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055198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中药用法用量(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用中药用法用量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克以内明显,0克以上就趋向克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克以上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4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2,有曰:黄芪治萎,四两起步(1进制市斤秤四两一钱是3克),佐以陈皮以防壅滞。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不小于其他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我的经验是用36克)。白术常用量6-10克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60克,则能益气通便。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2、。薄荷用克以疏达肝木,用至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长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刊登,以祛除在表之风邪。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川芎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克,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克,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40克,历代觉得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30g之多,若减

3、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仅止痛效果良好,同步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用量不适宜多,一般在456g,治疗顽固性头痛时,剂量宜大,有效量在30以上,最多可用至4g,配伍得当立竿见影!据近代药理研究觉得,大剂量使用川芎能减少血压,小剂量使用能使血压上升。有人觉得川芎辛温香窜,上行头目,高血压患者宜慎用。但中医觉得本品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双向性作用。川芎15克桑叶4克,这样的剂量与配伍治疗血管性头痛有奇效山茱萸固脱3两(90克)见功,必与参附搭配穿山龙,味

4、苦,性平,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调节作用,因此近年来成为治疗风湿类疾病的妙药。根据中华本草谓其干品用量为9克,中草药手册多为5克,少数达0克,东北地区常用量也为15克。但根据朱良春经验,若要获得较好的疗效,其用量须45克,克如下收效不明显。黄连最苦,然治糖尿病这一甜病特效,一般剂量为每日0克(3克是基本,配干姜以防伤胃),而治疗糖尿病酮症,每日剂量多达12克,降糖迅速.益母草调经用115克,据朱良春观测,益母草的利尿作用,每日用到305克尚不见效,须加至6075克,始奏明显之效。90120克时其效更佳,常用以治疗急性肾炎之尿少、浮肿之候,常一剂知,二剂已。枳实小剂量能使心脏兴奋,大剂量使之克

5、制。生杜仲:30g以上治腰痛奇效,不效则加至6090g。萆薢、土茯苓:30g以上消除蛋白尿。沙参:30g以上补气,小剂量则可滑肠。薏米:0g以上治关节痛。茜草:30g以上治口疮。莱菔子、槐花:3g以上降压。生黄芪:30以上补气不助火,降压效果好,30g如下升阳助火。代赭石8 g有镇胃降气、止呕止噫之功,合用于胃气虚弱的呕吐、呕逆、呃气、胃脘满实等。2430 g用于治疗实证气喘及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等证。丹参大剂量可以治疗失眠大黄15 g有致泻作用。其致泻成分为葡萄糖甙元,番泻叶甙A、C,重要为蒽醌衍生物。3g可止泻,915g可泻下;,两许-疔毒之毒热甚盛者二两-癫狂其脉实者-医学衷中参西录,

6、治疗肝炎,随用药量增长而各项指标复常时间缩短,觉得0g可作为常规剂量。大黄粉0.3g如下有止泻作用。其机理为大黄鞣酸的收敛作用掩盖了含量甚少的致泻成分的作用。鞣质的儿茶精克制大肠内细菌生成酶,阻断吲哚类的产生而止泻茯苓研究成果发现,在25g如下无明显利尿作用,至少达0g才有利尿作用,觉得10g时利尿作用最强。附子枚-轻量-阳虚2枚-重量-祛风湿、止痛-伤寒论(一枚炮附子的重量约2克。)制附子120-300克水煎3-5小时有甘温补脾肾之阳,温补中下焦元阳之气,无辛燥热之弊蝉蜕常用量为56g,治破伤风时需用230半夏止呕、除湿01g开胃1530g安神不小于0g;小剂量6g降逆和胃,中剂量5化痰开结

7、,大剂量3060g(宜用姜半夏30g,生姜30开始使用,逐渐加量至60g)可镇定止痛。浙贝母95 g,有清肺热、润肺躁、清热化痰之功。用于外感及内热咳嗽。1830 g有解毒散结之功,用于治疗肺痈、乳痈、瘰疠、发背及一切痈疡肿毒。白果定喘汤白果用量在21枚(约为25g左右),动物实验证明,定喘汤中白果重用的定喘效果优于常规剂量。艾叶常用量能温经止血,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浮现中毒性肝炎3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槟榔用以消积、行气、利水,常用剂量为615,而用以杀姜片虫、绦虫时,即须用到6120g。许公岩对积湿为病以苍术、麻黄二药为主,两药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异:

8、如两药相等,剂量是:1g:1g,临床常用能发大汗;,苍术倍于麻黄则小发汗;苍术三倍于麻黄,常用尿量增多,有利尿之作用,剂量是:18g:6g;苍术四倍于麻无明显之汗利,而湿邪能自化,剂量是:2g:3g。药物之间的比例,核心在于药物之间的比例,并非药量越大,疗效越好。当归功能补血活血,合用于血虚血瘀诸证,然而当归在复方中,小剂量应用则补血,大剂量应用则活血。如当归补血汤即由黄芪0,当归g构成,后世在应用补血的总方四物汤时,当归用量也不超过g;归脾汤、八珍汤中,当归的用量仅3g。而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作用治疗脱疽的四妙勇安汤,当归的用量竟达60g,重要是取其活血止痛;治妇女产后瘀血内阻的恶露不行,

9、小腹疼痛的生化汤,当归的用量为24g,也取其活血止痛,祛瘀生新之效能。再如治妇人胎前产后气郁血瘀诸疾的佛手散,当归用二至三两者,乃取其活血之用,使瘀去新生、血有所归。由此可见,当归用于活血,剂量宜大,可用至5以上。前人谓其气味俱厚,行则有余,守则局限性。故重用则行血之力更甚。若用于补血,剂量宜轻,3g即可。血虚者每致阴虚,阴虚则生虚热,当归气味辛温而积极,重用则每致动血,切不可重用,否则适得其反,病家服后每致口干、烦躁、失眠、头晕更剧,甚则鼻衄。苍耳子少量则轻而上至颠顶,重用则通下走足膝细辛治疗风寒表证的剂量一般用3克,最多不超过9克。而当用细辛治疗各类痛证时,用量常常超大,有时用至30克,甚

