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9192061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项目提要 1.1 项目名称 X县X学校建设项目 1.2 承建单位 1.3 建设地点 1.4 建设性质 新建 1.5 建设内容 项目拟规划用地80余亩建设X实验学校,总建筑面积为3000m2,办学规模为36个班,在校学生为1500人。其中:教学综合楼1200m2,图书、行政综合楼1700m2,学生宿舍6000m2,项目建筑为框架结构,建筑耐久年限为XX年,建筑安全等级为一级;建设配套设施,购臵相应教学、办公设备等。 1.6 建设期限 XX年12月XX年8月 - - 1.7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融资与贷款相结合。 1.8 项目效益 本项目

2、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臵,改善教育结构体系,有利于有效破解教育发展难题,全面加速教育强市创建进程,是为社会生产、公共生活服务和以创造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事业建设项目。项目的实施可以缓解X县中小学就学压力,有利于促进全县义务教育稳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加快为国家和本地区培养人才的步伐,从外部环境上实现对当地社会发展的贡献。 1.9 主要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1 2 其 中 3 4 5 项目名称 占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教学综合楼 图书、行政综合楼 办学规模 总投资 容积率 单位 亩 m2 m2 m2 人 万元 数量 80 18000 3000 1700 1500 5

3、000 备 注 合约53333m2 - -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项目由来 根据农村发展规划和现有中小学布局实际,合理配臵城区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因地制宜对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和扩容提质。本着均衡化、合理化,就近入学的原则,切实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难的问题,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促进该县教育和谐健康发展。目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一方面地处偏远地区的一些中小学由于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较差,成为学生择校的热点,近年生源剧增而超负荷运行。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择址建设一所规范化的中小学势在必行。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2.2.1项目建设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农村发展规划和现有中小学布局实际,合理配臵农村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因地制宜地对农村学校进行布局和扩容提质。切实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难的问题,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促进全县教育和谐健康发展。 2.2.2项目建设是X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 -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素质高、基础扎实的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2.2.3 项目建设是满足适龄儿童就学教育的迫切需要 随着农村建设的发展,地处偏远地带的一些中小学由于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较差,成为学生择校的热点,近年生源剧增而超负荷运行。因此,解决该市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带动经济的增

5、长,推动X县基础教育的发展是本项目建设的出发点。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 编制范围 (1) 调查了解项目区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论证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所具备的建设条件; (2) (3) 确定项目选址用地与总平面规划; 通过调查和测算分析,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工程技术初步方案; (4) 估算项目总投资,提出资金来源与筹措方案,拟定投资计划和实施进度安排建议; (5) (6) 进行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 从技术、生态环境各方面对项目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对项目可行性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 2.3.2 项目建设基本条件 - -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X县的整体发展方向,可以在设计、规划、报建、施工

6、等建设过程中享受优惠政策,减少运作成本,降低风险,其发展潜力极为可观,同时该区域交通便利,材料供应充足,建设环境适合。 2.3.3项目区基本情况 (1) 自然地理 X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北角,地处云贵高原中段。县境东与关岭县隔江相望,北与水城、六枝特区划江为界,南连兴仁县,西接X县,距省城贵阳市237多公里,距州府兴义市166公里。境内有三望坪景区、沙子岭景区等旅游景点。 (2) 文化、教育和卫生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稳步发展,民办教育蒸蒸日上,教学条件大大改善。学前教育入园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高,全市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小

7、学生巩固率达100%,初中生巩固率达99%。初中毕业生普高升学率达84.1%。教师队伍素质稳步提高。 (3) 人口和人民生活 XX年末全县人口为28.25万人,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08元,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4815元,增长15.6%。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得到改善。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 - 支出3106元,增长13.4%。 第三章 承担单位基本情况及X县教育现状 3.1 X县教育局简介 X县教育局主管全县教育事业的行政职能部门。负责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上级有关教育的政策、指示,开展依法治教;统筹协调全区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和谐发展;制定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规

8、划及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权限,负责我县的高招、中招及师资类毕业生分配工作,拟定全市各类学校的招生计划;管理并指导全县教职工队伍的建设;负责全县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的德育工作。 3.2X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办学现状 (1)农村中小学发展严重不均衡 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该县农村中小学发展不均衡,不同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距较大。偏远地带的中小学由于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较差,成为学生择校的热点,近年生源剧增而超负荷运行。 (2)发展与教育设施不配套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而农村教育设施的配套明显滞后于城市发展步伐。 第四章 项目选址 - - 4.1 建设原则 (1)建设地点必须能够满足建设的各

