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的恐龙》教学案例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9104713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失了的恐龙》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消失了的恐龙》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消失了的恐龙》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消失了的恐龙》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消失了的恐龙》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失了的恐龙》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失了的恐龙》教学案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失了的恐龙教学案例消失了的恐龙教学案例姓名: 黎亮单位:白云区第三小学学科:科学联系电话:13608570919消失了的恐龙教学案例消失了的恐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进化的第1课,属于科学课程标准“生物与环境”中的“进化”这一内容体系。从教材来看,是按照“参观恐龙展了解化石的发现过程研究化石模型”的活动顺序编写的,核心活动是恐龙化石的挖掘和对恐龙化石的初步研究,但这些内容怎样用一个直观的手段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加强理解呢?学校没有条件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亲自让学生观察恐龙化石。而作为教师,我不想让学生仅仅凭书上那几张图片来学习全课,于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成为教学本课最好的选择

2、。因为多媒体具有以下特点:一、能把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符号、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集成;二、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对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按要求显示在屏幕上;第三、多媒体技术利用其强大的图形交互和窗口交互操作,使人们能通过十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来操纵控制多媒体信息的显示。由于多媒体的这些特点,它逐步进入我们的课堂,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灵活调用声、像、文并茂的教学信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同时还能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力。 根据教材我制定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1、能根据学习的需要,从多种渠道查阅和收集有关资料;2、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知道科学

3、家们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并重演考古过程;3、关注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并对此产生浓厚兴趣。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一、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自行探求科学知识创设情境。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影片,交流自己对恐龙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再更多地认识一些恐龙。对于恐龙,大多数学生通过书籍、电视都有所了解。语文课本里也有一篇课文恐龙的灭绝,都讲到了恐龙。可能有的学生能说出多种恐龙的名字;有的学生知道一些恐龙的体形特点、生活习性;还有的学生已经从课外书中了解到科学家关于恐龙灭绝的一些假说等等。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开始,我利用自制课件向学生播放了一段恐龙的影片,精彩的画面马上吸引了

4、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能够自行探究本课知识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情境。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课本图片、影视资料,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过程后。同时出现两个问题(1)挖掘恐龙化石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2)在挖掘恐龙化石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并观察科学家们是怎样做的(视频录像),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三、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加深对所探究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对恐龙化石模型做出合理推测与判断。通过出示恐龙化石的图片,请每个小组的学生从恐龙化石残片中思考能获得哪些信息。推断有关这只恐龙的更多习性,让学生体验到恐龙化石对科学研究的重大意义。四、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

5、鼓励,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课后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进一步研究。从恐龙化石的探究中,延伸、拓展到别的恐龙的信息得到的途径。从而为不同形态的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进一步了解恐龙的一些特点,了解更多和恐龙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恐龙奥秘的持久兴趣。为达成所设计的目标,我的教学设计如下:消失了的恐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互联网或多媒体演示,初步获取恐龙的基本知识,会浏览、搜集、筛选、加工和发布信息;2.能够在观察恐龙模型图片的过程中,发现恐龙更多的秘密,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3.能够与他人进行及时交流和协作研究;4.能根据教学课件中所获得的信息,大胆猜测恐龙灭绝的原因。知识与技

6、能:1.知道恐龙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古老爬行动物;2.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过程;3.了解恐龙的生活环境、身体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主动获取有关恐龙的信息;2.领悟到恐龙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恐龙奥秘的愿望;3.体会到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带来的乐趣。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挑选有代表性的恐龙资料,文字、图画、音像等方面做成课件。学生准备:收集自己身边的和恐龙有关的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课件出示。同学们,对于恐龙你们很感兴趣吧,今天,就让我们进入时空隧道,回到6500万年前,去了解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爬行动物恐龙。(板书)视频播放恐龙帝国片断。(时间3分钟左右)二、了解关于恐龙

