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及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902602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及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机械及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机械及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机械及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机械及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及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及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2023年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文档 齐鲁斌创作第2章 机械及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21 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2.1.1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机械设计应满足的要求:在满足预期功能的前提下,性能好、效率高、成本低,在预定使用期限内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维修简单和造型美观等。2.2.2 机械设计的一般设计程序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用框图来表示。设计人员必须善于把设计构思、设计方案,用语言、文字和图形方式传递给主管者和协作者,以取得批准和赞同。除具体技术问题外,设计人员还要论证下列问题:(1)此设计是否确为人们所需要?(2)有哪些特色?能否与同类产品竞争?(3)制造上是否经济?(4)维修保养是否方便

2、?(5)是否有市场?(6)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如何?设计人员要富有创造精神;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调查研究;。要广泛吸取用户和工艺人员的意见,在设计、加工、安装和调试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反复修改,以期取得最佳的成果,并从中累积设计经验2.2 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工作能力2.2.1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机械零件的失效: 零件曲于某种原因不能正常工作时,称为失效零件的失效形式: 断裂或塑性变形; 过大的弹性变形; 工作表面的过度磨损或损伤; 发生强烈的振动;联接的松弛; 摩擦传动的打滑等。失效原因: 强度、刚度、耐磨性、振动稳定性、温度等原因。强度条件:计算应力许用应力;刚度条件:变形量许用变形量

3、;防止失效的判定条件是: 计算量许用量-工作能力计算准则。2.2.2 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在不发生失效的条件下,零件所能安全工作的限度。通常此限度是对载荷而言,所以习惯上又称为:承载能力。2.2.3 许用应力和极限应力、接触应力2231 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名义载荷-在理想的平稳工作条件下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名义应力-按名义载荷计算所得之应力。工作载荷-在某种工作条件下零件实际承受的载荷。载荷系数K-考虑各种附加载荷因素的影响。计算载荷-载荷系数与名义载荷的乘积。计算应力-按计算载荷计算所得之应力。2.2.3.2 静应力和变应力按照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应力可分为静应力和变应力。不随时间变化

4、的应力,称为静应力(图a),纯粹的静应力是没有的,但如变化缓慢,就可看作是静应力。例如,锅炉的内压力所引起的应力,拧紧螺母所引起的应力等。应力幅平均应力随时间变化的应力,称为变应力。具有周期性的变应力称为循环变应力,图b所示为一般的非对称循环变应力,图中T为应力循环周期。图b所示为一般的非对称循环变应力,从图b可知应力循环中的最小应力与最大应力之比,可用来表示变应力中应力变化的情况,通常称为变应力的循环特性,用r表示,即r=min/max。可用应力循环特性r来表示变应力的不对称度,r=+1为静应力;r=0为脉动循环变应力;r=-1为对称循环变应力;-1r1为不对称循环变应力。2.2.3.3 许

5、用应力和极限应力(1) 静应力下的许用应力静应力下,零件材料有两种损坏形式:断裂或塑性变形。对于塑性材料,可按不发生塑性变形的条件进行计算。这时应取材料的屈服极限S作为极限应力,故许用应力为对于用脆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应取强度极限B作为极限应力,其许用应力为(2)变应力下的许用应力和极限应力变应力下,零件的损坏形式是疲劳断裂。疲劳断裂具有以下特征:1)疲劳断裂的最大应力远比静应力下材料的强度极限低,甚至比屈服极限低;2)不管脆性材料或塑性材料,其疲劳断口均表现为无明显塑性变形的脆性突然断裂;3)疲劳断裂是损伤的积累,它的初期现象是在零件表面或表层形成微裂纹,这种微裂纹随着应力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

