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计划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171870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别康桥》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再别康桥》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再别康桥》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别康桥》教学计划(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教学重点:1、诗人情感的把握;2、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教学方法:1,注意诗歌的节奏,重音,朗读时语调柔和,舒缓。2,朗读时力求做到抑扬顿挫,身临其境,声情并茂。课堂教学设计一导语: 自古写离别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

2、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也是徐志摩这首诗的亮点。“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二 朗诵再别康桥: 1.先叫一名学生朗读,点出生字生词:河畔(pn)青荇(xng)长蒿(go)漫溯(s)笙箫(xio)载zi一年半载zi载歌载舞装载登载斑斓(澜、阑)2.老师配乐朗读3.学生自

3、由读4.全班齐读三 介绍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有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集等。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四 教

4、师分章节指导朗读诗歌。方式:学生自己找出最喜欢的一节诗歌,老师点拨并进行朗读指导。节奏:轻柔,和谐语调:舒缓,低沉感情:惆怅,惜别再别康桥(普通语速,略慢)轻轻的/我走了(略高兴,赞美的充满爱意的心)正如我/轻轻的来(饱满的、赞美)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想象那多么美好的画面,幸福的)那河畔的金柳,(赞美,喜悦,由衷地爱这片美丽的土地)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幸福的声音,拖满音)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多可爱的景物!我多么爱他!)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很甜的,很美的,很幸福的,依恋的)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幸福,甜美)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纵情不羁,朗声而唱,释放感情最高点)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有点不舍,但更多的是坚决告别康桥,回到祖国)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不要过于低沉,普通音量,是两种感情的结合)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坚定的,平静的,更期待着)不带走/一片云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