10、至更大。显然,当风寒表证时用超大剂量的细辛,不仅于证无益,并且会引起不良反映;相反,如果要发挥细辛的镇痛作用,而用常用剂量,显然是杯水车薪,于痛无济。薏苡仁系药食两用中药,其常用剂量的上限为3克,而临床上有经验的医师用该药治疗风湿、腰腿痛等病证时,该药的用量达到490克。夏枯草的常用剂量的上限是1克,而临床以该药治疗病程较长的甲状腺瘤时,用量一般都超过30克三棱为破血行气之药,常用剂量的上限为9克,但临床上以该药配合其她中药主治各类晚期恶性肿瘤病时,其每日用量达到75克,相称于权威规定剂量上限的58.33倍。现代名医方药中专家深得金匮要略用升麻之真谛,临床重用升麻治疗病毒性肝炎,也是取其解毒之

11、偏性药典中规定黄芩的每日剂量为克,川芎为克,而千金翼方中以单味黄芩治疗淋、下血诸症,黄芩的剂量为每日四两,折合公制为576克,显然已大大超过黄芩权威规定剂量的上限,剂量一般为每日305克。小品方中以单味川芎治疗妇人崩漏,每日剂量用至八两,折合公制11.36克,也明显是属于超大剂量应用。人参的常用剂量是39克,当用于脱证时,其用量高达30克以上。附:中药超大剂量应用的注意事项中药的超大剂量应用属于临床中药学研究范畴的内容,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是刚刚起步,许多内容还是未知数。目前尚不能明确地回答每味中药在什么条件下需要超大剂量应用,剂量超过权威规定剂量上限多少时最合适,超大剂量应用中药与否对机体有潜

12、在的不良反映等问题;支持中药超大剂量应用的重要根据仍然是古代及现代医家的临床用药经验,现代中药药理、毒理学研究的结论尚未反馈用于临床指引中药的超大剂量应用。在目前的这种状况下,对中药的超大剂量应用应持谨慎态度。具体应用时,必须注意下列有关事项。一、适应症要精确中药的超大剂量应用均有相应的适应症,超大剂量用药,适应症一定要精确,否则,会浮现两种结局:一是药重病轻,二是药轻病重。例如,中药细辛治疗风寒表证的剂量一般用3克,最多不超过9克。而当用细辛治疗各类痛证时,用量常常超大,有时用至30克,甚至更大。显然,当风寒表证时用超大剂量的细辛,不仅于证无益,并且会引起不良反映;相反,如果要发挥细辛的镇痛

13、作用,而用常用剂量,显然是杯水车薪,于痛无济。二、剂量递增原则剂量递增原则是有毒中药应用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同样合用于中药的超大剂量应用。特别是在经验局限性时更应当遵循这一原则,以避免因盲目超大剂量而引起毒性及不良反映。个体之间的差别性决定了超大剂量用中药必须做到剂量递增,切忌生搬硬套,剂量大到不可思议的地步。三、严格炮制、制剂规范许多中药在超大剂量应用时,在炮制、煎药和制剂技术上有比较严格的规定性,这方面的经验比较成熟,应用时应当严格遵守。附子、乌头类中药超大剂量应用时,特别强调先煎、久煎,以煎煮至不麻口为原则。现代药化、药理研究成果证明,上述炮制、制剂规范是非常必要和合理的,它可以保证在不

14、影响药效的前提下,有效地减少此类中药的毒性。四、特异性的配伍从古籍和名老中医超大剂量应用中药的经验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某些中药超大剂量应用时,常有某些比较特定的配伍关系。如半夏配生姜、甘草;马钱子配甘草等。其目的是避免和减少超大剂量用药也许引起的毒性及不良反映。临床应用时必须严格遵循。五、理解中药的毒性及解救措施在超大剂量应用中药时,应对多种中药的毒性及不良反映有一种比较系统的理解,特别是与剂量密切有关的毒性及不良反映。同步,还应当熟悉老式的和现代的某些中毒解救措施,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麻黄少用通阳消徵,多用发汗利水;用其升提之功,用量不少于9g;独用剂量150g。麻黄的用量一般是29g,

15、小儿多用炙麻黄,也可与等量甘草同用,小儿用量不适宜超过。冬季用量宜大,夏季用量宜小,素有鼻衄、高血压者禁用!治疗水肿时常比一般用量较大,可由9渐加至15g,(个别的尚有时逐渐用到205,最多用至30g,生石膏相应增长到69g)这时要配用生石膏2g至5g(生石膏与麻黄之比约为3:1),以减少麻黄的发汗作用而达到宣肺利尿的作用注意:肺虚作喘、外感风热、单臌胀、痈、疖等证,均不可用麻黄。鸦胆子缓下1.-克,攻下5-克.防己小量能使尿量增长,而大量则作用相反,汉防己小量则增长尿量,大量尿量反减少桂枝在桂枝汤中用g,取其温经散寒、解肌刊登之功,以祛除在表之风邪;而在五苓散中用量不到5g,则取其温通阳气,增长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合欢皮量小可以安神,量大可以化痰。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少用能活血,多用则破血。0.1.5 用于调养气血。在温补剂中加入少量红花,用于治疗产后血晕、头晕、眼花气冷等。215 g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取其有破瘀通经之功。红花小量养血和血,大量则活血化瘀。其药理作用是破瘀活血通经,体现为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