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257182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四大圈层中的11种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或形成条件)、特点、危害以及分布,自然灾害的自然特征。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解了解处于热带气旋不同部位的天气情况。2通过关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以及各种台风、寒潮预警,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3通过实例、教学挂图、教学模型等,了解各种灾害的时空分布、成因、危害,并通过分组讨论,进一步思考各种灾害的预防措施。4通过观看灾害影片(例如后天龙卷风天地大冲撞天崩地裂完美风暴等)或记录片片断,对多种灾害进行直观感受,形成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辩证的看待各种自然灾害,既看到不利的方面,也看到有利的方面,学会辩证

2、地看待问题的方法。2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发展观。教学重点1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2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教学难点各种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原因及时空分布。教学方法1.采用读图指导法,分析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原因及分布,理解本课难点。2.采用播放幻灯片,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监测、防御。教学过程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自然灾害孕育在地球的不同圈层中,而各圈层中的物质运动和异常变化分别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灾害。每一种自然灾害都有各自的形成原因与地域分布规律。而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那么什么是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又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看课本第一

3、小节。一、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一)地震说明:绝大部分地震都是构造地震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2、构造地震示意图1、13构造地震示意通过读图,了解以下基本概念:(1)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2)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3)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4)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5)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

4、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3、震级与烈度(1)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注意: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2)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注意: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思考为什么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点拨:震级反映地震本身能量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由于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反映了地面

5、实际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不仅与地震本身的大小(震级)有关,也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及地震波所通过区域的介质条件、地面建筑等多种因素有关,是根据地面受振动的各种现象综合评价的。所以同一次地震中受影响的各地区烈度不尽相同。4、造成的影响阅读通过阅读,了解我国地震烈度的划分,了解地震造成的影响。5、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图1、14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图114展示了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地震、火山活动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一致,因为二者都是地壳活动的产物,都是循着现在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带云集,呈带状分布。(二)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1)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

6、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2)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3)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2、泥石流(1)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2)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3)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思考1举出一些实例,

7、说明人类在改造环境时(如掘取地下矿产资源,改造地形使其适应各类工程的需要),为什么有可能引发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拨:通过列举实例,说明人类活动的加剧,日渐成为地质灾害的重要诱因。人类活动包括采矿、工程开挖、蓄水排水、堆填加载、滥伐乱垦等,这些活动破坏了斜坡的稳定条件,或者增加了灾害发生的物质条件,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和强度。2想一想,哪些地区易发生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点拨: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地质地貌背景(包括地形地貌、新构造运动的强度和方式、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类型、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等);水文气象条件(包括降水量、降水强度和流速);植被发育程度;人类活动强度。因此,

8、断裂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剧烈、岩层风化破碎、山体失稳、不良地质现象密集、正负地形高差悬殊、山高谷深、坡陡流急、气候干湿季分明、降雨集中并多局地暴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现代冰川(尤其是海洋性冰川)盘踞的高山地区,人类不合理活动频繁的山区,都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阅读图1.19不同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对比通过对图文的阅读,了解到:地震、火山、崩塌等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而洪涝、干旱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具有渐发性特点。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据有不同的时间尺度。二、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一)洪涝1、两种类型:洪水和涝渍2、成因和多发地区类型形成原因多发地区洪水特大地表径流不

9、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一般发生在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涝渍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湿洼地。两者联系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3、危害图1、20洪涝景观探究活动:通过图1、20说明洪涝灾害有哪些危害? 点拨:直接危害有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造成工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有时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间接危害有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城乡商业活

10、动停止,生活秩序紊乱等。阅读通过阅读,了解以下知识:由于海气的相互作用,当海洋出现异常现象时会诱发严重的气候异常,进而引发洪涝。对全球气候影响最大的海洋异常现象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厄尔尼诺发生在东太干洋、南美厄瓜多尔和秘鲁沿海海域。是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拉尼娜”指赤道附近的东太平洋水温异常下降的现象。(二)风暴潮1、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2、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发生季节发生地区特点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多在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温带风暴潮春秋季节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

11、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增水过程相对平缓思考为什么季风区、江河下游平原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点拨: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引起洪涝灾害。河流中下游地区,通常汇聚了多条支流,水量较大,而且在地势低平处流速缓慢,因此多曲流、易淤塞,容易发生洪涝灾害。阅读通过阅读,了解以下知识:自然灾害具有链发性特征。三种常见的灾害链:串发性灾害链、并发性灾害链和串发并发性灾害链。了解了自然灾害的链发特点,在一种灾害发生时就能有效防御链发的其他灾害,从而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图1、221、24通过读图,了解到:寒潮往往伴随着降温、霜冻发生;地震可能并发滑坡、泥石流、海啸、火灾等灾害;台风可能并发风暴潮、暴雨等灾害,进而引发海水污染、洪水、泥石流、内涝等灾害。课下探究:通过网络或书籍查阅其他水文灾害如海冰、海啸等的成因、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