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营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194824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营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营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营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营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营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营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营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营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 大新小学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方案 深圳市南山区大新小学刘细英 【摘要】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日新月异,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在当前新形势下,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已成为迫切需要。为适应这一需求,也为了使我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更进一步,我们本着“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 【关键字】 信息化建设学校网络 信息化的学校,是以学校为对象的信息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与应用系统,它将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各领域的信息通过信

2、息化和计算机处理,并最大程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日新月异,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正成为营造新型学校文化的强有力的催化剂,推动着学校教育飞速创新与发展。信息化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学习活动的开放性;学习内容的生活化;学习方式的创新性;教学方式的民主化。 让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资源充实、丰富学生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新形势下,将传统校园

3、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已成为迫切需要。为适应这一需求,也为了使我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更进一步,我们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应用逐步完善”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 一、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九九九年,我校为了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投资三十多万元建成了多媒体教室一个,配备586以上微机52台。二一年,结合南山区从小学一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的需要,又投资三十多万元新建多媒体教室一个,配备学生机50台。学校将信息技术课作为必修课开设,配备了专职任课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对信息技术课

4、的内容要求不同,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及不同年龄阶段知识水平和情感需要,精心安排教学内容。遵循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教学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的能力。 二一年底,我校又投资80万元建成校园网络中心,配备dell专业服务器、视频采集卡、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视频采集设备,电信局为我校的校园网和internet的连接提供了高速信道-10m光缆专线,极大地提高了校园网连接互连网的速度,使我校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善。我校网络设计采用国际通行的tcp/ip协议,网络传输介质为超五类屏蔽双绞线,达到100m到桌面。软件服务器架构为b/s构架。 本着“网库共建,软硬齐抓”的原则,我

5、校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共抓软件建设,先后购买了大量的应用软件和工具软件,组织建设了学校的资源库。软硬的结合使我校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 二、阶段性任务 (一)切实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 1、教师全员培训 只有让每个教师和学生懂得校园网络的各项功能和使用方法,才能充分体现校园网络的价值。对教师的培训要注重提高培训质量,培训应做到: 1、应先易后难。由于教师一 般都没有计算机基础,按照先易后难,以初级为重点,逐步加深分层次的原则,初级班可开设windows98、word、ie、outlook等课程;提高班可开设excel、frontpage、

6、powerpoint;课件制作班可进行authorware的学习; 2、培训要有计划分期分批,保证重点。 3、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学用结合,提高学习兴趣。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提高电脑运用水平。 (二)充分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建设学生电子阅览室,引导学生健康使用网络 、组织学生建立班级或个人网页 (三)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机、多媒体课件等,丰富并加强现代教育手段。 、利用购买和学校自建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丰富以多媒体素材、课件为主的学校教学资源库,充分挖掘和延续学校无价的教学资源财富。教师间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出现教师集体开发课件,共享课件的好现象。 、积

7、极倡导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学。 、开放学校多媒体教室,切实为学生服务 根据我校学生的家庭情况。80%的家庭没有电脑,各个班上的学生信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将多媒体教室全天开放,学生可以随时进入教室学习。 、根据学科需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机器人教学 现在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缺少程序设计方面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校选用机器人编程来解决这个问题。智能机器人融合了光学、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学科的知识,与它配套的是一种易学、易懂、易于掌握的结构化程序设计环境,既可以辅助教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明能力。现正与区网络中心联系,准备建设一个正式的机器人活动室。 三、管理措施

8、、加强领导 要把教育信息化列入学校的年度工作目标,加强规划、管理和监督,健全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加强检查督促。 、增加投入 对信息化建设的硬件部分增加投入,逐步完善各项功能。软件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的奖励机制,加在对师生在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奖励力度。 、加强校园网的管理 加强电脑的管理,确保其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效保证其用于办公、教学。加强对师生的计算机安全教育。 、实现学校管理和办公无纸化 制定学校无纸办公的制度,所有校内范围的通知、发文一律由相关处室以电子邮件或公告板的方式传发。在我国,中小学应用计算机进行教育大致经过了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

9、段是对计算机本身的教育,通俗地说就是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并学会使用;第二阶段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计算机并没有成为教育的主体,也没有对传统的教育方式产生大的冲击,现在大多数学校处于这个阶段;第三个阶段就是建设校园网,建立“数字学校”,让计算机在教学中唱主角,取代黑板和粉笔。“数字学校”不仅改变了教师几十年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在“数字学校”中,学生可以做到完全自主地学习。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快学,进度慢的学生也不用担心跟不上,古人推崇的“因材施教”在“数字学校”里可以轻松地变成现实。我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已步入“数字学校”阶段,“数字学校”的实现将为当代教育理论提供许多实现的途径,必然给学校教育带来新变化。在新的、鼓励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如:投影仪、视频展台、计算 道路上,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紧紧抓住机遇,创新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质高效地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适合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