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99986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要由应试教育逐渐转轨到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上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高中教育阶段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问题。又是我们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应该贯彻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可以以课堂为阵地,以知识的传授、探究为载体,逐步的,似春风化雨般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创新教育。一、加强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 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是指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得到新知

2、识的过程,具体地说,指概念课中的概念形成过程,结论课中的结论推导过程,练习课中的思考过程等。高中数学要重视和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很好地统一起来,充分认识加强知识发生过程教学的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数学基本知识,主要指基本的概念、结论和方法。数学概念是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成的合理抽象;数学结论是依据基本概念和原理、公理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数学方法是通过分析、综合、归纳选取得来的。因此,数学知识都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与更基本的知识的联系是自身成立的依据。概念形成过程、结论推导过程和方法思考过程是建立概念、结论和方法的必由之路。若否定这些过程,学生就不可

3、能正确领会概念和结论。 在教学中如果不重视知识发生过程,学生不懂知识的本源,就不能把知识有机地联系成为结构。例如,我们知道绝对不等式xa(a0),xb(b0)的解分别是xa或x一a以及一bX二、重视发散性思维训练 数学上的新思维、新理论和新方法往往来源于发散思维,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信息源出发,运用全部信息进行发散性联想,从而产生各式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从多渠道探求问题的答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多题一法以及变量代换、几何问题代数化与代数问题几何化等手段,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例如:问两条异面直线a、b成5

4、0角,问过空间上一点p可引出几条直线和a、b都成60角?教师在讲解完这个例子的解法时,可以对原问题做些适当的变题,让学生当场思考,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1)将原题中“都成60角”改成“都垂直”;(2)将原题中“两异面直线成50角”改成“60角”;(3)将原题中“两异面直线成50角”改成“70角”;(4)将原题中“都成60角”改为“都成20角”。通过对各变题的分析、研究,学生在掌握了问题的思考方法以及条件和结论的内在关系的同时,扩大了思维的广度,并且在思维的量的积累当中,充分锻炼了发散性思维,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有质的飞跃。三、开发学生的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问题进行

5、“联想转化”的思维活动,有意识地将未知问题转化为易于解决或已经解决的问题的思维活动。化归思想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而且有助于养成自觉地联想、自觉地调整思维方向的钻研精神和思考习惯,有助于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化归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是解决问题的总策略。如代数中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相互转化;三角中角之间的变换;解析几何中的数形之间的转换、坐标变换;立体几体中的线线、线面、面面之间位置关系的转化等都体现了这一思想。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化归思想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进行数形结合训练 数形结合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统

6、一运用,据形想数,几何问题解析化,由数思形,代数问题几何化等,都是进行数形结合训练的有效方式。“数”与“形”各有自己的特点,结合得当,可以避免一些复杂的运算和字母的讨论,沟通知识纵横联系,帮助学生类比、发掘、剖析其所具有的几何模型,深化学生思维,扩展知识,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求方程x + x = 3的近似解。解: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 = x及y = 3 - x的图像,求得交点横坐标x 2.6,即为原方程的近似解。五、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探索 自主探索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

7、;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教师把要发现的问题对象隐藏在教学情境中,由学生独自猜测、推导、实验、论证。例如上“二面角定义及其应用”时,我们可以将课题制作课件,把要发现的对象:二面角概念、怎样度量二面角的大小、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如何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如何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等隐藏在精心设计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独立探索。然后在实验、猜测、推导、论证的基础上,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协商,教师帮助学生共同完成以上问题,并加以整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思考、主动认知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不多,但是对学生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选择一些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讨论,经过他们自己的提炼总结出解题的规律和技巧,无疑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不能投机取巧,所以在教学中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引导学生推广、开拓、创新、应用,从而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方法。这样,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为提高,也促进了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