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坚强配电网确保安全稳定运行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00586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坚强配电网确保安全稳定运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打造坚强配电网确保安全稳定运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打造坚强配电网确保安全稳定运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打造坚强配电网确保安全稳定运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打造坚强配电网确保安全稳定运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造坚强配电网确保安全稳定运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坚强配电网确保安全稳定运行(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打造坚强配电网 确保安全稳定运行 加强粮食安全确保社会稳定 徐汉峰,徐达,马文涛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4320X) 摘要。因为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的制约因素主要有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水利资源逐年弱化,土力资源逐年恶化,病虫灾害逐年增加,干旱水涝情况严重,运输加工管理不力,消费观念铺张浪费等。所以要加强对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的安全性教育,确保人民有饭吃,确保人民繁衍生息,确保社会繁荣富强。 关键词:粮食生产粮食结构粮食消费粮食安全社会稳定 国务院办公厅于02X年1月18日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X7号文件,要求“贯彻落

2、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全民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意识,切实做好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1在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上,国务院办公厅认为:一是由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二是由于“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平衡状态;”三是由于“粮食和食品生产、储存、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浪费现象严重,尤其是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造成的食品浪费令人触目惊心。” 一、既然土地资源制约粮食生产就要节约用地 据有关方面统计,“197年我国的耕地总量为19.1亿亩,到22年则下降到8.27亿亩,1

3、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4亿亩。202年全国人均面积已下降到1.9亩。我国人 2多地少,是一个耕地资源匮乏的国家。”从上述统计披露可以看出,近0年间每年减少.4 亿亩土地,如果按亩产00斤粮食计算,即每年减少粮食产量124亿斤;如果按亩产80斤粮食计算,即每年减少粮食产量99.2亿斤;如果按亩产保守产量600斤粮食计算,即每年减少粮食产量7.亿斤,如果按每人每年消费粮食总量00斤计算,每年由于减少的耕地面积所养活的人口数量将在202X万人口至1000万人口之间。换句话而言,我国每年减少的粮食产量可以养活一个深圳市200多万人口(02X年底数据)或一个北京市100万人口。(北京市政府提出202

4、X年将常住人口控制为160万左右的目标)。为了保证中国人口生存的需要,以人均每年消费600斤粮食计算,人均需要1亩地作为生存条件,全国需要控制8亿亩土地来保障人类正常的生存条件。在工业化、交通化、城镇化、农村居民用地不断拓展的今天,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和城镇用地和农村房屋用地面积已呈刚性需求状态。至此,老工厂改造升级不要占用良田面积;交通占地是必要的,但占用的良田面积要从废地废虚中得到恢复或补充;城镇化用地要尽量控制扩张现象,向空中高层要面积,向整合改造要面积,尽量控制不占用城市周边土地;至于农村房屋用地更要严格控制,千万不要出现村庄周边是高楼大厦,但村庄中心的老宅基地存在着废弃不用的现象;对于

5、坟墓用地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建立公祠制度,建立集约型祭祀礼堂集中存放骨灰,取消公墓占用良田用地的现象,尽量扩大粮食生产用地面积。在粮食生产方面,第一,要抓好农时季节,做到春耕、夏播、秋收、冬藏,在南方栽种早稻的地区不要在5月日以后栽种早稻秧苗,晚稻的栽种期不能在农历的“立秋”时节以后栽种,否则将颗粒无收或粮食饱浆不足而出现“半米”现象。至于大麦、小麦、油菜籽等农作物的播种期都有明显的时令限制,一定要掌握好各种农作物生长的最佳时期。第二,要抓好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加强蓄水、排水、灌水、晒水、除草、除稗等日常田间管理。第三,要大力推广种子的精选和栽培技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运用,提高农业劳动

