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钱学森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9057162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钱学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9、钱学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9、钱学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钱学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钱学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钱学森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与说明内容:生字词 课文结构说明:1、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生字词指的是课文中出现的一类生字,其核心是记住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能正确运用生字,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知道生字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教学的重点是“裕”“恳”的写法。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多读、多练,利用已学知识加以掌握,做到触类旁通。2、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课文结构指的是课文的段落层次,其核心是给课文分段,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教学的重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不同层次的朗读。二、教学目标与说明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及带有生字的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内

2、容,理清课文脉络。 说明: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及带有生字的词语就是指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读熟课文,找出生字新词,做到读准字音,并利用工具书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就是指学生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理清课文脉络。三、教学问题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在概括段意时学生把握不准,难度就会加大。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相似段落模糊,不敢归类。要解决这一问就要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围绕题目,重点段突破法分段,理清课文脉络。四、教学过程:【教学流程】:了解内容,奠定基调初读课文,理清脉络谈话揭题,简介人物 【

3、教学情景】:活动一:谈话揭题,简介人物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揭示主要人物。师生活动:1、板书课题,看课文中钱学森的照片,提问:同学们听说过钱学森吗?关于他,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漫谈)2、教师简介钱学森: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他为祖国的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重大贡献,与钱三强、钱伟长,被毛泽东称为我国科学界的“三钱”。活动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设计意图:扫除生字障碍,做到人人过关,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师生活动: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检查自读情况(1)联系上下文,理解个别词语意思劈波斩浪 魂牵梦绕 袒露 心迹(2)指名学生分节读课文。3、速读全文,说说这篇

4、文章在记叙的顺序上跟一般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后发生的事情先写,先发生的事情后写,这是一种倒叙手法)4、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应该怎样安排?(留学美国倾诉思乡情怀裸露心迹回国受阻总理关怀踏上归国航程作出卓越贡献)5、文章重点写的什么内容?全文可以分为几段?(文章重点写钱学森从1934年留学美国到1955年9月17日踏上归国航程的经历。全文可分为三段:第一自然第一段,第二至六自然段为第二段,第七自然段为第三段)6、作者为什么采用倒叙的手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活动三:了解内容,奠定基调设计意图:在反复朗读中感悟理解,积淀情感。 师生活动:1、谁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指名朗读课

5、文的第一段,提出学习要求:你从这一段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3、学生交流,抓住重点语句、关键词语谈理解,说感受,教师相机指导感情朗读。板书设计: 赴美留学 新中国诞生钱学森 踏上归程 驶往香港五、目标检测:1、辨字组词。赴( ) 裕( ) 恳( ) 额( )赶( ) 欲( ) 垦( ) 项(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步伐 ( )的生活 ( )的待遇( )心迹 ( )情怀 ( )节日 六、课堂小结祖国,令钱学森魂牵梦绕,为了这一天,他在异国求学的日子里刻苦钻研;为了这一天,他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为了这一天,他日思夜想,盼了将近20年啊。究竟是什么给予了他无穷的精神力量?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