6、扩展,直至余下的未裂开的截面积不足以承受外载荷时,零件就突然断裂。在零件的断口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情况。疲劳断裂不同于一般静力断裂,它是损伤到一定程度后,即裂纹扩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发生的突然断裂。所以疲劳断裂与应力循环次数(即使用期限或寿命)密切相关。1疲劳曲线由材料力学可知,表示应力。与应力循环次数N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疲劳曲线。如下图所示,横坐标为循环次数N,纵坐标为断裂时的循环应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应力越小,试件能经受的循环次数就越多。从大多数黑色金属材料的疲劳试验可知,当循环次数N超过某一数值从以后,曲线趋向水平,即可以。为在“无限次”循环时试件将不会断裂。N0称为循环基数,对应于N0的

7、应力称为材料的疲劳极限。通常用-1表示材料在对称循环变应力下的弯曲疲劳极限。疲劳曲线的左半部(NN0),可近似地用下列方程式表示:从式(95)可求得对应于循环次数N的弯曲疲劳极限2 许用应力变应力下,应取材料的疲劳极限作为极限应力。同时还应考虑零件的切口和沟槽等截面突变、绝对尺寸和表面状态等影响,为此引入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尺寸系数和表面状态系数等。当应力是对称循环变化时,许用应力为当应力是脉动循环变化时,许用应力为0 为材料的脉动循环疲劳极限,S为安全系数。以上各系数均可机械设计手册中查得。以上所述为“无限寿命”下零件的许用应力。若零件在整个使用期限内,其循环总次数N小于循环基数时,可得“有

8、限寿命”下零件的许用应力为3 安全系数 S 零件尺寸大,结构笨重。S 可能不安全。典型机械的 S 可通过查表求得。 无表可查时,按以下原则取:1)静应力下,塑性材料的零件:S =1.2.5 铸钢件:S =1.5)静应力下,脆性材料,如高强度钢或铸铁: S =343)变应力下, S =1.31.7材料不均匀,或计算不准时取: S =1.72.52.2.3.4 械零件的接触强度通常,零件受载时是在较大的体积内产生应力,这种应力状态下的零件强度称为整体强度。若两个零件在受载前是点接触或线接触,受载后,由于变形其接触处为一小面积,通常此面积甚小而表层产生的局部应力却很大,这种应力称为接触应力。这时零件

9、强度称为接触强度。如齿轮、滚动轴承等机械零件,都是通过很小的接触面积传递载荷的,因此它们的承载能力不仅取决于整体强度,还取决于表面的接触强度。机械零件的接触应力通常是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在载荷重复作用下,首先在表层内约20m处产生初始疲劳裂纹,然后裂纹逐渐扩展(如有润滑油,则被挤进裂纹中产生高压,使裂纹加快扩展),终于使表层金属呈小片状剥落下来,而在零件表面形成一些小坑。这种现象称为疲劳点蚀。发生疲劳点蚀后,减小了接触面积,损坏了零件的光滑表面,因而也降低了承载能力,并引起振动和噪声。疲劳点蚀还是齿轮、滚动轴承等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由弹性力学的分析可知,当两个轴线平行的圆柱体相互接触并受压时

10、,其接触面积为一狭长矩形,最大接触应力发生在接触区中线上,其值为对于钢或铸铁取泊松比: 1=2=0.3 , 则有简化公式。上述公式称为赫兹(HHertz)公式 “+”用于外接触,“-”用于内接触。H -最大接触应力或赫兹应力;b -接触长度;Fn -作用在圆柱体上的载荷; 综合曲率半径;综合弹性模量; E1、 E2 分别为两圆柱体的弹性模量接触疲劳强度的判定条件为:若两零件的硬度不同时,常以较软零件的接触疲劳极限为准。由上图8可看出,作用在两圆柱体上的接触应力具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左右对称及稍离接触区中线即迅速降低等特点。由于接触应力是局部性的应力,且应力的增长与载荷Fn并不成直线关系,而