6、生产率,保证农作物的健康成长。第四,要大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和杂交品种的运用,使农作物保持良好的遗传基因,提高抗病、抗虫、抗旱、抗水基因的传播,增 加复种指数,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总产丰收。 二、既然水利资源制约粮食生产就要大兴水利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解决好水问题,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一文中谈到水利对粮食安全的主要挑战有:一是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0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二是农业用水与工业用水的比重不断下降,从10年的85%下降到目前的65%左右,加重了粮食生产用水的短缺程度。三是农业灌排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全国灌溉水的利用率仅有4%左右,粮食生产用水效率不高。四是水土流失严重,全国有

7、近200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急待治理,由于干旱、置被超牧、伐木砍柴、伐竹为商、水采超量,加重了水土流失。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我国进行了三轮水利农田基本建设,作者自幼感受了湖北省孝感市的府河改道,澴河改道的壮观场面和在三年自然灾害条件下,孝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号召下,克服种种困难进行着水利工程建设,其愚公移山的精神值得永世颂扬。在七十年代笔者就亲身经历过澴河大堤的增高加厚、截弯取直和河道疏通等工程建设。参加了当时最大的汉北水利工程。参加了家乡的农田方块化和水渠沟通建设。本人认为那个年代的水利农田基本建设十分到位,真可谓大河有水小河满,自由灌溉十分方便,既减

8、轻了劳动人民的劳动强度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今这些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或修筑的面积和力度不足,到处是残堤和断渠,塘堰河沟的水容量很少难见当年的水利景象。至此,笔者建议国家重新启动大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号召,再来一次大规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保证充沛的水利资源。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粮食生产的增产就必须开创湿地保护措施,保护湿地生态平衡,保护湿地为人类提供水稻、水产品、湿地植物生产提供物质条件,“国际社会已将湿地保护与气候安全、物种安全、水资源安全、食物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密切相连,湿地保护的国际政治化趋向日益明显。”4 三、既然土力下降制约粮食生产就要增加肥力 笔者记得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八

9、十年代的香瓜吃起来很甜闻起来很香,西瓜吃起来也很甜,特别是早稻谷一上市时,农村家家户户用杉树饭甑做的早稻米饭其香味真可以用“香飘十里”一词来形容,于今这种局面不见了。细想起来,在上个世纪没有分田单干时,庄稼使用的肥料大多数源于农家猪粪、牛粪、灶灰、豆饼、芝麻饼、菜油饼等有机肥料,很少使用化肥。而今,大多数农民种田几乎全是使用化肥,因为化肥干净卫生往田里一撒就行了。但是长期使用化肥容易导致土地板结造成肥力下降。于是在使用肥料上就出现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关晓春同志研究认为:“测土配方施肥是综合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农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以有机肥为基础的

10、条件下,于产前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与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5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也有几个误区,笔者认为凡事要适度适量适时,看事物都要用客观的眼光去观察去体验,只有亲身体验才有收获,一是收获技术,二是收获思想,三是收获粮食,四是收获人生。 四、既然病虫灾害制约粮食生产就要保护生态平衡 在病害上,各种农作物存在着不同的病害。例如,棉花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疫病等八种;水稻有烂秧、立枯病、稻腐病和恶苗病等十种;小麦有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等九种;花生有基腐病、根腐病、黑腐病和白羽病等七种;玉米有黑穗病、纹枯病和矮缩病等病害;芝麻有茎点枯病和细菌性斑点病;高粱有黑穗

11、病和炭疽病等病害。在虫害上,棉花有棉蚜、红蜘蛛、蓟马和棉铃虫等十种虫害;水稻有干尖线虫、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苍虫和稻蝗等十一种虫害;小麦有吸浆虫、麦蚜、红蜘蛛和麦杆蝇等九种虫害;玉米有玉米蚜、玉米螟、缘蝽和玉米象等七种害虫;花生有蚜虫、根结线虫等四种害虫产;芝麻有蚜虫、天蛾、芝麻荚螟等害虫;高粱有蚜虫、跳甲、叶甲和穗螟等害虫。在防治棉花病害上,从苗期定期喷施.6%苦参碱水剂100-00倍液棉花绝对无枯黄萎病,炭疽病及棉花 中后期的红叶病。对于已发生枯黄萎病、红叶病的棉苗用.26%苦参碱水剂1000-1500倍液和植必康00倍液在中午1-5时喷施,间隔2-3天再喷一次,病虫兼治。在防治水稻虫害上

