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8(小学教育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9257401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8(小学教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8(小学教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8(小学教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8(小学教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8(小学教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8(小学教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8(小学教育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押题密卷小学教育学(八)(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A关键B基础C内容D途径2衡量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认知B情感C意志D行为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4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A科技活动B学科活动C体育活动D社会活动5平时所说的三结合教育,这“三结合”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的一体化B教师、

2、学生、教室C历史、现实、未来的三结合D教科书、实验室、网络的三结合LM 6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7不属于社会公益劳动的项目是 ( )。 A打扫校园B植树造林C拥军优属D帮老助残8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9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能力是 ( )的总和。 A知识与能力B智力与能力C体力与智力D体力与能力10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上,心理起源论者所强调的是 ( )。A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B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3、C人类语言产生后的必然要求D对外部自然界的恐惧11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 )。A做好管理工作B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C提高学生成绩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2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 )。A上升趋势B.下降趋势C.先升后降趋势D.先降后升趋势13义务教育法实施条例属于( )。A教育行政法规B教育法律C地方性教育法规D教育规章14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是( )。A国家财政拨款B城乡教育费附加C社会集资款D教育专项资金15教师在对教具和实验进行演示操作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必须( )。A讲解操作的要领B讲解相关的书本知识C指导学生观察D激发学生的兴趣16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 )对教育学的

4、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A赫尔巴特B凯洛夫C保罗郎格朗D培根17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A1904年B1922年C1949年D1986年18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19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 )。A将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授给学生B实现爱国教育C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D使儿童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社会20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 )。A引导性B间接性C简捷性D交往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环境包括( ) 和( ) 。2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 ) 能力培养的课程。3谈话法可分( ) 和( ) 两种。4学生个人档案是最常见的,其内容最常见的形式有( ) 和( ) 两种。5一名教师是否能够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 ) ( )。6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 、( ) 。7小学教育目的的作用表现在( ) 、( ) 、( ) 。8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 、具休性、预测性和( ) 。9下列属于后进生的心理特征的有( ) 、不适度的自尊心和( ) 等。10班级组织的结构主要包括( ) 、职权结构、( ) 、( ) 。

6、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及其对教育的要求。2确立小学德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3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4怎样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5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四、论述题(共10分) 论述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2D 【解析】行为是人的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外部表现,是衡量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3A 【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4B 【解析】学科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体。5A

7、【解析】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在方向上统一要求,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形式互补、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即所谓“三结合”教育。6B 【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就是循循善诱原则,而颜回的话正是该原则的例证。7A 【解析】略。8A 【解析】本题描述的是品德评价法。9C 【解析】马克思说,“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10B 【解析】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早期和个体幼年时的模仿行为,像孩童出于好

8、奇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和活动就是教育。11D 【解析】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很多,其根本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2A 【解析】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着教师教龄的增长而呈现出上升趋势。13A 【解析】义务教育法实施条例属于教育行政法规。14A 【解析】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是国家财政拨款。15C 【解析】教师在对教具和实验进行演示操作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必须指导学生观察。16D 【解析】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年)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了出来。其中保罗朗格朗首先提出终身教育思想。17A 【解析】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小学堂,招收7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

9、5年,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18B 【解析】略。19C 【解析】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20B 【解析】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间接性的特点。二、填空题1物质环境 精神环境 2基础 3复习谈话 启发谈话 4文字表达式 表格调查5专业素养 6.社会性 意识性 7.导向作用 激励作用 评价作用 8.时限性 操作性 9.学习动机不强 意志力薄弱 10.角色结构 师生关系结构 生生关系结构三、简答题1【答案要点】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

10、偿。其次,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个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正常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性。2【答案要点】确立小学德育目标的依据有:(1)我国社会发展对小学生政治、思想与道德提出的新的要求。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其目标要体现一定社会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社会思想道德行为准则,德育目标的确立要考

11、虑社会发展的新的要求。(2)教育目的对学校德育所要达到的结果做出的总的规定。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依据教育目的中对学校德育要达到的结果的总的规定。(3)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只有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确立的德育目标,才是与其主体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目标,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学生自觉接受。3【答案要点】课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4

12、【答案要点】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集体。(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答案要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四、论述题【答案要点】(1)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制订。制订小学课外活动计划,既要考虑小学课外活动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又要考虑上级机关有关的指示建议和本校的实际情况。计划确定的目标要有实现的可能,活动内容要具体,采取的措施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2)为保证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实施,要做好以下几

13、方面工作:第一,做好计划实施的发动工作。计划顺利实施的基础是使活动的参加者充分认识开展课外活动的意义,了解所要实施的计划和特点,实施的具体步骤、方法,以及自己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与应当达到的目标要求。第二,加强计划实施中的检查与指导。计划实施中,学校领导要经常定期进行检查,有目的、有计划地抓好一些典型项目,用典型人、典型事来推动课外活动的开展。对直接组织学生课外活动的教师来说,同样需要抓好典型,用典型带动更多同学参加课外活动。第三,搞好计划实施的总结。课外活动计划实施的终结性环节是总结。在工作进程中要不断积累正面与反面材料,包括具体的数据与事实及平时对材料的分析与体会,这样,计划实施终结时,总结就会顺利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