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14992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我要的是葫芦设计理念 本课采取激趣的方式,让学生在识字、写字、理解、朗读、表演等各个教学环节里,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创造性地续编故事。让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想象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发展。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懂得与课文蕴涵的事理。4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制作带生词的葫芦卡片。学生:收集蚜虫、叶

2、子、葫芦的资料。一、故事导入 师; 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生:我要的是葫芦师;板书课题 师:复习字词。 葫芦 一些 挂着 雪白 邻居 奇怪 治一治 自言自语二、图文结合,自读感悟1、 孩子们,让我们带着生字词,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课件:葫芦图。学生观察葫芦。) 师: 观察兔你看到了设么?生:雪白的小花 (美丽的小花) 生:可爱的小葫芦(嫩绿的小葫芦)生:碧绿的叶子 (茂盛的叶子)生:细长的葫芦藤(嫩绿的葫芦藤)师: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生:我看见了雪白的小花。 葫芦藤上开着雪白的小花。生:葫芦藤上挂着可爱的小葫芦。 葫芦藤上挂着嫩绿的小葫芦。生:葫芦藤上长满了碧绿的叶子。 葫芦藤上长满了

3、茂盛的叶子。生:葫芦架上爬满了又细又长的葫芦藤。葫芦架上爬满了嫩绿的葫芦藤。师;当我们把图上看到的人事物用连贯的语句写出来的时候就叫看图写话。师:是啊!望着这棵葫芦,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赞叹:这是一棵多么茂盛的葫芦啊! 孩子们,你们也想师:是啊!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文中那一段写了?。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数数这段话共有几句话?。5句 生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师;从这五句话中你都读懂了什么? 生;说我读明白了、 师;一起读读这段话应怎样读?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生

4、:再读。师:哪些词语你特别喜爱?(生说) 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时,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课件:挂) 这个“挂”字还可以换成哪些词?生:“挂”字还可以换成“结”字。生:“挂”字还可以换成“长”字。2、 好,我们一起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配乐朗读)3、 听出来了,孩子们都很喜欢小葫芦,是吧!但是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谁?(种葫芦的人让我们一起在来妹妹的读一读读出种师:“每天-天天。师;这么让喜欢的小葫芦呀可是、读最后一段(生自读):“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7、是呀,那个人辛辛苦苦种的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

5、我们怎能不难过呢?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师: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听见那个人在不停地说,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呀?我的小葫芦怎么就这样落了呢?孩子们,帮他找找原因吧!请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生自读)师:找到了吗?小葫芦为什么落了呢?生:你别光盯着葫芦,快治治叶子上的蚜虫吧!师:这是邻居劝他的话。怎么劝的?(生读:“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快治治叶子上的蚜虫吧!”)师:前几天,葫芦的叶子上只有一、两只蚜虫,而今天却有好几只蚜虫,叶子都被吃了好几张了,邻居的心里着急呀!又来劝他了:“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快治治叶子上的蚜虫吧!”(生齐读)师:那个人还是不听,又过了几

6、天,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再不治就来不及了,邻居真着急呀!再一次真诚地劝劝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快治治叶子上的蚜虫吧!”(生齐读) 师:这一次那个人不但不听,还觉得邻居很(奇怪)。 他怎么说?生:“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生读)师:是呀,老兄,是叶子上长了虫子,关葫芦什么事,你真是太奇怪了“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是葫芦。”(生读)师:同学们,读懂了吗?(课件) “种葫芦的人”要的是葫芦,不要(),因为他认为()。 “邻居”认为:要葫芦,就要(),因为他认为()。8、孩子们,现在知道为什么葫芦会落了吗? 你们知道这两者的关系了吗?引导学生交流:(1)那个人没有听邻居的劝

7、告;种葫芦的人没有及时治蚜虫。(2)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一边补充一边板书。师:(课件: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叶子吸收太阳光为果实输送营养。同样,葫芦的叶子上长了(蚜虫),自然,小葫芦就得不到(营养),所以,小葫芦就一个个(落了)。看来,那个人不懂得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不懂得事物之间是有密切的联系的道理。 师:是呀!那个人也太固执了,邻居这么着急地劝他,他还是认为他要的只是葫芦。10、 学完这个故事,你想对那个人说点什么呢?生:那个人不听邻居的劝

8、告,结果,他种的葫芦落了。师:看来,我们同学之间也要听听别人的劝告,有时别太固执了。生:那个种葫芦的人没有及时治蚜虫,使他的葫芦落了。生:那个人不懂得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师:看来,我们要多学文化知识,才会懂得更多的道理。师:是啊!那个人听了你们一席话,肯定后悔不已,同时,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三、教师小结 齐读课文,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四、编故事1、 种葫芦的人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想想,他会怎么做呢?以这句话开头,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座的老师、同学听。 师:看来,那个人

9、亡羊补牢,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他种的葫芦丰收了。五、教师总结这节课,孩子们不仅明白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还编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真能干!课后读读更多的故事吧!你将收获更多!附:板书设计23、我要的是葫芦 蚜虫 落了教学反思:我要的是葫芦这篇寓言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插图入手学习第一自然段,然后导出第四自然段,了解现象及结果后,在第2课时再学习二、三两段,探究其缘由“葫芦为什么落了”。这篇寓言,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深受孩子们喜爱。我结合小学语文新课标理念,在教学设计上作了如下的思考:一、对比插图,产生疑问。1谁能用刚才读过的短语:细长的葫

10、芦藤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小葫芦,借助第一幅图 , 回忆一下,这棵葫芦是什么样的? 2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呢?(请看第二幅图 )3是啊,这么好的一棵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教学资源,结合课文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二、抓住题目,探究原因。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我从课题入手:“我要的是葫芦,言外之意是我不要叶子”。因为切入点选得准,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他们似乎已经明白:那个人为什么得不到葫芦?但是在后面的学习中,我发现学生心中有一个疑惑“蚜虫吃的是叶子,可落下的为什么是葫芦?”因为孩子们和那个种葫芦的人一样不懂植物的果实和叶子之间的

11、关系,这恰恰激发了孩子们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抓住课文中重要词句,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朗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情,例如: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以读悟文,品析词句。本课学习中学生读书的兴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读得特别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满意,学生的表现让我很兴奋。同时,我还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学生能感悟到的文字间包含着的思想感情,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四、编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结尾通过编故事,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参与性强,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当然,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积累经验,用新理念武装自己,让课堂教学更加魅力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