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瓶交响乐”活动方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9166629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盒瓶交响乐”活动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盒瓶交响乐”活动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盒瓶交响乐”活动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盒瓶交响乐”活动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盒瓶交响乐”活动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盒瓶交响乐”活动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盒瓶交响乐”活动方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盒瓶交响乐”活动方案一、 设计意图 围绕“盒”、“瓶”这两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开展活动,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充分体会用这些所谓的“生活垃圾、废旧物品”在给予它们第二次“生命”之后所带来的不一样收获,让幼儿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并通过此次活动来增强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二、 活动目标1、 知道什么是垃圾、废物,知道废物再利用对环境保护的意义。2、 初步认识循环再造的概念,进一步知道可回收再造物品的类别,重点突出“盒”、“瓶”这两种物品。3、 利用“回收”来的“盒”、“瓶”来开展主题活动。4、 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并通过此次活动来增强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三、 活动准备1、 通过家园互

2、动的形式,让家长了解并支持这样一个活动,并发动全园的教师及家长收集废旧的“盒”、“瓶”带到幼儿园来,为幼儿的生活增添不一样的色彩。2、 教师制定较完善的活动方案。四、 活动网络图1、 瓶瓶罐罐交响曲2、 瓶子交响乐1、神秘七彩盒1、 玩瓶子2、好玩的矿泉水瓶 1、 瓶子骨碌碌 2、 神奇的可乐瓶语言数学科学体育美术“盒瓶交响乐” 音乐1、盆和瓶1、 七彩花瓶2、瓶子创意美术区域活动1、 “盒、瓶”材料制作区,展览区2、 “盒、瓶”材料建构区3、 “盒、瓶”材料表演区五、 具体活动实瓶瓶罐罐交响曲(音乐)活动总目标: 情感态度:引导幼儿发现和体验生活中蕴含的韵律美,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能力培养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各种综合能力。(如: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合作力) 音乐素质:训练幼儿的听觉感受力和节奏感。 教学创新:尝试在艺术与科学中寻找恰当的结合点。 第一乐章:会唱歌的瓶子 具体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使不同材质的瓶(罐)子发出不同的声响,并找出最好的方法使它发出最好听的声音。 2、在有趣的游戏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3、训练幼儿的听觉感受力和节奏感。 活动准备: 1、教师提供各种常见材质(如:铁制、塑料、玻璃、纸制)的瓶子或罐子若干。 2、幼儿常用打击乐器人手一件。如:(铃鼓、响板、三角铁) 幼儿能力知识准备: 1、幼儿已经具有辨别常

4、见打击乐音色、音高的能力。 2、幼儿具有初步的节奏感,熟悉各种常见节奏型,并能在音乐伴奏下有节奏的即兴演奏。 3、具有较好的音乐活动常规。 活动过程: 1、 听觉、节奏训练 (1) 教师分别演奏三种不同音色、音高的打击乐器:大鼓(低音)、碰铃(高音)、响板(中音),请幼儿闭上眼睛,听音色说出乐器名称。 教师边演奏边有节奏地问: “小朋友/告诉我,什么 乐器/在歌唱?” 幼儿有节奏地回答: “张老师/告诉你,大鼓 大鼓(碰铃、响板)/在歌唱。” (建议:教师与幼儿进行节奏对答游戏时,可即兴变化幼儿熟悉的各种节奏型,并可不断改变演奏音量的大小,幼儿的回答需与教师的节奏型、大小相一致。) (2) 用

5、同样的方法请几名幼儿轮流演奏自己手中的打击乐器,请其它幼儿猜。 (3) 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演奏节奏乐小星星。 2、 熟悉瓶(罐)子经过敲击后的不同音色、音高。 (1)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质地不同的瓶(罐)子(如: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纸制),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演奏的真好听,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说他们也想来唱歌,小朋友想听吗?” (2) 教师用手分别敲击四种瓶(罐)子,请幼儿仔细听辨它们发出的声音,感受并熟悉不同的音色、音高。 建议教师可这样提问: “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是怎样唱歌的?谁能学一学?” (启发幼儿用象声词模仿,也可进一步启发幼儿用形容