12、,定期喷施.26%苦参碱水剂100倍液即可防治。在防治水稻病害上,当水稻秧苗出全后喷施0.26苦参碱水剂1500倍液和绿植源00倍液混合喷施,起植物疫苗作用。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恶苗病、黄矮病等各种病害。在起秧苗前两天顺水冲施植必康202X倍液。在插秧后几天内喷施06%苦参碱水剂1500倍液和绿得快混合喷施。在抽穗时喷施拉长加粗灵和0.%苦参碱水剂02倍液。日常定期喷施0.%苦参碱水剂50倍液和豆增100混合蛙式施。功效杀虫、杀菌谱广,药效持效时间长。增产在20-0%。当病害重时用植必康150-02X倍液喷施。在小麦病害防治上,拌种用11%若参碱粉剂每斤种子用药10g,麦种用水浸泡1

13、分钟捞出种子的同时拌入粉剂,堆闷41小时后直接播种。每亩拌种用苦参碱粉剂15-20g兑水2-3斤,浸种。说明堆闷时注意种子发烧避免烧坏胚芽。功效:拌种可杀死种子表皮及胚芽、胚乳的病菌。出苗律、分蘖率高。春天小麦苏醒后防治蚜虫、红蜘蛛喷施0.26%苦参碱水剂150倍液喷施。拔节期、扬花后期喷施0.26%苦参碱水剂150倍液和都增100。增产在0-0。谷类杂粮:高粱黑穗病、炭疽病。粟(谷子)白发病、粟瘟病、锈病、线虫病。虫害:蚜虫、穗螟、跳甲、叶甲。在虫害上,人类要保护虫害的天敌,在病害上,人类要保护生态环境。 五、既然自然灾害制约粮食生产就要保护生态环境 近三十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干化,导致我

14、国西北地区干旱雨养农业区域农作物产量降低,其生物学机理是温度升高而使降水量减少,迫使农作物的水分胁迫加剧,净光合速率减少。使小麦、玉米、马铃薯、芝麻单产量减少。同时又使干旱灌溉区域的冬小麦、玉米、棉花的单产量增加,春小麦单产量减小。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地震、地陷、雪灾、水灾、旱灾、风灾等特大自然灾害,严重地制约了粮食生产。在决策层面上应根据国家和区域粮食需求、粮食生产布局确定每个区域粮食生产总量、种植面积,实行不同作物差别农业补贴政策,提高粮食作物补贴标准,实现农业经济和粮食安全协调发展。推广节水农业,加强气候预测预警机制,根据气候变化调整农业布局和种植结构,增加复种指数,充分利用气候变化带来的

15、有利条件。气候暖干化导致西北地区气象灾害和农业病虫害总体呈加重趋势,农业生产成本明显提高。与此同时,西北地区高温、干旱灾害的频率、强度及影响范围都表现为增大趋势低温、霜冻灾害的频率减少,但强度及影响范围增大。气候变暖也为病虫害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病虫害对农业的危害加剧,最终导致农作物产量的下降,同时也提高了防御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投入,使农业生产成本明显提高。一方面,气候变暖对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的影响是不利的,直接影响粮食安全。另一方面,气候变暖导致小麦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当粮食单产提高带来的总产量增加不能抵消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造成的总产量减少时,将导致粮食实际总产量的下降,最终影响粮食生产安全。气候变暖使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减小,单位农业产量耗水量增加,使喜温、高需水量作物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使农业总耗水量增加,影响农业水资源安全,并最终影响粮食生产安全。因此,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安全具有潜在的威胁,这既是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的直接影响,也是气候变化引起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粮食生产安全带来的调整。至以,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要注重生态平衡,保护置被繁荣昌盛,根深叶茂,土地肥沃,水利畅通,尽量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粮食生产安全造成的威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利用自然条件造福人类,增加粮食产量。 六、既然流通环节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