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周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9158899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周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周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周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周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周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周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周考试题(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周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从出土的画像石内容看,“汉代的耕作,以二牛抬杠最为典型,应用最为普遍。当然,有时也用一牛一马抬杠耦耕,但这只不过是二牛抬杠的一个变种而已”。这表明汉代A. 铁犁工具已经成熟B. 畜力普遍用于生产C. 牛耕技术得到推广D. 农业实行精耕细作【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汉代的耕作,以二牛抬杠最为典型,应用最为普遍”可知,C正确;材料说的是牛耕,没有体现耕犁的材质,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耕作技术使用牛耕,没有涉及其他生产领域,B以偏概全

2、,B错误;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材料强调的是牛耕技术的发展演变,D错误。【点睛】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令将北方郡县近城荒地拨给农民耕种,“户率十五亩,又给地二亩与之种蔬,有余力者不限顷亩,皆免三年租税”。这一规定A. 合理调整了生产结构B. 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C. 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D. 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将北方郡县近城

3、荒地拨给农民耕种”,“户率十五亩,又给地二亩与之种蔬,有余力者不限顷亩,皆免三年租税”等信息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正确;材料说的是鼓励农民种地,未涉及生产结构的调整,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农民的措施,没有体现土地兼并问题,B错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北差距就已经存在,朱元璋的这一措施,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C以偏概全。3.下面是战国时期魏国所铸的启封(开封)令戈的图片。戈之内正背两面有铭文,正面刻三行十二字“一年启封令廱(雍),工师金,冶者”;背面刻二字“启封”。据此可知,该器物A. 由官营作坊所生产B. 是主人从市场购得C. 锻造工艺十分先进D. 普遍用于农业生产【

4、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一年启封令廱(雍),工师金,冶者”;背面刻二字“启封”等信息可知,所铸的启封(开封)令戈上有铸造者的名字,这是战国官营手工业的制度“物勒工名”,即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的制度,A正确;据上分析,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面向市场,B错误;材料中的图片和信息,不能看出锻造工艺如何,C错误;据所学可知“戈”是一种兵器,不是生产工具,D不符。【点睛】青铜戈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和钩杀,因此古代称之勾兵。战国魏安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时启封设“令”,名廱,是启封戈的监造者,“工师”名金,“冶者”则是启封戈的直接铸造

5、者。此戈为战国时期魏国安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由启封令督造的。4.20世纪末,“黑石号”沉船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周围被发现并打捞出水,遗物中瓷器数多,约有67000件.年代主要集中于9世纪左右,多数是长沙窑、越窑、邢窑及广东各窑口的产品。这些瓷器A. 以青花瓷和粉彩瓷主B. 代表制瓷业的最高水平C.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出D. 完全出自官营工匠之手【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黑石号”沉船、“年代主要集中于9世纪左右”等信息可知,此时期是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运出的,C正确;青花瓷是元朝的瓷器、而粉彩瓷清朝时期的瓷器,A错误;材料中只说瓷器的数量和产品的产地,没有涉及到产品的制造工艺问题

6、,B错误;据材料“多数是长沙窑、越窑、邢窑及广东各窑口的产品”可知,不全是官窑产品,D错误。【点睛】中国瓷器的发明和发展,东汉时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唐朝形成“北白南青”的两大窑系。同时唐代还烧制出雪花釉、纹胎釉和釉下彩瓷及贴花装饰等品种。宋代是我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瓷窑遍及南北各地。元代的青花瓷烧制最成功。明代的斗彩、五彩等都是希世珍品。清朝珐琅彩瓷、粉彩非常精致,成为与号称“国瓷”的青花互相比美的新品种。5.秦国在商鞅变法时提出了“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的税率观点。这种观点体现的经济思想是A. 重商主义B. 黜奢崇俭C. 宏观调控D. 重农抑商【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不农之

7、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反映了对商业征收重税的政策,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故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重商主义,故A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黜奢崇俭思想,故B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宏观调控的思想,故C排除。6.明书始丰稿织工对中写道:“钱塘相安里一个富家有机杼四五具佣工十数人。”这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朝A. 商品经济高度发展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 民营手工业占主导D. 手工业生产力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钱塘相安里一个富家有机杼四五具佣工十数人”可知,雇佣关系的出现,B正确;据材料可知,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劳动力成为商品。但与问题“本质”的关系来讲,这只是现象,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哪种手工业形式占主

