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裂缝产生原因浅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915756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裂缝产生原因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桥梁裂缝产生原因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桥梁裂缝产生原因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桥梁裂缝产生原因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桥梁裂缝产生原因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桥梁裂缝产生原因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裂缝产生原因浅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桥梁裂缝产生原因浅析【摘要】: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混凝土桥梁裂缝的认识,本文归纳总结了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分析了由 荷载、温度变化、收缩、钢筋锈蚀等引起裂缝产生的原因,为桥梁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参考依据。【关键词】:桥梁;混凝土;裂缝An alysis on the gen erati ng reas ons ofBridge crackAuthor XXX(Major: Civil Engin eeri ng)Supervisor XXX(Departme nt: XXXX)【Abstract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realization to concrete

2、bridge crack, this paper sums up the kinds of concrete bridge cracks, analyses the reasons of generating the bridge crack of load, temperature variation, shrink, steel reinforced rust, and it supplies reference to the technical people of bridge project.【Key words 】:bridge; concrete; crack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复

3、杂而繁多,甚至多种因素相互影响,但每一条裂缝均有其产生的一种或几种主要原因。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 就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种。1荷载引起的裂缝混凝土桥梁在常规静、动荷载及次应力下产生的裂缝称荷载裂缝,归纳起来主要有主、 次应力裂缝两种。1.1直接应力裂缝直接应力裂缝是由外荷载引起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有:(1)设计计算阶段计算或部分漏算;计算模型不合理;结构受力假设与实际受力不符;荷 载少算或漏算;内力与配筋计算错误;结构安全系数不够;结构设计时不考虑施工的可能性; 设计断面不足;钢筋设置偏少或布置错误;结构刚度不足;构造处理不当;设计图纸交代不清等。(2 )施工阶段

4、。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机具、材料;不了解预制结构受力特点;随意翻身、 起吊、运输、安装;不按设计图纸施工;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改变结构受力模式。(3 )使用阶段。超出设计载荷的重型车辆过桥;受车辆、船舶的撞击;发生大风、大雪、 地震、爆炸等。1.2次应力裂缝次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起的次生应力产生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有:(1)在设计外荷载作用下,由于结构物的实际工作状态同常规计算有出入或计算来考虑,从而在某些部位产生次应力导致结构开裂。如两铰拱桥拱脚设计时常采用X形钢筋、同时削减该处断面尺寸,理论上该处不存在弯矩,但实际上该铰仍然抗弯,因而出现裂缝。(2)桥梁结构中经常需要凿槽、开洞、设置牛腿

5、等,在常规计算中难以用准确的图式进行模拟计算,一般根据经验设置受力钢筋。但受力构件挖孔后, 在孔洞附近产生应力集中。因此,若处理不当,在这些结构的转角处或构件形状突变处、受力钢筋截断处容易出现裂缝。实际工程中,次应力裂缝是产生荷载裂缝的最常见原因。次应力裂缝多属于张拉、劈裂、剪切性质。次应力裂缝也是由荷载引起,仅是按常规一般不计算, 但随着现代计算手段的不断的完善,次应力裂缝也是可以做到合理验算的。例如现在对预应力、 徐变等旌的二次应力,不少平面杆系有限元程序均可正确计算,但在40年前却比较困难。在设计上,应注意避免结构突变(或断面突变),当不能回避时,应做局部处理,如转角处做圆角,突变处做成

6、渐 变过滤,同时加强构造配筋, 转角处增配斜向钢筋, 对于较大孔洞有条件时可在周边设置护 边角钢。荷载裂缝特征依荷载不同而异呈现不同的特点。 这类裂缝多出现在受拉区、受剪区或振 动严重部位。但必须指出,如果受压区出现起皮或有沿受压方向的短裂缝, 往往是结构达到 承载烽极限的标志,是结构破坏的前兆,其原因往往是载面尺寸偏小。根据结构不同受力方 式,产生的裂缝特征如下:1、中心受拉。裂缝贯穿构件横截面,间距在体相等,且垂直于受力方向。采用螺纹钢筋时, 裂缝之间出现位于钢筋附近的次裂缝。2、中心受压。沿构件出现平行于受力方向的短而密的平行裂缝。3、受弯。弯矩最大载面附近从受拉区边沿出现与受拉方向垂直

