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美术随堂欣赏效度的教学策略初探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159975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小学美术随堂欣赏效度的教学策略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提高小学美术随堂欣赏效度的教学策略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提高小学美术随堂欣赏效度的教学策略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提高小学美术随堂欣赏效度的教学策略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提高小学美术随堂欣赏效度的教学策略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小学美术随堂欣赏效度的教学策略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小学美术随堂欣赏效度的教学策略初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小学美术随堂欣赏效度的教学策略初探 亚东第二小学韩德林美术欣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随堂欣赏和现场欣赏三种形式。专题欣赏虽然对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至关重要,但是在小学阶段,所占课业比重小,而现场欣赏更是基本难以实施。但是随堂欣赏几乎伴随除“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外的其它三个领域的每节课,贯穿着一节课的始终。不论是实物的、影像的还是图片的甚或是文字的欣赏,对于达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都至关重要,随堂欣赏的有效与否。那么怎样才能高效实施随堂欣赏呢?有人说很简单,精选作品、恰当呈现、深刻解读。可是经验告诉,做好实在不易。让我们对一节美术课流程加以梳理:首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敲定教学

2、重难点,再以此为据选择随堂欣赏的作品,并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感悟欣赏,拓宽思路或找寻造型语言,学生会在一定的技法支持下创作完成自己的作品,最后还应该包括学生作业的展评和教学内容拓展。这过程环环相扣,随堂欣赏贯穿始终,提高其效度,笔者认为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是前提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曾引用一位出色的历史老师的话:“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美术教学,适用于想提高随堂欣赏效度的每一位美术老师。一节美术课只有在准确制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并找准切入点的基础上,去设计教学环节、准备随堂欣赏的素材、选择教法,课的实施才不会偏颇。达到上述要求,

3、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材,深切了解学生。因此,教师应该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不断提升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材教法,关注教改动态;学习美术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学习相关学科文化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这是顺利完成随堂欣赏必备的教师素养。这大概也应该是用一辈子准备一节课的含义吧。进入备课阶段,教师要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种种预测:在吃透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前提下,在筛选作品和相关材料、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过程中,把预见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备学生、备自己,教学设计中很多棘手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可以说教师准确的预见是成功教学设计的重要前提,决定了教学

4、设计的科学性。具体预见内容包括:1、学生方面:学生的身心特点如何?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的程度如何?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感到疲惫、厌倦或快乐、兴奋、有满足感?学生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出错?什么地方产生疑问、产生什么疑问?他们还想知道些什么?他们自身或周围还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等等。2、教师方面: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手段运用会导致什么结果?是否适合学生?对学生有哪些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收集的教学资料哪些在教学中能起到积极作用和主要作用?精选的作品要解决哪些问题?怎样运用才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等等。具体的学法指导包括:1、利用专题欣赏或主题欣赏课,教会学生美术欣赏的一般方法。使学生明了要从画家生平、作品题材内容、表

5、现形式、作品带来的感受等几方面入手去欣赏一件美术作品。2、对学生进行资料查找和整理的方法指导。四年级的大师画我也画一课:老师在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查找了大量图片、文字和视频资料,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突破点;然后精选图片,设计学生查阅的问题。前一节课结束前,出示查询问题,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查找资料的网站,演示网络搜索的方法,比如关键词的输入、所需内容的取舍和整理等。3、指导学生利用个人、家庭、社区、网路等资源找寻随堂欣赏资料。课上精选作品、恰当呈现、分析到位是关键随堂欣赏所选择的实物、视频,名家作品、教师作品、学生作品,一定要紧紧围绕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资料的呈现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适宜的时机

6、。老师的启发引导和分析讲解要注意做到准确和深刻。这里经常出现的问题一是平日课的蜻蜓点水:走过场式欣赏,一晃而过,没用真正引发学生思考,没有解决问题。二是公开课的贪多嚼不烂:由于老师考虑的因素太多,准备了大量资料,看得学生眼花缭乱,浪费了宝贵时间。三是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欣赏时总在一问一答,没有发现孩子谈话中的闪光点,或者将课堂生成的问题忽略了,一味按自己的思路讲下去,错过释疑良机。有效的策略是:1、导入阶段的欣赏要直入主题,引发学生兴趣这一阶段欣赏的可能是实物,也可能是影像或图片。但一定要新颖有趣,让学生兴奋起来,产生观察、探究的欲望。比如在上山水画一课时,我就截取了一段水墨动画片山水情。当老

