以及志愿者之间的相互激励,同时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这种认可是激发和维持志愿者热情、保持志愿服务的长期性和延续性、动员更多公民参与志愿服务的强大动力。目前,我国参与志愿服务的主体是在校学生。对此,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对完成一定志愿服务的学生计入学分或给予奖学金等鼓励。对非

10、在校学生,可对贡献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将人们提供的志愿服务项目及时间计入档案,作为人们未来就业、升职等的依据之一。同时,可以建立公开的信息化平台,为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的志愿服务计量工作提供客观、翔实的依据。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经济与政策法规支持。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目前,我国志愿服务的经费从总体上说还比较欠缺,这成为志愿服务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对此,可以在加强政府财政拨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建立多元化的志愿服务融资渠道。应允许志愿服务组织通过合法的形式筹集活动资金,并由其自主管理;对自筹资金的志愿服务组织,建立相应的审计监督机制,以保障资金的安全和正确使用。同时

11、,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加强对志愿者在学习、生活、工作、劳动保护、人身保险、医疗等方面的保障,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改革公立医院”的一篇申论范文更新时间:2011年12月02日 文章来源:互联网公立医院改革的先行者那非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的关键环节,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重大。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泰心医院”)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英文简称TEDA,汉译音“泰达”)投资兴建的一所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

12、科医院,于2003年9月投入运营。由于得到了开发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并采取了一系列现代医院管理运营方法,泰心医院发展迅速,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探索出很多好经验,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泰心医院如何破解公立医院改革的难题,成为政府、医院、患者三方满意的公立医院?带着这个问题,我对泰心医院进行了调研走访,收获的不只是感动,更多的是启示。一、全新的管理体制我国公立医院大多是在“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体制下运营,政府投入严重不足,长期的“以药养医”机制使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医院趋利行为明显,公益性逐渐削弱,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公立医院改革势在必行。但由于涉及广泛的利益格局调整,公立医院

13、改革难度很大,被视为医改中最复杂、最具有探索性的一项任务。从现实情况看,虽然部分公立医院也推出了一些改革举措,但并未涉及体制,而多是从一些易操作、易见效的事情做起,比如推行预约门诊、优化服务流程等。这些措施固然可以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公立医院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是体制创新。天津市政府、滨海新区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注重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承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责,较好地理顺了政府和公立医院之间的权责关系:管委会承担了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采购的费用,增加了投入,为维护医院的公益性奠定了基础。同时,法人治理模式使医院拥有充分的经营管理自主权,管理者的创造性和积

14、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管委会与医院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而不是直接的行政管理关系。管委会只在法律、法规、监管等方面行使职能,不干预医院的运行管理,改变了以往行政管理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做法。管委会负责聘任院长,授权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医院资产进行管理,通过审计机构进行考核监督,通过文教卫生局进行行业管理。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全权负责医院的经营管理,独立承担法律、经济、民事责任。医院努力推行科学民主管理,重大事项经九大委员会和职代会论证审议,交由院长办公会决策。泰心医院在体制上实现了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目标:管办分开、法人治理结构、院长职业化等。这些重大举措使其与任何外部部门没

15、有隶属关系。没有靠山也不受干扰,而是完全参照现代医院制度运营。因此,它发展迅速,在短时间内树立起一个行业标杆。如今,泰心医院已经成为开发区一个重要的展示平台,达到了管委会完善开发区投资环境、提升开发区形象的目的。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不是单靠公立医院自身就能实现的,投入与监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逐步取消“以药养医”政策后,如果政府补偿不到位,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营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当然,政府加大投入必须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否则,缺乏体制机制创新的公立医院会吃掉政府花了很大力气进行改革的成果,导致更多资源的浪费。对此,泰心医院刘晓程院长感触颇深:“只有从根子上动体制、改机制,才有可能彻底推

16、进公立医院改革。体制不改,没有活路。将来一定会有许多在新体制下运营的医院,这是大势所趋。”二、科学合理的内部制度设计有了政府的明确定位和与之配套的财政支持、监管和考核后,公立医院要做的就是加强内部管理,控制成本,提高效率。泰心医院按现代医院制度运营,取消行政级别,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同时,泰心医院清醒地认识到,公立医院是向群众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它不同于企业,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决不能把盈利作为治院目标。为此,泰心医院建立了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因病择医、反对点名手术等“以病人为中心”的运营模式。医院行政管理机构高度精简,扁平高效。医院现有530人,其中行政管理只有23人,占4.3%。医院只设正副院长2人,院办3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