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基础知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9010412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射频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射频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射频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射频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射频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射频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频基础知识(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射频基础知识目录第一章 与移动通信相关的射频知识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1.1何谓射频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1.2无线电频段和波段命名 错误!未定义书签。1.3移动通信系统使用频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1.4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主要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1.5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主要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1.6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主要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1.7何谓“双工”方式?何谓“多址”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1.8

2、发信功率及其单位换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1.9接收机的热噪声功率电平 错误!未定义书签。1.10接收机底噪及接收灵敏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1.11电场强度、电压及功率电平的换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1.12 G网的全速率和半速率信道 错误!未定义书签。1.13 G网设计中选用哪个信道的发射功率作为参考功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1.14 G网的传输时延,时间提前量和最大小区半径的限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1.15 GPRS的基本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1.16 EDGE的基本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 天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

3、义书签。无线电波的频率与波长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2.2天线的基本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2.3 网络优化中天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 电波传播 错误!未定义书签。3.1陆地移动通信中无线电波传播的主要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3.2快衰落遵循什么分布规律,基

4、本特征和克服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3.3慢衰落遵循什么分布规律,基本特征及对工程设计参数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3.4什么是自由空间的传播模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3.6 3G系统的宏小区传播模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3.7微小区传播模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3.8室内传播模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3.9接收灵敏度、最低功率电平和无线覆盖区位置百分比的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3.10全链路平衡和最大允许路径损耗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 电磁干扰 错误!未定义书签。4.1 电磁兼容(EMC与电磁干扰(EMI) 错误!未定义书签。4.2同频干扰和同频

5、干扰保护比 错误!未定义书签。4.3邻道干扰和邻道选择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4.4发信机的(三阶)互调干扰辐射 错误!未定义书签。4.5收信机的互调干扰响应 错误!未定义书签。4.6收信机的杂散响应和强干扰阻塞 错误!未定义书签。4.7 dBc与dBm 错误!未定义书签。4.8宽带噪声电平及归一化噪声功率电平 错误!未定义书签。4.9关于噪声增量和系统容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4.10直放站对基站的噪声增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4.11 IS-95 CDMA 对GSM基站的干扰 错误!未定义书签。4.12 G网与PHS网的相互干扰 错误!未定义书签。4.13 3G系统电磁干扰 错误!未定义书签。4

6、.14 PHS系统与3G系统之间的互干扰 错误!未定义书签。4.15 GSM系统与3G系统之间的互干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室内覆盖交流问题应答 错误!未定义书签。5. 1、目前GSM室内覆盖无线直放站作信源站点数量达60% WCDM的建设中,此类站点太多将导致网络上行噪声被直放站抬高,请问怎么考虑?5.2、高层窗边的室内覆盖信号场强难以做到主导,而室内窗边将是数据业务需求的高发区域,室内窗边的高速速率如何保证?5.3、有厂家建议室内覆盖不用干放,全用无源覆盖分布,我们如何考虑?5.4、室内覆盖中, HSDPAH入后,有何新要求?5.5、系统引入多载频对室内覆盖的影响?5.6、上、下行噪声

7、受限如何考虑?5.7、室内覆盖时延分集增益。第一章 与移动通信相关的射频知识简介1.1 何谓射频射频是指该频率的载波功率能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反之亦然) ,以交变的电磁场形式在自由空间 以光速传播,碰到不同介质时传播速率发生变化,也会发生电磁波反射、折射、绕射、穿透等,引 起各种损耗。在金属线传输时具有趋肤效应现象。该频率在各种无源和有源电路中R、L、C 各参数反映出是分布参数。因此说所谓射频RF( Radio Frequency )是指频率较高,可用于发射无线电频率,一般常指几十到几百兆赫的频段,即VHF-UHF频段。而更高的频率,则称为微波。广义地说,在无线电频谱上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

8、z-300GHz的无线电波,其相应的波长范围是在 1mr- 0.1mm;一般更具体的指130GHz频段,即波长在厘米范围的厘米波。频率更高的则称之为毫米波、亚毫米波段。因而,移动通信中的 CDMA GSM等系统所采用的 800 MHz、900 MHz频段属于射频 RF范畴,也 即UHF频段(也可看作微波的低端);而第三代移动通信 3G的工作频段就是在微波范围内。综观无线电频谱, 频率从极低一直到非常高, 波长从超长波一直到亚毫米波段再到光波、 紫外, 不同频段的无线电波其特性也截然不同。我们必须了解这一点,并学会用不同的概念、技术和方法 来处理问题。在移动通信所工作的射频和微波频段,如果只沿用

9、低频的概念和技术来研究和处理问 题,必然是行不通。众所周知,室内分布系统大多采用同轴电缆来传输移动通信信号或能量。那么,人们为什么不继续采用工频50 Hz的双绞电源线或以前 VHF频段电视机常用的扁平双线馈线?同轴电缆又具有那 些优点?这里,首先介绍一下射频和微波传输线的概念。用来传输电磁能量的线路统称为传输系统,由 传输系统引导向一定方向传输的电磁波称为导行波。在低频电路中,导线(或说是低频率传输线)只起连接的作用。在同一导线(例如长为60cm)的两端,都认为它们是同电位的,电流也相等,也就是属于同一点。但是,如果线上传输的是射频 比如GSMF行942MHz的电信号(相应的波长大约为 32c

