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种群和群落课时练习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12689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种群和群落课时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种群和群落课时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种群和群落课时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种群和群落课时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种群和群落课时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种群和群落课时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种群和群落课时练习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种群和群落课时练习题只要专心视察,勤于思索,多联系生活实际,就可以欢乐轻松的学好生物。小编打算了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种群和群落课时练习题,详细请看以下内容。一、选择题1.种群在志向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结合下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图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B.为爱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d点C.若图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D.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更而变更答案 A解析 e点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增长速率为0;爱护鱼类资源,

2、捕捞的最佳时机是K/2处,即c点;防治虫害应在b点;环境容纳量随环境变更而变更。2.如图表示某种鱼类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B.气候条件的变更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时环境阻力起先影响种群增长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限制在c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率答案 A解析 由于食物和空间等条件有限,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因此,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环境容纳量即K值,受到环境条件(包括气候条件)的影响;环境阻力在d点之前就已经起先影响种群增长;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限制在b点(对应K/

3、2值),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快速复原。3.下图表示某种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更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变更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更缘由的分析,最合理的是()A.若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更缘由可能是过度放牧B.若图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确定增加了养分供应C.图中c点后发生的变更表明生态系统崩溃D.图表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某种鱼,d点表明捕捞过度答案 A解析 图中发酵罐菌种数量的K值与空间、养分、氧气等环境因素有关,K值增大不确定是增加了养分供应的结果;图中c点后该种群灭亡,但该生态系统不确定崩溃;图中d点捕捞后没有低于K2,

4、所以不属于捕捞过度。4.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更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2t3时间内甲种群诞生率小于死亡率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C.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答案 B解析 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在t2t3时间内大于0,甲种群的诞生率大于死亡率,A项错;t3t5时间内乙种群数量始终增多,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与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B项正确;甲种群密度最大应在t3时,乙种群密度最大应在t5时,C项错;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之前就应防治,D项错。5.如图表示某种群在某

5、稳定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变更曲线,K值代表的是环境容纳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达到b之后,呈现动态波动B.如种群数量的a等于K/2,则c等于2aC.种群数量小于c时,诞生率不确定大于死亡率D.如b与c的值相差不大,则数量刚超过b之后种群诞生率大于死亡率答案 B解析 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达到稳定期后,将在K值上下波动,所以K值应在b与c之间,那么如种群数量的a等于K/2,则c应大于2a,即c不是K值。6.统计某农田中玉米种植后植株平均高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50天左右玉米植株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B.90天左右玉米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C.该农田中玉米长势整齐,

6、没有群落的垂直结构D.由于种内斗争的加剧,玉米平均株高达到160 cm后不再增长答案 A解析 由曲线图可知,玉米植株平均株高在90天左右达到最大值,但无法知道玉米的种群数量是否达到最大值,B项错误。任何群落都具有垂直结构,C项错误。玉米平均株高达到160 cm后不再增长也可能是其遗传特性确定的,D项错误。7.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B.不同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是相同的C.群落演替直到达到顶级群落才会终止D.群落演替过程中其优势种渐渐发生变更答案 B解析 不同生物群落生存的环境不同,演替的过程也会不同。8.(2019湖北重点中学)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

7、后,形成了杂草地,下面有关该过程叙述正确的是()此过程属于初生演替,最终确定能演替成为森林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最终不确定能演替成为森林该杂草地物种丰富度要高于甘蔗田该杂草地动物没有分层现象,所以该群落没有垂直结构动植物在杂草地中都有分层现象,群落有垂直结构A.B.C.D.答案 B解析 在弃耕的甘蔗田中形成了杂草地属于次生演替,故错误,能不能演替成为森林,要看条件是否具备,故正确。甘蔗田种植作物较单一,杂草地中物种较多,丰富度要高于甘蔗田,故正确。该杂草地动植物都有分层现象,故错误,正确。故选B。9.下表是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17年的种群增长速率。据表分析该种群()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

8、5年第6年第7年A.这7年中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第5年时鸟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该种鸟在该地区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4年时鸟数量的两倍D.表中的数据可以用样方法调查该鸟的种群数量并计算得出答案 C解析 由表格数据可知增长速领先增加后下降应是S型增长,故A错误。第5年虽然增长速率有所削减但种群密度还是增加的,故是增长型,故B错误。由数据可知第4年增长速率最大应是K/2,环境容纳量K值应是其两倍,故C正确。鸟的应用标记重捕法,故D错误。10.(2019海南,19)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

9、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养分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 D解析 该种鱼的幼体不仅滤食浮游动物,并且与浮游动物都生活在水体上层,都以浮游藻类为食,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成年鱼以底栖动物为食所处养分级不低于第三养分级,幼体滤食浮游动物与浮游藻类分别位于第三、其次养分级,两发育阶段所处养分级可以不同;池塘全部生物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占据不同的空间,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的分层也属垂直结构;但仅由该种鱼的成年鱼与幼体不足以构成垂直结构。二、非选择题11.(2

10、019昆明)探讨人员对某草场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绘制出某昆虫种群值的变更曲线(未发生迁入迁出)。请分析回答:(1)该昆虫个体较小,常大量附着在同一植物上,要估算其种群密度,常用_法。若值大于1,则当年的种群密度较一年前_。(2)该昆虫在05年间种群数量呈现_型增长,可推想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型。(3)该昆虫种群数量在第15年_(填是或否)达到最小值,在第2025年种群数量_(填增加、不变或削减)。(4)该草场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但此后又渐渐复原,这属于群落的_演替。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实力,这种实力的基础是_。答案 (1)样方 大 (2)J 增长 (3)否 不变 (

11、4)次生 (确定的)自我调整 负反馈调整解析 (1)由题图可知,当1时,种群数量增加,当=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1时,种群数量削减。由于该昆虫个体较小,且大量附着在同一植物上,活动范围较小,估算其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2)在05年间,为大于1的定值,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年龄结构为增长型。(3)由图可知,该种群在010年间1,种群数量处于增长状态,在1020年间1,种群数量处于下降状态,第20年时不再下降,此后5年种群数量不变。(4)火灾后的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负反馈调整是生态系统具有确定自我调整实力的基础。12.(2019营口质检)某一森林在遭遇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

12、更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1)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它们的种间关系是_。(2)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呈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_。(3)bd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状况,其过程是_,该演替类型属于_。在演替过程中,_的生物量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最长。(4)cd段,三类植物的生物量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此时群落的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是_的。三类植物在bd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_型曲线。答案 (1)生产者 竞争 (2)水平结构 (3)先出现草本植物群落,再出现灌木群落,最终出现乔木群落(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 次生演替 乔木 (4)基本相等 S解析 (1)植物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其种间关系是竞争。(2)ab段,三类植物的生物量均相对稳定,它们在群落中呈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3)由题图可看出该地先出现草本植物群落,再出现灌木群落,最终出现乔木群落,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4)由于群落中三类植物的生物量处于稳定状态,说明群落的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基本相等。中学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确定要好好把握中学,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种群和群落课时练习题,希望大家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