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沟小学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912693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03 大小:10.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锄沟小学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锄沟小学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锄沟小学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锄沟小学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锄沟小学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锄沟小学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锄沟小学施工组织设计(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锄沟小学第一部分 施工组织设计一、 工程范围1 工程概况1.1 总体概况 1.2 建筑工程1.3 结构工程1.4 给排水工程1.5 暖通工程1.6 电气工程2 施工范围和主要工程量2.1 施工范围2.2 主要工程量3 材料供应范围二、 总平面图1 场地布置2 施工道路3 临建4 排水5 机械布置6 施工用水7 现场用电三、 现场管理组织机构和劳动力计划1 现场管理组织机构2 项目经理及主要技术管理人员情况2.1 项目经理及主要技术管理人员情况表2.2 岗位职责 3 劳动力计划四、 施工管理1 施工管理制度1.1 技术交底制度1.2 材料进场检验制度1.3 样板引路制度1.4 施工挂牌制度1.5

2、 过程三检制度1.6 质量否决制度1.7 成品保护制度:1.8 培训上岗制度:2 施工计划管理3 施工技术管理4 文件管理5 设计变更管理6 和其他单位的配合6.1 与设计单位协调6.2 与业主监理工程师工作的协调五、 施工机械配备和进出计划六、 人员培训及资格评定1 人员资格评定2 人员培训七、 物资管理1 总则2 物资供应商的控制3 采购物资的质量控制4 物资和设备的保管5 采购物资的质量证明文件管理八、 对本工程的建议九、 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1 总体施工方案1.1 测量放线1.2 基础工程1.3 主体结构1.4 墙体砌筑1.5 内装饰工程1.6 楼地面工程1.7 顶棚工程1.8 门窗

3、工程1.9 外墙保温涂料墙面工程1.10 屋面工程1.11 管道工程1.12 电气工程2 其它施工技术方案2.1 季节性施工措施2.2 专项施工技术方案3 环保措施3.1 施工现场环保措施3.2 废弃物的管理3.3 施工污染控制措施3.4 施工现场消防措施4 特殊施工措施4.1 后浇带施工4.2 地下防水第二部分 工程进度、质量控制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一 进度计划和保证进度的措施1 里程牌进度2 二级计划进度3 保证进度的主要措施3.1 组织措施3.2 计划措施3.3 技术措施3.4 资源配置措施二 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措施1 质量目标2 质量管理措施2.1 组织保证措施2.3 技术保证措施2.4

4、 施工过程保证措施2.5 激励创优奖罚措施2.6 工程质量回访程序3 质量通病的控制措施3.1 钢筋工程3.2 混凝土工程3.3 防水工程4 成品保护措施4.1 成品保护管理办法4.2 主要分项工程的成品保护措施三 质量标准和质保体系1 质量标准2质保体系3质保计划四 安全和文明施工1 安全工作目标2 安全管理体系2.1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2.2 安全管理体系3 安全控制措施4 文明施工管理目标5 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和措施第三部分 附图、附表1 附图1.1 安全管理体系框图1.2 项目组织机构框图1.3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1.4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1.5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框图2 附表2.1 劳动力

5、计划表2.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进出场计划第二部分施工组织设计一、 工程范围1 工程概况1.1 总体概况 锄沟小学工程位于柳林县锄沟小区一期工程,西临小区道路。东临学校操场,北临高层商住楼,南侧与河沟相邻,教学楼东西长81.6米,南北宽18米,总建筑面积10873.22平米。该工程屋面形式为平顶屋面,地下二层层高3.3米,地下一层3.9米,标准层共五层,层高3.6米。六层为阶梯式会议室,层高4.8米。室内外高差0.6米。建筑总高度30米。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1.2 建筑工程楼地面:1、 地下车库为特殊骨料耐磨地面。2、 库房、设备用房为水泥砂浆地面。3、 卫生

6、间为陶瓷地砖防水楼面。4、 服务用房、管理室、楼梯间为水磨石地面。5、 教室、办公室、休息区、走到为塑料地板。内墙面:1、 设备间、库房、车库为水泥砂浆墙面。2、 服务用房、教室、办公室、楼梯间为混合砂浆墙面。3、 卫生间为釉面砖墙面。外墙面:地下一层与一层为干挂花岗岩,其余为喷涂料墙面,局部为玻璃幕墙。顶棚:1、 设备间、库房、车库为水泥砂浆顶棚。2、 教室、办公室、走道为水泥砂浆顶棚。3、 服务用房为轻质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4、 卫生间为铝合金龙骨条形板吊顶。5、 不采暖地下室顶板为岩棉板保温顶棚。踢脚:水泥踢脚、水磨石踢脚。门窗:防火门、夹板门、自动门、镶板门、塑钢中空玻璃平开窗。屋面

7、工程:屋面防水等级为II级,采用两道防水设防:4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酯胎),4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酯胎)。带砂、小片石保护层;雨蓬为聚氨酯防水涂膜屋面。台阶:水磨石台阶。散水:混凝土散水。坡道:花岗岩坡道。地下工程防水:地下防水等级为级,基础底板及地下室外墙均采用抗渗等级为S6结构自防水和3mm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二道。1.3 结构工程建筑场地:本工程场地类别为II类。结构形式: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框架结构,基础型式为筏板基础。地基:采用天然地基。1:4:5级配石回填至垫层下平。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垫层C15;筏板、基础梁为C35、抗渗等级为S6;地下室外墙为C35、抗渗

