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9039746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颐和园-教学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颐和园-教学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颐和园-教学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颐和园-教学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颐和园-教学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颐和园-教学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颐和园教学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的: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表达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4理解颐和园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的:1学习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步骤:一检查预习导入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

2、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i,葱cng翘舌音朱zh,前鼻音殿din,后鼻音廊lng爽shung葱cng。4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明确:按“总分总的构造方式把全文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照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三学习词语1指导分段朗

3、读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1讲解词义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2联络上下文,理解词义清爽:清洁,凉爽。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葱绿:草木青翠。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美,荣耀夺目。形态各异:形状各不一样。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学习目的: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表达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2理解颐和园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教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板书:

4、颐和园二讲授新课1讲读第二自然段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考虑: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走完长廊,就到了。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明确:又长又美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非常美丽。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巧绚丽,堪称艺术珍品。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

5、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非常舒畅。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4指导朗读1谁愿意带着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三讲读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明确:万寿山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答复。明确:佛香阁、排云殿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万寿山宏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1“屹立指高

6、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宏伟。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表达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非常宏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明确:第四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1“颐和园的风光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风光。这里的“大半风光指的是山前的风光,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风光看不到。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

7、,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4“游船画舫在湖面渐渐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5“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3指导朗读1指名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2教师评议,找学生练习读。3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4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

8、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宏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四自学第四段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1同学自由讨论。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4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巧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明确: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风光,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时机去细细游赏。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五布置作业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六板书设计教案点评:这篇教学设计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二是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颐和园一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