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样板引路的必要性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00234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样板引路的必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工程样板引路的必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工程样板引路的必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程样板引路的必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样板引路的必要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样板引路的必要性样板引路,就是在工程每道工序大面积施工前,将每道工序按照施工图纸、施工规范及相关施工工艺标准的要求,进行小范围施工,经建设、监理、施工联合验收合格后,作为后续大面积施工的范本,以此范本作为模型和验收的控制标准,后续施工按此样板完成,确保了工程质量,是防止当前各种质量通病发生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样板引路的目的随着建筑行业迅猛发展,中国建筑行业出现劳动力供应不足的情况,在这样的前提下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达到施工人员要求,但是这些劳动力缺乏施工经验,容易造成各种质量问题,另者现在建筑市场施工一线作业人员操作不规范,容易偷奸耍滑,再加上管理人员往往通过口头、文字等方式

2、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这通常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是会出现诸如钢筋锚固搭接长度不够、混凝土浇筑质量差、后砌墙砌筑不规范、抹灰出现裂缝等工程质量通病;另外由于现场未事先制作符合规范的实物质量样板,这样后续施工中质量检查、质量验收方面都缺乏统一的判断尺度,也给施工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最大程度的规避质量通病以及因缺乏统一标准而引起的判断尺度不一现象,样板引路油然而生,并且 “样板引路”是快速提高施工人员施工技术、强化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统一标准、推广新工艺标准的捷径,同时附上现场照片、文字说明等,使得管理人员对一线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以及岗前培训更加简洁明了,易于掌握,保证了后续

3、施工的精确性,同时也为现场质量验收、质量检查提供的统一的判断标准,有利于消除建筑通病,有效的促进工程施工质量的整体提高.二、如何才能做好样板引路1、做好“样板引路方案,制定完善的样板制度(1)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会同监理、施工单位研讨,明确需要制作样板的详细清单(每一个具体样板的内容都要一一列出,而不是简单的列出分部或者分项内容),根据设计图纸相关规范标准、图集制定详细的样板引路方案如模板的开间尺寸、标高控制、模板内的清理、模板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等都必须在样板清单中详细的列出来。(2)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详细的样板制作计划,提前考虑每一道工序中需要做的样板,该如何做,层层落实,责任到人。2

4、、做好“样板引路”的实施工作(1)第一步:方案确认.首先进行方案确认工作,包括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尤其是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工序,需由甲方、监理、施工三方确认,集思广益采取最合理的方案,保证工程质量。(2)第二步:技术交底与实施.样板方案确认后,施工项目部要对施工操作人员及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召开技术交底专项会议,甲方、监理必须全程监督实施,保证样板按照规范及方案实施制作,同时样板的制作区域要确定好,尽量采取特殊部位、施工难度大有代表性的部位制作样板。(3)第三步:样板验收.由甲方、监理、施工三方参加,严格按照方案进行验收,对于样板工程绝对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懈怠,验收合格后三方签写样板

5、验收表并存档.(4)第四步:大面积施工。样板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甲方、监理做好过程控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延误工期。三、“样板引路”的意义1、可以使得设计进一步优化.通过“样板引路”,可以使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提早发现设计方案在总体布置、所选材料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对设计进行修改完善,选择最佳方案,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源头控制,最大限度地避免工程返工而带来的工期延长、费用增加等问题,从而达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2、可以获得更多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段。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很多,有材料方面的,有设计方面的,也有施工方面的,但无论什么方面,通过实施“样板引路”,就可以预先找到质量通病存在的原因,从而可以相应地制定出消除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和方法,最大程度的规避质量通病的产生.四、结束语样板引路工程大面积推广是中国建筑业特定行业形势下的一种趋势,通过样板引路,可以多方面指引现场施工,避免造成因施工质量差而造成的返工,不仅降低了施工成本,更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工期.虽然蔚县项目工程还未全面启动,但是提前考虑工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不断完善方案,相信完工后“样板引路价值定会彰显无疑,为蔚县项目树立样板工程的目标摆上一颗重重的砝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