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指导下区别管理三个层次的学生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9134881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管理指导下区别管理三个层次的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学管理指导下区别管理三个层次的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学管理指导下区别管理三个层次的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科学管理指导下区别管理三个层次的学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科学管理指导下区别管理三个层次的学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管理指导下区别管理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管理指导下区别管理三个层次的学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管理创新思维指导下班主任对学生的分层管理新思维课 程 学校管理 姓 名 王 萍 学 号 114010230 学 院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授课教师 张晓霞(教授) 时 间 2014/06/19 / 学校管理创新思维指导下班主任对学生的分层管理新思维 王萍 114010230 摘要:学生是一个学校里数量最多、构成最复杂的群体,也是学校管理的最主要对象,学生管理的好坏关乎一个学校的兴衰存亡,所以研究一套科学的管理学生的方案是一个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管好学生才能谈学校的发展。关键词:学生管理 分层 创新 一、学校管理创新的基本理念 学校要发展,需要管理创新;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学校

2、才能更快的、更好的、更有效的发展。 面对目前学校管理中的弊端,我们不能不作为,而是要以一种积极有益的态度来投入工作。 就是要按照学习型组织的观点,努力改善心智模式。这需要确定三种改革观念和六种教育意识。三种改革观念是: 整合观。 目前的教育改革应是一场“绿色”教育革命。它与以往改革的关系是继承与扬弃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否定与抛弃关系。因此,目前的改革必须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之上的一种升华、提高和发展,它是一种生态的表现。融合观。 学校管理改革与创新是基础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应将学校管理创新放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整体背景中来进行,其直接结果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

3、的特色发展和社区的文化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磨合观。 目前有关学校管理及其改革的理念、学说、观点非常之多,既可能推动学校管理改革实践,但也会造成混乱局面,让大家无所适从。因此,需要正本清源、理智对待、避免追风,谨慎处理好学校管理改革的“路”的问题。二、 在学校管理创新理念下创新学生分层管理 学生成绩良莠不齐,那么在管理全体学生的时候就不可以一套方法约束所有,但是,又不能让学生明显感觉被差别对待,那么,就需要有一套相对隐形的、创新的分层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差别化管理。根据现实的状况把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对他们分别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以达到各层次学生的共同进步。(一)优等生的管理

4、策略 一般地,学校对各方面比较差的学生管理较严,而对品学兼优学生的管理则有些放松,致使在一些好学生中出了问题。对优等生而言,学习成绩是不需要操心的事,但是,如果疏于其他方面的管理,优等生也会给老师带来管理上的困扰。1、优等生存在的问题分析(1)应付挫折能力差 品学兼优的学生,头上顶着光环,在学习和生活中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但他们往往缺少宣泄的机会和环境,心里有了“疙瘩”,不敢对老师、父母讲,对同伴也不能倾诉。时间一长,心理上就出现问题。长期处在“金字塔尖”的“优等生”们,很少品尝失败和被冷落的滋味,这就使他们对受挫的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弱。(2)关爱过多导致恃宠而骄 过多的关爱使优等生的优越感激增

5、,这种心理会蒙蔽他们认识其他规则,忽视学校的管理规章。致使自我约束力不强,自我完善意识不够。(3)盲目遵守“父母之命”,不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 希望自己的孩子顺利成长是父母的普遍心理,但有的家庭、亲友不恰当地施加压力,使学生上进心掺杂上“私利”的成份,背上了“只有学习成绩好才好向父母交代”的包袱。2、优等生管理策略(1)有差别的引导优等生 由于优等生与其他同学所处的地位不同,成长进步的条件存在差异,在思想上的追求不一样,决定了他们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因此,在管理教育中要做到有的放矢,使管理教育具有针对性。 针对成绩稳定的优秀学生,基础比较牢固,对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和既定目标,一般不易发生动摇,能正

6、确地对待和处理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自我修养比较好。对待这部分优秀学生,在管理教育中要注意引导,帮助他们逐步确立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使思想境界不断有新的升华。针对学习部稳定的优秀学生,学习的目标不坚定,他们之所以要求上进,一般是因为某种原因,为了某种目的,一旦受到一些挫折,目的和愿望没有达到,成绩就会出现波动。对这部分学生要注意调动积极因素,帮助他们端正争当优等生的动机。在优等生管理教育中要研究工作方法,以鼓励为主, 批评要恰当、适时,允许反复,防止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在教育内容上,应从基础抓起,逐步提高;在要求上,不宜过多,起点不宜过高,要为他们的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7、(2)不胡乱树立典型 要达到树立典范激励其他同学上进,得把握几个重要的环节。首先是考察关。在培养优秀学生和树立典型时,要注意全面了解考察,做到心中有数。在弄清情况的基础上,研究管理教育的重点,树立过得硬的典型。其次是宣扬关。这个关把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优等生的质量。所以在宣扬他们的事迹时 ,要坚决反对和防止“假、大、空”,要实事求是,注意分寸,不夸大,不掺假,不任意拔高。最后是荣誉关。对待荣誉, 绝大多数优秀学生是能够正确对待的。但也有部分优秀学生,当荣誉、赞扬的话接踵而来时,就象走进了一个五颜六色的万花筒,感到头晕目眩,由此沾沾自喜,飘飘然起来,使荣誉成了这些学生沉重的包袱。所以必须做好表彰