8、等级为S6;框架柱标高7.15以下为C35、以上为C30;梁、楼板为C30;圈梁、构造柱为C25,室外露天环境构件为C30。钢材:钢筋采用HPB235; HRB335. HRB400.焊条:HPB235钢筋采用E43型;墙体:0.000以下用M10水泥砂浆砌筑;0.000以上外墙为300mm厚加气砼砌块,内墙采用200mm厚加气砼砌块,容重不大于6.5KN/M3,用M5混合砂浆砌筑。1.4 给排水工程本设计包括室内生活给排水系统、生活热水系统、雨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1)生活给水系统:供水水源,本工程生活及消防用水取自市政给水管网。给水管下行上给枝状布置。给水干管设于地下二层顶板梁下;进入卫

9、生间后沿墙明装敷设。(2) 生活排水系统1、污水与废水合流排放。室内正负以上生活排水通过管道靠重力排至室外污水管网,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2、生活排水均设通气系统,根据立管的排水负荷伸顶通气管。3、卫生间排水支管直接接入排水干管时,排水支管与排水横干管连接点距离底部不小于3米。4、消防水泵房污废水由潜水泵排除室外。排水泵均设置两台,固定湿式安装,排水泵的启闭采用自动控制与就地手动控制,自控运行时,高水位开泵,低水位停泵。超高水位两泵同时运行并报警。(4) 雨水系统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按照建筑专业在屋面设置的雨水斗,采用重力流内排水系统,排至室外散水。(5) 消防给水系统及灭火器配

10、置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外消防用水为室外自备井低区环状给水管网承担,消防用水量为3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h。要求室外消防供水水压从室外设计地面算起0.1MPa以上。室外消防水池应设取水口,其水深应保证消防车的消防水泵吸水高度不超过6m,取水口与本建筑的外墙距离不小于5m,并不大于10m。室内消防用水水源为室内消防水池储水,消火栓系统垂直不分区,管道横向竖向成环状布置,消火栓的布置保证建筑内每一点均有两股充实的水柱到达。消防给水由室外泵房消防泵直接供给,在室外设2套地下式水泵接合器与消火栓系统管道相连,距水泵接合器15-40m处应有室外消火栓。(6) 自动喷水灭火湿式系统按中危险级级,设计喷水强

11、度为6L/minm2,作用面积160m2,消防流量为28L/s,火灾延续时间为1h,一次火灾设计总用水量为100m3,要求水压0.9MPa。自动喷洒系统由室外消防泵房自动喷洒供水,与消火栓系统共用屋顶高位消防水箱。自动喷洒系统设2套室外地下式水泵接合器与系统相连。(7) 管道管材及接口 立管阀门后进入垫层前200MM为始端的埋地给水管采用管系列为S4的建筑给水PP-R管,热熔连接。 生活给水引入管与立管连接点以下的干、立管采用衬塑低压流体输送用热侵镀锌加厚焊接钢管和可锻铸铁衬塑管件,螺纹连接。 消火栓系统管道和动喷水灭火系统管道采用内外热浸镀锌钢管,DN32采用螺纹连接,DN32采用焊接。散热

12、器采用辐射对流散热器,工作压力0.6MPA,落地安装。1.6 电气工程电气工程包括低压配电系统、电力及照明配电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防雷及接地保护系统。(1) 低压配电系统 负荷等级:二级负荷:消防水泵、喷淋泵、潜污泵、排烟风机、防火卷帘、应急照明等; 三级负荷:其他电力负荷与一般照明。 供电电源:本工程电源均取自小区低压配电室。学校教学楼部分由低压配电柜引入电源至负一层教学楼总配电箱,另外引入双电源供防火卷帘。服务用房由低压配电柜引入一路电源至负二层服务用房总配电箱,各引入双回路电源至负二层的双电源切换配电箱、喷淋泵配电箱及消防水泵配电箱。车库两个进出口管理室配电箱电源均取自车库总配电柜,并与

13、车库电气设计合为一个系统。(2) 照明配电系统;一般场所为荧光灯或节能型灯源。有装修要求的场所视装修要求商定;在大空间用房、走廊、安全出口、楼梯间、主要出入口等场所设置疏散指示(自带蓄电池、应急供电时间不小于30min),采用220V电源供电,光源为寿命长的节能灯管。(3) 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及闭路监控系统只负责预留土建及管路敷设。(4 防雷及接地保护系统本工程为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故按二类防雷设防,在屋顶用10镀锌圆钢作为避雷接闪器,形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网格,在檐口顶板明敷设,并采用10镀锌圆钢作避雷带支架,且间距为1m,高为0.1m,利用结构柱内两根主筋(16mm)作为引下线,且间距不大于18m。避雷带和主筋可靠焊接,引下线和基础底钢筋可靠焊接,并在室外地坪下0.8m处,距地0.5m设置接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