7、的裂缝,并逐渐向中和轴方 向发展。采用螺纹钢筋时,裂缝间可见较矩的次裂缝。当结构配筋较少时,裂缝少而宽,结 构可能发生脆性破坏。4、大偏心受压。大偏心受压和受拉区配筋较少的小偏心受压构件,类似于受弯构件。5、小偏心受压。小偏心受压和受拉区配筋较多的大偏心受压构件,类似于中心受压构件。6、 受剪。当箍筋太密时发生斜压破坏,沿梁端腹部出现大于45方向的斜裂缝;当箍筋适当时发生剪压破坏,沿梁端中下部出现约45方向的斜裂缝。7、 受扭。构件一侧腹部先出现多条45方向的斜裂缝,并向相邻面以螺旋方向展开。8、 受冲切。沿柱头板内四侧发生约45方向的斜面拉裂,形成冲切面。9、局部受压。在局部受压区出现与压力

8、方向大致平行的多条短裂缝。2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 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 在某些大跨径桥梁中,温度应力可以达到甚至超出活载应力。温度裂缝区别其它裂缝最主要特征是将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引起温度变化主要因素有:(1)年温差。一年中四季温度不断变化,但变化相对缓慢,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导致桥梁的纵向位移,一般可通过桥面伸缩缝、 支座位移或设置柔性墩等构造措施相协调,只有结构的位移受到限制时才会引起温度裂缝,例如拱桥、刚架桥等。我国年温度差一般以一月和七月月平均温度

9、的作为变化幅度。考虑到混凝土的蠕变特性, 年温差内力计算时混凝土弹性模量应考虑折减。(2)日照。桥面板、主梁或桥墩侧面受太阳曝晒后,温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温度梯度呈非线形分布。由于受到自身约束作用,导致局部拉应力较大,出现裂缝。日照和下述骤然降 温是导致结构温度裂缝的最常见原因。(3 )骤然降温。突降大雨、冷空气侵袭、日落等可导致结构外表面温度突然下降,但因内 部温度变化相对较慢而产生温度梯度。日照和骤然降温内力计算时可采用设计规范或参考实桥资料进行,混凝土弹性模量不考虑折减。(4)水化热。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厚度超过2.0米)浇筑之后由于水泥水化放热,致使内部温度很高,内外温差太

10、大,致使表面出现裂缝。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 尽量选择水化热低的水泥品种,限制水泥单位用量, 减少骨料入模温度降低内外温差,并缓慢降温,必要时可采用循环冷却系统进行内部散热,或采帮薄层连续浇筑以加快散热。(5 )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措施不当,混凝土骤冷骤热,内外温度不均,易出现裂缝。(6)预制T梁之间横隔板安装时,支座预埋钢板与调平钢板焊接时,若焊接措施不当,铁 伯附近混凝土容易烧伤开裂。采用电热泪盈眶张拉法张拉预应力构件时,预应力钢材温度可升高至350C,混凝土构件也容易开裂。试验研究表明,由火灾等原因引起高温烧伤的混凝 土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随之下降,混凝土温度达

11、到300C后抗拉强度下降 50%,抗菌素压强度下降 60%,光圆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下降80% ;由于受热,混凝土体内游离水大量蒸发也可产生急剧收缩。3收缩引起的裂缝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在混凝土收缩种类中, 朔性收缩和缩水收缩(干缩)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自生收缩和炭化收缩。朔性收缩。发生在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浇筑后45小时左右,此时水泥水化反应激烈, 分子 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因此时混凝土尚未硬化,称为朔性收缩。朔性收缩所产生量级很大可达1%左右。在骨料下沉过程中若受到钢筋阻挡,便形成沿钢筋方