8、以后的思想工作。要针对他们对荣誉的不同思想反映,积极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誉观,鼓励 他们把荣誉作为学习进步的新起点,不断进取,向新的高度冲刺。 (3)训练并强化他们的受挫心理 首先不可将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在班上特殊化,而应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这样,他们平时本来就是和一般同学一样,也就避免了因某些因素可能出现的“失落感”;其次,“优等生”担任学生干部不宜搞“终身制”,而应合理轮换,使他们适应“能上能下”的学生干部机制。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要适当给他们创设一些品尝失败的机会这当然不是说要有意让他们不断失败,而是引导他们尽可能多地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摸索、尝试,在此过程中必然会有失利,而当他们

9、对此习以为常的时候,他们就学会了坦然面对人生路上的失败、挫折和各种意想不到的打击。(二)中等生的管理策略 在学校里“抓两头,松中间”的现象普遍存在,中等生在学习上不如优等生从而不能从老师那里得到关注,同时他们每天中规中矩,也不会像差生那样令老师头疼,所以他们通常被忽视。中等生是形成班级性格的关键,对他们进行科学的管理势在必行。1、对中等生的现状分析(1)“高不成,低不就”的现状 中等生的优点和缺点都不大明显,但在他们身上往往是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同时并存,互相影响,不断向优秀生或后进生转化。很多中等生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想态度,缺乏前进动力。很多中等生常在抱怨没有表现自己、施展才华的机会

10、。 中等生由于长期处于中等地位,是班主任眼中的“不用操心的一族”,容易被班主任忽视。对中等生而言,他们最渴望的当然是老师和同学的关注。 中等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相反他们的可塑性较大,容易两极分化:一是通过良好的教育和指导,往优生靠拢;另一是沦落为差生。也就是说,中等生是优生的后备军,是差生的预备队。因此,如果忽视对中等生的教育指导,会产生一种潜在的扩大差生队伍的危险。(2)中等生的消极心理 在情绪方面:他们的心态一般比较平和。大部分“中等生”起初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但当教师忽视对他们的关注时,学习和工作的热情逐渐减弱,进而不良的、消极的心境产生。在意志方面:由于不愉快的心境,将使其做事缺

11、乏自信,无法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不能朝气蓬勃地奋勇前进,从而会降低活动效率,也难以培养坚强的意志,做事会瞻前顾后,缺少果断性。在能力方面:由于消极的情绪和做事的优柔寡断,使所做之事往往成少败多。这必将更加动摇其做事的信心,导致工作学习能力提高缓慢,总觉做事不如别人做得完美。在性格方面:由于以上种种情况,长久下去,使其性格更加内向、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交际。遇到问题时,主要靠冥思苦想,自问自答。(3)中等生的积极心理 总体讲,“中等生”一般心细,善于察颜观色,他们有追求和向往,有较强的自尊心,做事很认真,很自觉,很懂事,甚至循规蹈矩,他们不调皮,不捣蛋,不惹麻烦,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2、中

12、等生现状改进策略(1)掌握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教育 要教育好中等生,首先要对他们作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情况,中等生一般有两种类型:正常发展型思想好,学习较努力,但成绩一般,苦学却没起色,因此常困扰于挫折;潜能尚没完全开发型安于现状,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掌握他们的特点以后,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他们各自的特点去寻找教育他们的突破口。(2)协助中等生发掘潜力 中等生成绩一般,但并不说明他们没有潜力。因此,老师应该从实际出发,积极挖掘中等生的才能和培养他们的兴趣,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让中等生找到发挥自己潜能的天地。(3)建立中等生的信心 可以通过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

13、于他们发现自己的专长,建立起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产儿,不断争取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记录,对于缺乏自信的人来说,尤其重要。(4)加强引导,防止优等生向差生行列靠近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当然须教,且尤宜致力于导”。善导,是育人艺术,班主任为了把班的各项工作抓好,除了抓“两头”外,更重要的还是善导中等生,这是抓好班级的关键。 善导中等生增强信心,坚定意志,讲究学习方法,从而获得成功,而不是自甘堕落,最终进入差生的行列。(三)后进生管理策略1、后进生现状分析 所谓后进生,是指智力发展正常,但受环境中各种消极因素影响,有不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在学习、思想品德等方面需要特殊教育的一类学生。由于他们

14、的思想、行为习惯较差,常给班主任制造麻烦。由于他们的学习习惯差,严重影响了班级成绩的总体水平。所以能否管理好后进生,能否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成败。2、后进生管理策略(1)贴近后进生的心,激发学习动机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班主任可以通过一些细节的安排让后进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如:多找后进生谈心、编座位照顾后进生、上课要多提问后进生、耐心回答后进生的提问、当面批改差生的作业、多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等等措施。(2)尊重后进

15、生,消除自卑心理 用真诚去对待后进生,用爱心去感化后进生,帮助学生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首先,是尊重信任后进生。尊重后进生的人格,不要因他们是后进生而歧视他们,要多找他们谈心,在课堂上要适当提问他们,给他们一种“被重视”的感觉,相信后进生能学好。其次,要偏爱后进生。要偏爱双差生即后进生,后进生就像一棵被风雨吹打伤的幼苗,只有经过细心的培育,才能茁壮成长。最后,是营造平等互爱的良好班风,把这些后进生融进班集体里, 使他们成为班集体里不可缺少的一员, 慢慢消除自卑心理。(3)指导后进生以知带行,知行统一 后进生的转化,最终归宿在于通过学习与生活实践,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形成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质。这就需要深入浅出地对后进生进行易于理解的道德规范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后进生的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教育,使后进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在社会中如何立足。(4)老师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