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导学案10(教师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9032386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导学案10(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师说》导学案10(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师说》导学案10(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师说》导学案10(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师说》导学案10(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说》导学案10(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导学案10(教师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说?导学案10教师版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师 说?班 级 学 号 姓 名 一、学习目标1、掌握积累“师、传、从、道、惑、受、贱、孰、贻、圣、愚、群、足、攻、经等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 ,了解“也、那么、于、乎、所以这些文言虚词;2、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字、词 ,掌握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3、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 ,学习正反比照的论证方法;.学习有“破有“立的写法。二、背景介绍1、韩愈768824 ,字退之 ,唐代河阳人 ,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后人称之为韩昌黎、韩文公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他和柳宗元一起

2、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 ,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古文运动 ,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 ,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 ,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 ,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 ,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 ,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 ,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根底。3、写作背景本文是韩愈借给学生李

3、蟠赠文的时机 ,抨击那些自恃门第高贵的士大夫们“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结果文章使他困窘不堪 ,社会上的人对他指指点点 ,并且添油加醋地污蔑韩愈。韩愈也因此落得个疯子的名声。结果住在长安 ,常常连饭都没煮熟 ,就被赶走了。所以说有的时候维护真理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4、解题“师说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 ,可以先叙后议 ,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 ,古义为陈述和解说 ,因而对这类文体 ,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 ,即“说师 ,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三 、预习练习1、古今异义1古之学

4、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 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2句读之不知 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看字发出声音3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习 今:专门的一个求学阶段 4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特殊的指示代词 ,相当于“用来的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5吾从而师之 古:是两个词 ,从:跟随;而:而且 今:连词 ,表结果、目的等。6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古:无论 今:常用义为“没有。 7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常指许多人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 ,不需要2、重点文言词的意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专门技艺人吾师道也 学习、效法 ,“师道动宾关系 巫医乐师

5、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学习、效法或师焉 ,或不焉 从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 ,“师道偏正关系2之择师而教之 指代人或事物 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连接定语和中心词 ,表统一关系 ,相当于“这类、“这些古之学者 结构助词的师道之不复 ,可知矣 放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 表示宾语前置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 ,凑足音节 ,无意义 蚓无爪牙之利 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3其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 ,固先乎吾 他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那些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表猜测 ,大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欲 表感慨 ,多么四、质疑探讨1本文的

6、中心论点是什么?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文章的第二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进行了怎样的具体论证?正反比照的论证方法从三方面比照 ,剖析“不从师的症结。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比照 ,作者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原因。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那么耻师作比照:作者在这组自身矛盾的比照中 ,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 ,并给予直接的否认。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比照:作者在这组横向比较中 ,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 ,并发出带有挖苦语气的强烈感慨五、 迁移创新1、以下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D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n ,流传B作?师说?以贻之 贻:

7、di ,赠送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 ,句中的停顿D位卑那么足羞 ,官盛那么近谀 谀:y ,阿谀 ,奉承2、以下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C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于其身也 ,那么耻师焉 ,惑矣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与的“惑相同 ,与的“所以不同B与的“惑相同 ,与的“所以亦相同C与的“惑不相同 ,与的“所以也不同D与的“惑不相同 ,与的“所以相同3、以下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年十七 ,好古文A

8、全不相同 B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 D和现在的用法相同4、以下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B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圣人无常师C吾从而师之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乃大惊 ,问所从来 余嘉其能行古道5、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B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 ,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 ,打破了门第观念 ,很有积极意义。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 ,只是“小学而已。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比照 ,层层深入 ,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 ,经予了强烈的责备和挖苦。6、翻译:各老师自行翻译1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5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7位卑那么足羞 ,官盛那么近谀。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