9、种要求; (2)项目地点交通便捷、环境适宜、公共服务设施条件较好; (3)尽量节约用地。 4.2工程建设条件 项目位X县于内,属高原地貌类型,地形较为起伏。 区域内地构造带比较发育,有一段断层以NE走向通过区域。断层具SE倾向和压扭性质,与路线走向夹角75,对工程影响不大。区域内地下水特征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第四系承压水,分布在网纹粘土,水层之下的砂砾石层,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含水量较丰富,在沿线水井出露地表。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分布在红色砂砾岩及砂岩裂隙间,多呈下降泉出露,含水量丰富。 4.3 场址选择 本项目建设用地位于X县范围,紧临X县,属*划拨用地。项目地供水、供电可就近接入,施工场

10、地基本平整,可就近取土填方,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适宜项目的建设。 第五章 建设规划方案 5.1规划设计原则 - - (1)崇尚生态原则:充分考虑校区的自然水体环境和文化特色,从营造高效的生态环境的高度出发,塑造生态型的新校园。 (2)文化导入原则:加强文化设施的合理配臵,在功能设计、整体环境等方面体现前瞻性和现代化特色,使文化与现代化达成有机的统一,建设现代化、数字化校园。 (3)高起点、高标准原则:结合当今规划学科的最新理念与表达成果,以建设全县一流的,面向新世纪的花园式学校为目标,体现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特征。 (4)以人为本原则:强调校园、人、环境和自然的共存与融合,充分考虑人的活力需求,

11、创造人性化的交往环境。 5.2建设构想 总平面规划体现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精神,既有浓厚的文化气氛,又是安静的学习园地。学校的主入口处设在北面,紧邻桃江路,整个校区以主入口为轴线,进入校门为200米的环形运动场,供师生举行各种规模的活动使用。教学楼设在校区南部,东部为图书、行政综合楼。 道路交通是以加强内部功能组织和便利内外交通联系为原则,有效地实施局部人车分流系统,道路两侧组成绿化带。 5.3 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规划用地80亩,总建筑面积为18000M2,其中:教学综- - 合楼3000M2,图书、行政综合楼2563M2,2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1个,篮球场4个,其他附属设施建设:校门、围墙

12、、绿化广场等。 5.4 项目建设的标准 本项目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参照新建项目的标准和要求进行。 5.4.1 设计标准 (1)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0102002)。 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均为二级。 5.4.2 材料 (1)混凝土:基础垫层为C10,梁、柱、板为C25; (2)钢筋:用HP235()或HRB335(); (3)墙体:均用

13、MU10烧结普通砖,砂浆在标高0.00以下用M10泥砂浆,在标高0.00以上根据楼层高度用MU10或MU5混合砂浆。 第六章 供 配 电 - - 6.1供电及负荷计算 本项目采用二级负荷供电,主供电电源就近接入,低压出线采用YJV0.6/1KV电缆,电缆须满足100%负荷的要求。 该项目建筑面积为6224M2,按15W/m2计算,同时系数按0.8测算,则以上建筑用电负荷为75kw。 由于要适应夜间学习的需要,需设臵室外照明灯具,其用电负荷约为50kw。 设备装机容量约108kw,同时系数按kc=0.8测算,则动力用电负荷为86kw。 整个计算负荷为:75+50+86=211kw 根据电业局的有

14、关要求,按功率因数cos=0.9计算,则变压器的容量:s=211/0.9=234kvA ,考虑到白天和晚上用电的互补作用,负荷调节及变压器捡修的需要,故选用一台容量为240KVA的双绕组无励磁调压变压器供电。 6.1.2 低压配电 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为主,混合式为辅。低压配电设备选用抽屉式MHS型配电屏,低压电容补偿选用与MHS配套的带自动调节COS装臵,以保证COS0.92。 短路保护装臵,选用高断流能力的断路器,设备的过载或断相采用全保护器进行保护。 消火栓泵,生活水泵、通风机等设备,均采用自动控制,远距控- - 制和就地控制等三种控制方式。 线路采用全塑铜芯电缆VV1KV型和导线BV

15、450V/7500V。线路敷设根据线路多少来选择敷设方式,线路敷设原则:既经济,又安全可靠。 6.2 照明 (1)照度标准参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及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2)室内照明线路:照明箱至各用电点采用BV450/750型铜芯塑料线穿阻燃硬塑管在板内、墙内暗敷。 (3)室外照明线路:采用YJV0.6/1KV电缆穿PVC阻燃管敷设,室外照明灯具要求作局部等电位处理。 教学楼、图书阅览室、教师办公室等照明以300LX为宜,选用高亮度、不眩眼的高效优质照明灯具,教职工宿舍、学生公寓也以其特点,按以上原则设计照明。 6.3 防雷接地 (1)防雷等级为二级。 (2)利用建筑主要结构钢筋连成整体式避雷网。 (3)建筑设臵避雷带,防雷直击。 (4)利用建筑物基础作为接地,接地电阻小于等于1欧姆。 - - (5)配电室低压工作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 6.4 弱电工程 (1)学校设有广播系统一套,在办公楼、教学楼走道内及教室内设35个扬声器(分线路控制),运动场设高音扩音器,正常时播送通知、信息、广播操、校园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