10、m),这时还能认为导线的两端是同电位的吗? 显然就不行了。这里存在两个概念问题,一是线的“长度”如何准确描述,二是集中参数和分布参数的概念。图1-1所示为线上的电流或电压随空间位置的分布情况,图1-1 (a)表示的是半波长的波形图,AB是线上的一小段,它比波长小得多。由图可见,线段AB上各点的电流或电压的幅度和相位几乎不变, 此时的线段AB是一段“短线”。如果频率很高,虽然线段 AB的长度相同,但在某一瞬时线上各点电 流或电压的幅度和相位均有很大变化,如图1-1(b)所示,此时的线段 AB即应视为“长线”。图 1-1 电流电压沿线分布图(a)短线情况;(b )长线情况其实,“长度”有绝对长度和

11、相对长度两种概念。对于传输线的“长”或“短”,并不是以其绝对长度而是以其相对长度,即以它与波长比值的相对大小来区分的。我们把传输线的几何长度(l)与其上传输电信号的波长(入)之比 1/入,称为传输线的相对长度或者叫电长度。在射频和微波领域,波长入通常以 cm计。比如一根传输 3G移动通信信号(如 WCDMA的同轴 电缆,虽然只有30cm长,但它已大约是工作波长的两倍,当然属于“长线”;相反,输送工频市电的电力线即使仅有 2km长,但与其波长(6000km)相比就是非常短的了,因此只能称之为“短线”。微波传输线基本上都属于“长线”的范畴,因此描述传输线特性和电压或电流沿线传输规律的传输 线理论又

12、称为长线理论。一般的说,只要线的几何长度I与其传输电信号的波长入可以比拟时(通常为十分之一左右或以上) ,即可视为长线。电压和电流在传输线上是以波的形式传输并将信号或能量从电源传送至负载,这样就可以理解线上各点的电压或电流不相同的道理。同一时刻各点电压或电流的幅度不相同,同一点上的电压或 电流的幅度又随着时间而改变,这就是波的概念。用数学术语来说就是电压和电流即是位置的函数,又是时间的函数,即 u(z,t)和i(z ,t)。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传输线上处处存在分布电阻、分布电感,线间处处存在分布电容和漏电导。电磁场理论告诉我们,当电信号通过传输线时将产生如下分布参数效应:? 电流流过导线时发热,

13、表明导线本身具有分布电阻;? 由于导线中通过电流,周围将有磁场,因而导线存在分布电感效应;?由于导线间有电压,导线间便有电场,于是导线间存在分布电容效应;? 由于导线间绝缘不完善而存在漏电流,表明导线间处处有分布电导。频率低时,这些分布参数效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低频只考虑时间因子而忽略空间效应, 因而把低频电路当作集中参数电路来处理是允许的。但是,频率升高后,分布参数引起的效应不能 再忽视了;传输线不能仅当作连接线,它将形成分布参数电路,参与并影响电压和电流的传输。因 而传输线在电路中所引起的效应必须用传输线理论来研究和表述。我们用R1,Li,Ci,Gi分别表示传输线单位长度的电阻,电感,

14、电容和电导,它们的数值与传输线类型、截面尺寸、导体材料、填充介质等有关。假设均匀传输线上取任一无限小线元dz(dz入),则线元上都分布有一定大小的电阻Ridz和电Ridz, Lidz, Cidz 和 Gidz,可用 r形感Lidz;此线元间都分布有一定大小的电容Cidz和电导Gdz。在此无限小线元上,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集中参数电路,其集中电阻、电感、电容和电导,分别为网络来等效(也可用T形或n形网络来等效),如图i-2 ( a)所示。整个传输线则可看成是有许多线元的四端网络链联而成的分布参数电路,如图i-2 ( b)所示。对于无耗线(Ri=0,Gi=0),其等效电路,如图i-2 (c)所示。(

15、a)(b)(c)图1-2传输 线的等效电路(a)等效电 路;(b)分布 参数电路;(c)有了上述等效电路,就容易解释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不相同的现象。参看图1-2 (b),由于aaz和bb,之间有串联电阻存在,两处的阻抗不相等,因而两处的电压也不想等;由于线间并联回路的存在, 通过a和b点的电流也不相同。 同时还可以看出,当接通电源后,电源通过分布电感逐次向分布电容充电, 并形成向负载传输的电压波和电流波。就是说,电压和电流是以波的形式在传输线上传输,并将能量或 信号从电源传送至负载。当射频传输线终端短路时信号为全反射。电压反射系数反射点的反射电压反射点的入射电压1 ,电压反射系数Zl ZoZl Zo无耗短路线的驻波特性 当射频传输线终端开路时,信号为全反射。电压反射系数1,即电压驻波比VSWR 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