11、要缓慢得多,故安全系数SH可取等于或稍大于1。2.3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和一般设计步骤2.3.1零件的设计计算准则强度准则刚度准则耐磨性准则 pp抗振稳定性准则 0.85ffp或1.15ffp机械零件虽然有多种可能的失效形式,但归纳起来最主要的为强度、刚度、耐磨性、稳定性和温度的影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对于各种不同的失效形式,相应地有各种工作能力判定条件。例如:当强度为主要问题时,按强度条件判定,即应力许用应力;当刚度为主要问题时,按刚度条件判定,即变形量许用变形量;。设计机械零件时,常根据一个或几个可能发生的主要失效形式,运用相应的判定条件,确定零件的形状和主要尺寸。2.3.2一般设计步骤机械零

12、件的设计常按下列步骤进行:1)拟定零件的计算简图。 2)确定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3)选择合适的材料。4)根据零件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选用相应的判定条件,确定零件的形状和主要尺寸。应当注意,零件尺寸的计算值一般并不是最终采用的数值,设计者还要根据制造零件的工艺要求和标准、规格加以圆整。5)绘制工作图并标注必要的技术条件。以上所述为设计计算。在实际工作中,也常采用相反的方式校核计算。这时先参照实物(或图纸)和经验数据,初步拟定零件的结构和尺寸,然后再用有关的判定条件进行验算。还应注意,在一般机器中,只有一部分零件是通过计算确定其形状和尺寸的,而其余的零件则仅根据工艺要求和结构要求进行设计。2.4

13、机械零件的材料及其选择机械制造中最常用的材料是钢和铸铁,其次是有色金属合金。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等,在机械制造中也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一、全属材料1铸铁铸铁和钢都是铁碳合金,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含碳量的不同。含碳量小于2的铁碳合金称为钢,含碳量大于2的称为铸铁。铸铁具有适当的易熔性,良好的液态流动性,因而可铸成形状复杂的零件。此外,它的减震性、耐磨性、切削性(指灰铸铁)均较好且成本低廉,因此在机械制造中应用甚广。常用的铸铁有: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合金铸铁等。其中灰铸铁和球墨铸铁是脆性材料,不能进行辗压和锻造。在上述铸铁中,以灰铸铁应用最广,球墨铸铁次之。2钢与铸铁相比,钢具有高的强度、

14、韧性和塑性,并可用热处理方法改善其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钢制零件的毛坯可用锻造、冲压、焊接或铸造等方法取得,因此其应用极为广泛。按照用途,钢可分为结构钢、工具钢和特殊钢。结构钢用于制造各种机械零件和工程结构的构件;工具钢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刃具、模具和量具;特殊钢(如不锈钢、耐热钢、耐酸钢等)用于制造在特殊环境下工作的零件。按照化学成分,钢又可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碳素钢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含碳量,含碳量越高则钢的强度越高,但塑性越低。为了改善钢的性能,特意加入了一些合金元素的钢称为合金钢。碳素结构钢 这类钢的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7。含碳量低于0.25的低碳钢,它的强度极限和屈服极限较低,塑性很高,且具有

15、良好的焊接性,适于冲压、焊接,常用来制作螺钉、螺母、垫圈、轴、气门导杆和焊接构件等。含碳量在0l0.2的低碳钢还用以制作渗碳的零件,如齿轮、活塞销、链轮等。通过渗碳淬火可使零件表面硬而耐磨,心部韧而耐冲击。如果要求有更高强度和耐冲击性能时,可采用低碳含金钢。含碳量在 0305的中碳钢,它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既有较高的强度,又有一定的塑性和韧性,常用作受力较大的螺栓、螺母、键、齿轮和轴等零件。含碳量在0.55一07的高碳钢,具有高的强度和弹性,多用来制作普通的板弹簧、螺旋弹簧或钢丝绳等。合金结构钢 钢中添加合金元素的作用在于改善钢的性能。例如:镍能提高强度而不降低钢的韧性;铬能提高硬度、高温强度、耐腐蚀性和提高高碳钢的耐磨性;锰能提高钢的耐磨性、强度和韧性;铝的作用类似于锰,其影响更大些;钒能提高韧性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