7、的知识:1、开展学生“知识竞赛”: 你已经知道哪些恐龙,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能简明的描述一下这种恐龙的特点吗?2、 学生汇报。(在汇报时,教师课件出示相应的图片、模型)3、小结: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三、 组织探究活动(一)提出想探究的问题1、谈话:关于恐龙,大家有哪些非常想研究的问题?2、学生汇报。3、师生共同总结出如下问题: (1) 恐龙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它们是什么时候灭绝的?(2) 恐龙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类型的恐龙?(3) 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4) 恐龙的化石有什么用?它是怎样被发现的?(二) 确定能在本节课探究的问题1、谈话:上面大家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但受自身条

8、件及课堂时间的限制,不可能研究到所有的问题,大家一起来确定几个能在本节课探究的问题。2、师生共同确定(引导学生主要研究恐龙化石的作用)。(三) 探究上面确定的问题1、提出问题:刚才展示的恐龙图片、恐龙帝国影片中的恐龙,这些都是真的吗?这些有关恐龙的模型、图片和影片是怎样复制出来的?学生讨论。汇报:是由科学家根据恐龙的化石复制出来的。(3)提问: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让我们像科学家那样来探究一下。 2、了解恐龙化石是怎样被发现的以及化石的作用。(1)恐龙化石的发现过程。(由学生阅读课本上的相关内容)(观看录像)(2)小结:我们今天能够看到恐龙骨架的形成过程,包含着科学家们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

9、3)提问:你知道恐龙的化石有什么作用?(4)学生讨论、汇报。四、根据恐龙的外形猜想它内部的骨架结构。1、将这些恐龙和它们的骨架一一对应起来(多媒体出示图片)2、眼力大考察,试着把恐龙化石与它们的名称联系起来。3、交流、汇报,说说理由。五、对恐龙的灭绝作出自己的猜想。1、出示图片,向学生介绍科学家对恐龙灭绝原因的其中一个猜想(小行星撞击地球),让学生加深感受。2、指出: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一直有着不同的猜想,我们也来作一个小科学家,说说你觉得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六、拓展、延伸:今天我们对恐龙有了更加细致、全面的了解,同学们对恐龙的兴趣更浓厚了,回去以后查找你所感兴趣的内容跟同学们交流,或

10、者观看一部跟恐龙有关的影片。 板书设计: 消失了的恐龙 关于恐龙的知识:名称、种类等 探究恐龙的问题(相应板书)本课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和擅长的表达方式进行研究并表达研究的过程和成果,回查阅网络、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参与探究活动,尊重证据,能关注一些和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知道了观察和研究恐龙化石是了解古代生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以化石为依据认识恐龙及恐龙的兴衰与灭绝,渗透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思想。在了解恐龙化石的过程中,教师有利的引导,使学生根据课件中的资料捕捉到了和恐龙相关的很有价值的信息,如:恐龙的繁殖方式、恐龙的种类,恐龙的食性,以及

11、他们的生活环境,一下子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也和科学家有着一样的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仅仅几张普通的图片却能告诉我们这么多的秘密,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在此环节,教师看似配角,却在课前就如何启发才能达到最好的问题煞费苦心。恐龙虽然在地球上成功的生存了一亿五千万年之久,但最终还是不能逃脱被地球淘汰的命运,恐龙的消失带给人来太多的启示。结合这点,学生说到了生态平衡、谈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也说到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科学知识的教学中,渗入了思想教育,使本课在内容上更加完整。同时,在教学中,我还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前教给他们收集资料的方法,课上指导学生汇报时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堂教学中,分别对恐龙化石的研究、恐龙的种类、恐龙灭绝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大多数教学内容都能够圆满完成任务,但由于学生资料收集匮乏,导致很多有趣的知识在课堂上没有机会得以体现。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交给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整理资料的方法,语言组织的准确性和如何对其他人的汇报进行补充等,以实现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和汇报更有价值的知识,实现资源共享。2消失了的恐龙教学案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