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系列谈之四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9262824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系列谈之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系列谈之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系列谈之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系列谈之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系列谈之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系列谈之四 -浅谈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相当长的时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程在体系上存在着一些弊端,就是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刻意地追求语文学科严整的知识系统;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忽视联系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过于强调统一和集中,全国亿万学生同学一篇课文,同做一道习题,使课程变得凝固和僵化。正是针对这种状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的“活力”应主要表现在“开放”上,惟其“开放”才有“活力”。开放什么?如何开放?窃以为 1、“开放”语文课程范围,凸显课程活力 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囿于狭小的课堂里,关注的是单一的课本。开

2、放的语文课程强调教学不限于教室、校园和单一的教材,而是与庭、社会相通,它存在于广阔的生活空间。为此,我们应树立大语文观,创设大的语文环境,把课内外联系起来,把校内外沟通起来。 课内外联系与校内外沟通强调的是区域的性,为了体现这种校域的开放,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辐集性或辐射性的联通方式。例如一教师在上伟大的友谊一课时,在了解课本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同学们到图书馆、阅览室以及网络上查阅神圣族、马克思、恩格斯书信录等资料,主要目的是使同学们更深刻地感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的确是真挚伟大的这一中心思想。以上众多资料汇集一处说明中心,呈辐集状态。而有时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又

3、可由一而众地扩展阅读有关的课外读本,如学习了海底世界,引荐同学们阅读海底两万里、大海深处的奥秘等科普丛书;学了再见了,亲人后,引导同学们阅读有关志愿军的战斗故事等。这些阅读,其功用主要是充实扩展相关知识,又使思维呈辐射性扩展状态。 此外,在词语教学特别是多义词语的教学中,也应注意与校外的社会生活紧密地沟连起来。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指导学生用多义词“痛快”时,并不是一味地在课堂上说说,在本子上写写即可,而是布置学生用一周的时间把自己在里以及社会上所听到的含有“痛快”的句子记录下来,看谁收集的句子最多。有些孩子甚至在里要求父母多说几个含有“痛快”的句子,甚至用不说就不吃饭来“要挟”。一星期后

4、召开集句汇报会,同学们收集到了许多分别含有“痛快”不同义项的句子。例如: 爸爸举起酒杯对陈叔叔说:你痛快一点好不好?干么老是打酒官司?喝! 孙伯伯站在门口,对一位青年人说:“有屎就拉,有屁就放,我最讨厌说话不痛快的人!” 这样的课外学习活动,扩展了语文学习的课堂,使学生从社会生活中真切地感悟和辨别了多义词。 就作文教学来说,就更要注意校内外的沟通,避免闭门造车的现象。如结合只有一个地球的学习,一些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以“小记者”的身份到交通、环保等部门以及街道进行实地调查,然后用大量的对比数据来反映和说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状况。这种数据描述法远比语言描述法要真实、具体和具有震撼力,而获取这些数据

5、就必须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 2、“开放”语文课程功能,凸显课程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翻开今天的课改实验教材,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过去那些比较繁杂琐碎的课文注释和练习少了许多,可谓简而洁、少而精。用比喻的形式可概括为“删繁就简三树”,犹如三之树,少了繁叶,留下枝干。而删繁就简的目的是使教材“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繁杂琐碎的课文注释和练习少了,全国

6、城乡亿万儿童同做一道练习题的现象不复存在了;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都可以“标新立异”地设计出具有区域特色和个人格且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练习方式。这种练习方式也可以是学生自主设计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教材的“删繁就简”给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用比喻的形式又可概括为“领异标新二月花”,犹如二月的繁花,师生都可以在这“简洁”的“净土”上争奇斗艳、标新立异。这样可以真正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真正地让我们的师生能“自我调节、更新发展”。由此,我们又必须认识到:上语文课并不是不用进行什么训练了,而是必

7、须更科学地更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出新的练习方式。 3、“开放”语文课程结构,凸显课程活力 语文课程结构是多维的,尤其是现代学科知识的多元化和交叉性,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在突出本学科知识教学时又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做到以我为主、多元渗透、多科结合,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这样,学生感受到的文化越丰富、越全面,人格的各种要素的生成也就越丰富、越全面。 语文课程结构上的“开放”主要表现在“学科间的融合”上。如教学课文月光曲时将的月光奏鸣曲的欣赏引进教学,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音乐意境的体会相辅相成、同步提高,这是把音乐带入了语文课堂中。一位教师在上圆明园的毁灭时,根

8、据英法联军入侵掠夺宝物和烧毁圆明园的情况,提出了“英法联军在圆明园里掳掠焚烧共多少天?3000多名进入圆明园的侵略者,若每人掠走各种珍贵物品10件,共掠走多少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据描述法,通过令人惊愕的数字,生动、具体地揭示侵略者的罪恶行径,这是把数学引进了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位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用“串”组成词语时:“一串”什么呢?教师不让学生口说,而是让学生用笔来画,想把“一串”组什么词语就画一串什么,于是人人动手,以画组词,这是把美术引入了语文教学之中。前面所述的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教师让学生组成若干小组,以“小记者”的身份到交通、环保等有关部门以及街道进行实地调查;各小组分别用拍摄

9、的照片、统计的数据图表、所画的环保漫画以及制作的手抄报等来表现所调查的事实,反映和说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状况,这就把摄影技术、数学统计、板报编排等融入了语文课堂教学中,较好地体现了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多学科融合的语文教学新体系。 语文教学惟有“开放”其本身具有的综合性和多元性,才能显示其鲜活的力。 4、“开放”语文课程目标,凸显课程活力 过去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单纯的语文知识讲解和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把学生禁锢在单一的知识和内容目标里。开放的语文课程应包括语文知识和能力、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语文学习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在“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里,应突出语文工具性的特点,注意引导

10、学生学习有助于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当前尤须要加强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同人交流与的能力。在识字教学中,要多认少写,要依据的特点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在阅读教学中,要“避免繁琐的内容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要以读为本,加强语感训练,而且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感悟、积累、运用”上。这既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作文教学的根本出。 在“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中,我们要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在自主学习中发现、探究、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不要一味地进行终结性的结果评价,要十分地注重形成性的过程评价。“过程”中要特别地注重

11、学生学习的实践和体会,注重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概而言之,“过程与方法”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面向全体,让所有的学生都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让们在语文实践中提高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要义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概而言之,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语文教学中自然地渗透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方式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

12、使之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当然,人文性的教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这三个维度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5、“开放”语文实施方法,凸显课程活力 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以教材为中心,唯教材为是,不敢越雷池半步。在教学主体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偏重于繁琐多余的分析串讲;学生基本上是被动地抄写词语解释、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主体地位弱化。开放的语文课程首先强调师生的互动。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其次,开放的语文课程还强调师生对教材的构建。教材不能仅是静

13、态的文本,课程也不应是根据原初的课程计划对文本“按图索骥”的过程,它应是教师与学生积极投入与相互作用后创造生成之物。因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一种多重关系的对话,即师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等。对话实际上是一种“超文本”阅读,可以引导学生在鉴赏阅读中超越文本,在动态阅读中超越文本,在批判阅读中超越文本。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位学生个人。我们要以人为本,而非以文为本。因而,我们要特别地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 此外,还应从语文课程管理上“开放”来凸显课程活力。语文课程的管理上的“开放”即强调民主管理,国、地方、学校,教师、学生、长共同参与课程的决策。教材还将呈现国教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三个层次和类型。这样,它不仅“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而且“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 综上所述,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必须克服单一倾向,注重适当综合;解除自我封闭,注重拓展沟通;避免教师主宰,注重教学对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