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10333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早期教育的重要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亲子教育师资培训教师备课教案一、为什么要学习亲子教育 1、社会、家庭对接受早期教育的需求十分强烈A.背景 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研究父母与子女关系及其教育的一个新兴课题。亲子教育全方位开发孩子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创造、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帮助孩子初步完成“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亲子教育是场革命,从教育孩子到父母自身教育的革命,经过这种教育方式,建立正确的亲子关系及观念与态度;了解现代父母的职责与角色;学习教育子女、与子女沟通的正确、有效方法;协助子女成长和自我成长;解决教育难题。B.国际安南秘书长号召“确保人人拥有良好的人生开端”,英国政府为此实施了

2、“确保开端”计划,由政府拨款,动员全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教育活动。 C.在中国2000年9月1日,全国第一部关于学前教育的地方法规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正式生效,将北京人受教育的年龄从过去的3岁以上推到了0岁,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把婴幼儿接受教育的法定年龄提前到0岁,并将03岁婴幼儿教育列入北京“十五”教育规划,力争2005年全市婴幼儿受教育率达到90。;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婴幼儿的保育教育相互衔接。2、广大家长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3、家庭03岁儿童早教水平令人担忧A.家庭教育中看护者的养育观念存在问题 过量开采、过度保护

3、、过分关注、重智商,轻情商B.儿童看护者养育儿童的技能水平普遍偏低 0起点不懂不会凭祖辈的经验养育后代凭书本知识养育后代忽视关键期的教育隔代养育问题、保姆带养问题4、社区开展早教指导缺乏基本条件社区早教的目的是运用现代早期教育理论知道社区和家庭开展早期教育实践,引导广大家长及看护儿童的人员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早期教育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实践能力,实现“每一个儿童从出生就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的目标。举例:进社区介绍早教的经验,有的社区不配合,有的社区配合,也就仅仅提供一个活动的场所。5、亲子教育将是未来几年不可缺少的,有光明前途每年我国有2000多万儿童出生,2007年北京将出生11万儿童,北京户口

4、的5万。开办亲子园既有利于幼儿园本身生源数的增多,生源数增多了,自然带动了经济效益;,有利于幼儿园的宣传,增加了同行业的竞争力。二、什么是亲子教育(一)概念 广义:亲子教育是指以亲子关系为纽带的父母与子女一起参与共同提高的一种科学的教育形式,具有双向互动和情感交融的特点,大多发生在家庭教育中,而且没有年龄的界定和划分,也就是说只要是发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教育或互动都可以称之为亲子教育。狭义:亲子园教育是社区03岁婴幼儿教育的一种形式,是家庭教育的延伸,主要面向社区3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及其家长实施的教育。亲子活动中,把教育中的第一教育对象由幼儿转变成了家长,而且,更强调教师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

5、法示范家长,使家长的教育行为发生变化,从而使亲子园的教育能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去。实际上,亲子园的教育对象主要应该是面向家长,通过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技能的提升来作用于幼儿。(二)作为园所的教育指导者和家长都有必要澄清以下观念: 1、03岁亲子教育不同于36岁的正规幼儿园教育。 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说是一个新的领域,这一年龄段的教育绝不是简单地将幼儿园教育向下延伸。这一时期幼儿的可塑性强,较之其他学段,对03岁的婴幼儿更要注重科学性。所以必须深入研究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要建立科学的教养方案,编制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手册,这些都对教育指导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不同于幼儿园托班的教育A

6、、所参与的对象不同 幼儿园幼儿、老师亲子园幼儿、家长、老师B、所参与活动幼儿年龄不同 幼儿园36岁 亲子园03岁C、面对的教育对象不同 幼儿园幼儿,教师是实施者 亲子园家长,幼儿充当教具D、授课模式不同 幼儿园全日制授课 亲子园小时制(周末或平时)、半日制 3、不同于单纯的家长学校。家长学校一般是请一些专家学者做一些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指导方法的报告,内容都是比较宏观的,且没有针对具体情境的及时指导,个别针对性不强。而亲子教育是在一种真实情境下的示范指导,实现了活动与指导融合。教师和家长、孩子共同相处,遇到具体问题,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帮助,这种形式也有助于了解个别幼儿的个性特点及家庭教养方式,进行有

7、针对性的指导。第一节 为什么要重视开发婴幼儿潜能 、人类才能增长的“递减法则”。 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类才能的增长有其“递减法则”,越早教育,其才能增长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如果孩子在78岁之前全然不对其进行教育任其自流,那么这个孩子才能的增长几乎为零。儿童虽然具备潜在能力,但这种潜在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比如说生来具备100度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一生下来就给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个具备10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为具备80度能力的成人。而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得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60度能力的成人。这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的