7、少二人驾一叶轻舟,在清波中疾驰,在云雾缭绕、巨石林立、茂林掩映的山涧穿行时,中国山水画的笔墨韵味即刻浸润学生心间。此时,学生的认识处于感性阶段,在观察和感受中,开始关注本节教学内容。因此提供的欣赏物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引发学生感官共鸣。2、新授阶段的欣赏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在恰当的时机呈现并把握欣赏的尺度首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比较法:将实物照片与美术作品比较,发现概括、夸张、变形、添加等表现方法;将写实与非写实作品比较发开阔学生思路;将以得当的构图、色彩、线条表现的同龄学生作品与问题作品比较,找寻适当的表现语言;通过同一内容,不同的表现形式的作品欣赏,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形式比如在

8、上生肖邮票设计一课时,就可以将牛的照片,与邮票中牛的图案比较,找寻设计方法;在上花鸟画一课时,将工笔画的荷花、写意画的荷花比较,理解二者的异同。归类法:将所欣赏的内容归类出示,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电教法:充分利用教学媒体,从不同角度、选用不同作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突破教学重难点。比如大师画我也画一课,对毕加索作品的解读,老师就可以利用Photoshop软件,分解画家作品:把画家作品中的一个人物面部分解成几个不同侧面,再重新组合,在PPT课件中动态出示,学生就可以轻松理解毕加索作品的构成规律,读懂立体派绘画。这种直观的演示胜过千言万语再者,结合教学内容,欣赏要有所侧重一节课的随堂欣赏,不能解

9、决所有问题,只能有侧重点去选择、去分析作品:可能围绕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构图等,解决学生某种表现语言的问题;可能围绕的作品题材赏析,解决学生作品构思的问题。教师应该有意引导学生建立欣赏的作品与自己表现的内容之间正确的联系。最后,要注意欣赏演示的时机和程度的把握恰当时机的欣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授百变团花一课时,有的学生在看到老师演示时很轻松,就说“太简单了!”迫不及待地要自己做。这时,老师已经预见到他们将会出现的问题。果然,几个孩子将团花剪成了互不相干四瓣。这时再欣赏团花作品,演示剪法,提示难点,学生当然全神贯注。要真正发挥欣赏时预期的作用,必须将典型作品分析透。图形的魔术组合一课,重

10、点欣赏夏加尔的作品我和我的村庄一课,从作品的构图、色彩、表现的内容,找寻该作品与孩子常见作品的不同,感受大师作品的于众不同之处,为学生走出惯有的表象方式铺路。但是欣赏的作品不能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因此选择的欣赏作品可以是同类型作品,而不应该是本节要蓦画的作品,并且在学生自行创作前,移离学生视野。课尾展示欣赏评价拓展是再提高展示作品、相互交流、欣赏评价,是美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享受到收获的喜悦,进一步巩固学习兴趣;可以欣赏到优秀的作品,进一步得到艺术的陶冶;还可以通过多层次的交流,进一步培养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交往能力和评价能力。1、展示学生作品。既要展示学生的

11、优秀作品,更要展示学生有创意的作品,特别要展示经过努力又有进步的学生的作品。评价时,适度激励是必须一贯坚持的重要原则。比如: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一课,要求学生将日用品在变幻角度、打破原有大小的情况下大胆联想,再巧用各种材料进行立体造型。有的同学改变了原来物体的形状和结构,运用夸张变形等表现手法,创作计出有特色,有自己个性的作品,比如有的孩子用牙刷变出了螳螂、用不锈钢水杯变出了七品芝麻官。为了让大家看清楚他们的创意新作,我用数码相机拍下学生的作品,在电视上展出,还有意识地把展示评价时间留得长一些,让学生彼此分享新颖的创意。2、多层面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创作的预备阶段、创作过程中以及创作后的评价中,

12、教师应根据情况和实际需要,适当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其横向比较、鉴别与发展。学生与社会的交流。了解社会、走向生活是学生发展的目的和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创作的源泉。校内的展览、校外的比赛、作品的销售或利用,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动力3、拓展延伸一节课的拓展阶段,带给学生的是有别于作业的创意或高于作业水平的作品。可以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发散学生思维,对孩子创造能力培养起到重要作用。我觉得随堂应该追求这样的高度:“要做到使儿童观察种种现象时,接连不断地有所发现,仿佛在他面前燃起了思考的火花,从而促使思维过程活跃起来。思考的火花一经点燃,儿童就想知道更多的东西,想深入了解新的现象。这种想象和愿望,也就是加速思维过程活跃程度的动力。”不论是大师的儿童产生创造思维火花的助燃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