12、向的裂缝。在构件竖向变截面处如T梁、箱梁腹板与顶板交接处,因硬化前沉实不均匀将发生表面的顺腹板方向裂缝。为减小混凝土朔性收缩,施工时应控制水灰比, 避免过长时间的搅拌,下料不宜太快,振捣要密实,竖向变载面处宜分 层浇筑。缩水收缩(干缩)。混凝土结硬以后,随着表层水分逐步蒸发,湿度逐步降低,混凝土 体积减小,称为缩水收缩(干缩)。因混凝土表层水分损失快,内部损失慢,因此产生表面 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层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 混凝土硬化后收缩主要就是缩水收缩。如配筋率较大的构件(超过 3%),钢筋对

13、混凝土收缩的约束比较明显, 混凝土表面容易出现龟裂裂纹。自生收缩。自生收缩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这种收缩与外界湿度无关,且可以是正的(即收缩,台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也可以是负的(即膨胀,如矿渣水泥混凝土与粉煤灰水泥混凝土)。炭化收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的水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收缩变形。炭化收缩只有在湿度50%左右才能发生,且随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增加而加快。炭化收缩一般不做计算。混凝土收缩裂缝的特点是大部分属表面裂缝,裂缝宽度较细,且纵横交错,成龟裂状,形状没有任何规律。研究表明,影响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有:(1 )水泥品种、标号及用量。矿渣水泥、快硬水泥、低热

14、水泥混凝土收缩性较高,普通水 泥、火山灰水泥、矶土水泥混凝土收缩性较低。另外水泥标号越低、单位体积用量越大、磨 细度越大,则混凝土收缩越大,且发生收缩时间越长。例如,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施工 时经常采用强行增加水泥用量的作法,结果收缩应力明显加大。(2 )骨料品种。骨料中石英、石灰岩、白支岩、花岗岩、长石等吸水率较小、收缩性较低; 而砂岩、板岩、角闪岩等吸水率较大、收缩性较高。另外骨料粒径大收缩小,含水量大收缩 越大。(3) 水灰比。用水量越大,水灰比越高,混凝土收缩越大。(4) 外掺剂。外掺剂保水性越好,则混凝土收缩越小。(5 )养护方法。良好的养护可加速混凝土的水化反应,获得较高的混凝土

15、强度。养护时保 持湿度越高、气温越低、 养护时间越长,则混凝土收缩越小。 蒸汽养护方式比自然养护方式 混凝土收缩要小。(6 )外界环境。大气中湿度小、空气干燥、温度高、风速大,则混凝土水分蒸发快,混凝 土收缩戛快。(7 )振捣方式及时间。机械振捣方式比手工捣固方式混凝土收缩性要小。振捣时间应根据 机械性能决定,一般以515s/次为宜时间太短,振捣不密实,形成混凝土强度不足或不均匀; 时间太长,造成分层,粗骨料沉入底层,细骨料留在上层,强度不均匀,上层易发生收缩裂 缝。对于温度和收缩引起的裂缝,增配构造钢筋可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尤其是薄壁结构(壁 厚2060cm)。构造上配筋宜优先采用小直径钢筋($ 8$ 1)小间距布置(1015cm),全截面构造配筋率不宜低于 0.3%,般可采用0.3%0.5%。4地基础变形引起的裂缝由于基础竖向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使结构中产生附加应力,超出混凝土结构的 抗拉能力,导致结构开裂。基础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有:(1) 地质勘察精度不够、试验资料不准。在没有充分掌握地质情况就设计、施工,这是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比如丘陵区成山岭区桥梁,勘察时钻孔间距太远,而地基岩面起伏又大,勘察报告不能充分反映实际地质情况。(2) 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