8、能力实现就越少。这就是儿童潜在能力的递减法则。由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提出(1715-1776),法国医生家庭出生婴儿出生之后就具有最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为了适应周围的环境和拥有生存的能力,这种作用会急速的消失。我们必须正确培育婴儿的环境适应能力,并且加以刺激。婴儿在出生时,有140亿个脑细胞,其细胞会在生长的环境当中,接受所见所闻的刺激而成长(而真正被利用的只有25%,利用得好20%,不好10%)。这个时候,如果要培养婴儿的脑细胞,就必须要有丰富的教育刺激,刺激越丰富,成长就越好,刺激越贫乏,则成长就越差。只有在出生之后的某一段时间,才能够接受环境带动来的刺激,而避免异常的发育,过了这段时间,

9、再怎么追赶都已经没有用了。这就是婴儿头脑成长的法则,称为才能递减法则。经典案例:狼孩 印度米德纳波尔小城东北部 牧师辛格博士 卡马拉和阿马拉 狼少女 1983年美国俄亥俄州的伊扎贝尔 6年后相当6个月的婴儿 达尔文与某一妇女的谈话 英国司各特伯爵的儿子、人类大脑发育与智力发展的速度相一致。从脑重的发育速度在5岁以前法与也是最快的, 婴儿的脑重是39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1/3,9个月时脑中达到66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1/2,这一时期脑重增长几乎平均每天增长1克,速度最快。3岁左右的幼儿脑重达9001011克,约相当于成人脑重的2/3,7岁时脑重达128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9/10。大脑皮层

10、逐渐依序成熟,到了四岁时,额叶发育基本成熟。、抓住幼儿教育的关键期孩子从呱呱落地后到会走路、说话、吃饭、写字,孩子一切从无开始,是如何完成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以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的呢?伟大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发展具有一定的敏感期,也就是说抓住儿童发展,学习的敏感期,对孩子长大以后学习教育都会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错过了孩子的敏感期,即使以后投入再多的精力和方法去教育,效果也微乎其微。那是因为自然有赋予正在发育成长的生命以特有的力量。蒙台梭利指出助长幼儿发展的主要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一是吸收性心智。其中的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物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

11、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致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的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之为 “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失。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引起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称。后来,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对提升幼儿的智力有极卓越的贡献。以下重点介绍儿童期发展的6

12、种敏感期(秩序敏感期、语言敏感期、细节敏感期、感觉能力敏感期、学习生活规范和社会礼仪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03岁 培养孩子条理性强,思路清晰,学会按条理办事,按部就班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敏感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没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运动敏感期:

13、14岁 包括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的运动大肌肉群:爬、走、跑、站、瞪、跳、投掷,大肌肉骨骼系统的训练小肌肉群:手上五指抓、三指抓、二指捏、一指按、拨珠、拧、串、舀、切、倒、剪、扫、捶打、画、夹、系扣子语言敏感期:03岁 听读(阅读图文、配对、短问、理解其意思)说写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哑哑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从孩子生下来的那一天起就要跟孩子交流)听:刚出生就能够听,有初步的记忆力,建议家长用正确的语词语法为宝宝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7-9

14、个月的亲子班可以由家长代替说。说:字-词-短句-长句-文章。1.5岁时,尽量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多让孩子说,若家长阻止遏制,会导致孩子的语言障碍。写、读:孩子的书写能力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就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充满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书写与精细动作有关,手娴熟,写就没有问题。读:简单图片(水果、动物等)短句情节图片(小鸡吃虫)简单图文配对简单情节图书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多给孩子听指令的游戏、倾听。细节敏感期:1.53岁 经常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细小事物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

15、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培养孩子细心、认真的好时机。它能够培养孩子以后的观察力,观察力强的孩子能够适应任何工作。1至2岁可以做分类游戏,2-3块的拼图游戏。感觉能力敏感期:05岁 7个视:看颜色、物体、形状听:听音量、音色、音调嗅:辨别味道 主要是香臭 原始的感觉不能够开发改变,有很强的适应性。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味:来自舌头 辨别甜(舌尖)苦(舌根)辣(口腔两侧和舌头中间 腺)咸酸(两侧)肤觉:来自皮肤 全身最大的感觉系统,来自于物体对皮肤的压力(触觉、冷觉、温觉、痛觉) 让孩子认识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