8、导的问题,C错误;据材料“钱塘相安里一个富家有机杼四五具佣工十数人”可知,没有涉及到生产水平,D错误。【点睛】资本主义萌芽的具体形式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形成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7.黑格尔说:“按哥伦布的本意,那些富饶的印度地方正有无限宝贝等着他去发现,好作为一次新的十字军军费,那些地方的异教人民也应当皈依基督教。”这反映出哥伦布航海A. 带有宗教目的B. 得到了金钱资助C. 到达了新大陆D. 无意于殖民掠夺【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那些地方的异教人民也应当皈依基督教”信息可知,哥伦布远航带有宗教目的,A正确;材料没有说到哥伦布得到金钱资助,B错误;据材料“按哥伦布的本意”可

9、知,说的是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并没有说是否到达新大陆,C错误;据材料“那些富饶的印度地方正有无限宝贝等着他去发现,好作为一次新的十字军军费”可知,D错误。8.在英国亨利八世(15091547年)末年的枢密院,19名成员中仅有6名拥有贵族头衔,其余13名均来自新兴阶级。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价格革命B. 商业革命C. 大国争霸D. 工业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15091547年”可知此时正处于新航路开辟时期,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其中“价格革命”中封建主日益衰落,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暴利,因此A正确;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

10、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与材料不符,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国际关系,C错误;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中期,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点睛】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9.有学者说,新航路的开辟不但“极大地增加了欧洲民族关于其他民族和其他地区的知识,并且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和考察提供了大量事实”。这说明新航路开辟A. 刺激了欧洲殖民掠夺的欲望B.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C. 加速了各个文明中心的交融D. 增强了欧洲人征服自然的信

11、心【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极大地增加了欧洲民族关于其他民族和其他地区的知识,并且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和考察提供了大量事实”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彼此孤立的局面,世界联系加强,从而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和考察提供了大量事实,B正确;据材料“增加了欧洲民族关于其他民族和其他地区的知识,并且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和考察提供了大量事实”的信息可知,没有涉及殖民掠夺,A错误;材料只说“欧洲民族关于其他民族和其他地区的知识”,没有涉及各个文明中心的交融,C错误;据材料只是“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和考察提供了大量事实”可知,没有涉及增强欧洲人的征服自然信心;且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人文主义思想,材料没有体现,D错误

12、。10.下图是1825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人口构成。这种人口分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B. 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C. 欧洲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D. 葡西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答案】C【解析】【详解】据表格的信息中可以看到无论是西属美洲,还是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都有“非洲奴隶”,因此可以判断是欧洲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导致,C正确;据上分析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哪个国家率先开展奴隶贸易,D错误。11.马克思指出,“自18世纪最后三十多年,就开始了一个像雪崩一样猛烈的、突破一切界限的冲击”,“旧法规中按农民的习惯规定的关于昼夜

13、的简单概念,也变得如此模糊不清”。这反映出A. 圈地运动对农民生活习惯的冲击B. 手工工场改变了人们的作息时间C. 工厂制度的实行突破了自然界限D. 行业组织的发展规范了社会生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自18世纪最后三十多年,就开始了一个像雪崩一样猛烈的、突破一切界限的冲击”可知,此时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打破自然的限制,人们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也正好符合材料中“关于昼夜的简单概念,也变得如此模糊不清”。故答案为C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圈地运动使农民失去了土地,与材料中“关于昼夜的简单概念,也变得如此模糊不清”无关,排除;B项,工厂制度

14、改变了人们的作息时间,而不是手工工场,排除;D项,材料反映的是工厂制度不是行业组织的发展规范,排除。【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12.下表是以棉纺织业为先

15、导的工业革命时期各主要国家的棉纺锭总量(单位:千枚)。这表明该时期1834年1852年1861年1867年英国10000180003100034000美国10005500115008000法国2500450055006800德国62590022352000瑞士58090013501000A. 各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B. 英国工业生产分布不均C. 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优势D. 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18341867年各主要国家棉纺锭总量的分布情况,可知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优势,C正确;材料只是通过各主要国家的棉纺锭总量的分布情况来比较,不能说明各国工业革命都开始棉纺织业,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各主要国家的棉纺锭总量的分布情况,不能反映英国工业生产分布不均,B错误;材料只是反映各主要国家的棉纺锭总量的分布情况,不能说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强,D错误。13.据统计,1870-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增加了2倍多,这反映出此时A. 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兴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