6、词来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如:脆、闷、响亮) “它的声音像哪种打击乐器?” (引导幼儿说出与它音色、音高相近的打击乐器名称。) (3) 请幼儿闭上眼睛,由教师或一名幼儿敲打其中任何一个瓶(罐)子,让幼儿猜猜看,是哪一种瓶(罐)子发出的声音。 教师边敲击有节奏地问:“小朋友/告诉我,什么 瓶子/在歌唱?” 幼儿根据不同瓶(罐)子发出的声音,有节奏地回答: “张老师/告诉你,易拉罐 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在歌唱” (4) 教师或一名幼儿随意站在活动室某一角落,手敲某一种瓶(罐)子,让幼儿闭上眼睛指出声音的方向并说出是何种瓶(罐)子。 3、 幼儿分组尝试用不同方法让瓶(罐)子唱歌。 教师:

7、“请小朋友也试一试,让这些瓶子、罐子都来唱歌。” (1)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敲、打、碰、抓、吹、捏、弹)使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和节奏型。 建议教师可这样引导: “想想看,除了敲、打,还能用什么方法让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 “除了敲打这儿,还能敲打什么部位?” “能不能让它们互相帮帮忙?” “除了用手,我们还能用什么让它唱歌?” (2) 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让瓶(罐)子发出不同声音的?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并演示方法。 (3) 教师边总结边演示不同的方法和发出的不同声音,并请幼儿集体评价哪些声音听起来感到舒服,好听,教育幼儿不要制造噪音。 4、 幼儿任选一种瓶(罐

8、)子当乐器,用自己觉得最好听的声音,跟随音乐有节奏地即兴演奏。 第二乐章:瓶子的变奏曲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更多的方式、方法,使瓶(罐)子发出更好听的声音。 (2)使幼儿感受到音乐就在自己的身边,许多物品都可以成为乐器。 (3)引导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蕴藏在其中的科学知识。 活动准备: 活动材料准备: 1、请幼儿自备各种常见材质(如:铁制、塑料、玻璃、纸制)的瓶子或罐子若干。 2、教师提供各种辅助瓶子发声的工具和材料(如:筷子、勺子、铅笔、大米、小石子、沙子、豆子、水、透明胶带、绳子)若干。 3、各种大小不等的纸箱、盒子;各种厚薄、质地不同的纸张若干。 幼儿能力知识准备: 幼儿已进

9、行过会唱歌的瓶子活动。 活动建议: 1、先请每位幼儿自选一种瓶(罐)子当乐器,用自己觉得最好的演奏方法,跟随音乐演奏节奏乐。 2、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分别用手、筷子敲击某种瓶(罐)子,请幼儿猜猜是那种瓶(罐)子发出的声音。 教师可引导幼儿思考:“用手和用筷子敲击瓶(罐)子后,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教师出示部分辅助工具与材料,引起幼儿思考:“想办法让这些东西与瓶子结合起来,使瓶子唱出更美妙的歌声。” 4、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启发幼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使瓶子发出各种声音和节奏型。 (1)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敲击瓶子的不同部位,仔细听一听,声音一样吗?哪个声音较高?那个声音较低? (

10、2)引导幼儿将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材料装进瓶中敲击或摇晃,试一试声音会变化吗?变高了还是变低了?(如:将水注入几个玻璃瓶中,用筷子敲一敲,看看水多的瓶子声音较高还是水少的瓶子声音较高呢?) (3)引导幼儿把瓶子捆(粘)在一起,用筷子刮一刮,听听是什么声音? (4)引导幼儿把薯片罐子由低到高排列在一起,用筷子按顺序敲一敲,声音是怎么变化的? 5、请创造出不同声音或不同节奏型的幼儿逐个表演自己的操作方法。使幼儿感受变化多样的音色、音高和节奏。 6、出示各种纸张、纸箱、盒子,启发幼儿分组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它们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和节奏型,并请个别幼儿展示。 7、请幼儿找找自己身边还有那些物品也会唱歌。

11、 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敲敲活动室内的其它东西。(如:桌子、椅子、玩具、门、窗、黑板、柜子、地板)了解不同的物体经过敲击后都能发出声音,它们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只要动脑筋,身边的很多物品都可以成为乐器。 第三乐章:我会做乐器 具体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经验,尝试自己选择各种材料,设计创造出各种简单的乐器,并能较好地演奏它们。 (2)让幼儿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并乐意与人分享。 活动准备: 活动材料准备: 请幼儿准备各种自己认为能当乐器的物品、或能制作乐器的材料若干。(如:大纸箱、各种盒子、瓶子、罐子、桶、纸、钉子、石头) 幼儿能力知识准备:幼儿已有前两次活动的经验积累。 活动建议: 1、教师组织

12、幼儿把自己准备的各类物品与打击乐器进行比较,帮幼儿确定制作方向。 建议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起幼儿思考: “你能让它能发出怎样的声音?” “它的声音比较高还是比较低?” “它的声音听上去和哪一种乐器比较接近?” “哪种方法使它发出的声音听起来更好听?” “你觉得哪种方法演奏起来更方便?” 2、请幼儿分组自由结合,创造出各类简单的乐器,教师给予适当的支持与帮助。 制作建议:鼓类: 用手拍一拍大纸箱或是用筷子、木棒敲一敲,想不想一面大鼓?;把不同大小的纸箱或纸盒放在一起敲一敲,忽高忽低,忽强忽弱就像一组架子鼓; 响板类: 用两个瓶盖互相敲一敲,可不可以做一个响板?; 沙球类: 空瓶(罐)子分别装上米、

13、豆子、沙子、小钉子,把瓶口封住,摇一摇,猜猜里面装着什么?这是多有趣的一套沙球啊,如果嫌瓶子不好看还可以动手给它进行一下装饰; 碰铃类: 把几个小铃当用绳子串起来,套在手腕上,多好听啊; 其他: 拿几个杯子、碗或玻璃瓶,注入不同高度的水,再用筷子敲敲看,多美妙的声音,我们可以叫它音乐杯(碗、瓶)。 3、请幼儿讲解并演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请大家进行评价。 4、请幼儿用自己制作的乐器在音乐的伴奏下有节奏地即兴演奏。 第四乐章:小小音乐会 具体目标: 通过小小音乐会的活动,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和兴趣,发展幼儿的表现力以及协调、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布置小舞台。 2、幼儿自制的各类乐器。

14、 3、幼儿熟悉的节奏乐曲。 活动建议: 1、教师充当音乐会主持人,请幼儿自由结合组成小乐队(每队最少5人),并给自己的乐队起上好听的名称。 2、先请每个小乐队分别进行简单的排练,教师适当地给予幼儿支持与帮助。 3、请每个乐队的幼儿依次上台表演。 4、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说说每个乐队的演奏情况,大家共同选出最好的乐队,给予表扬、奖励。 瓶子交响乐(音乐)活动目标:1. 探索瓶子中水位不同,发出声音的不同。2. 能初步发现水越多,音高越低的规律。3. 在操作中感受探索的乐趣。重点、难点:能分辨出音高的不同活动准备:玻璃瓶人手一个,水瓶琴一套,筷子人手一根,装水工具(漏斗,小勺子,小杯子,水桶,抹布)活动过程:1. 探索空瓶发出的声音。l 敲一敲自己的瓶子,你发现了什么?(一个空瓶,敲不同的位置能发出不同的声音.)l 敲敲旁边的朋友的瓶子,你发现了什么?l 如果要比较两个瓶子的声音,应该怎么来敲?(敲同一位置。)2. 装水后探索声音的变化。l 请你在瓶子里装上一些水,试试看,瓶子发出的声音有没有变化。(老师问大家准备了一些工具,看看谁能装得又快又不洒出来。)l 请你和旁边的朋友比一比,声音有什么不一样?l 选两个幼儿的瓶子,请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哪个声音在上面,哪个声音在下面。比较瓶中水的多少。l 教师出示空瓶,猜一猜,哪个瓶子的声音最高。小结:瓶子中水越多,声音就越低,水越多,声音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