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教案12篇(元日教案详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999109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日》教案12篇(元日教案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元日》教案12篇(元日教案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元日》教案12篇(元日教案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元日》教案12篇(元日教案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元日》教案12篇(元日教案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日》教案12篇(元日教案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日》教案12篇(元日教案详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日教案12篇(元日教案详案)下面是我整理的元日教案12篇(元日教案详案),供大家参考。元日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身的理解。教学准备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春节的?(指名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描写欢度新春佳节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解释课题。(元日就是农历正月七年

2、级)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1教师范读。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3指名朗读,师生一起正音,注意强调“竹”“除”“苏”“曈”等平翘舌音和后鼻音。4认记生字。告诉学生:假如认识了诗中的生字,就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听。5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6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1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诗,结合书中注释或工具书、课外资料等理解诗句意思。(2)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2合作小组交流。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3汇报前两行诗的自学情况,说说前两行

3、诗的意思。(借助“一岁除”和“屠苏”的注释,理解诗意)4诵读诗句并展开想象,你从前两行诗中体会到什么?你此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5读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你的感受。6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引导学生从“曈曈日”“新桃换旧符”处想象: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溢了新的希望,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7指导朗读。(配上欢快的古典乐曲)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欢乐热闹的气氛通过朗读表示出来?(抽生读,男女生竞赛读,全班齐读)8指

4、导背诵。(1)分组接背诗句。(2)指定学生背诵。(3)小组竞赛,哪组背得好。(4)同桌互相背。五、拓展延伸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受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局面)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六、安排作业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试着写下来。和:板书设计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热闹、欢快元日教案2教学目标:1、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并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词语,尤其是“曈曈”注意是左边是日字。2、背诵课文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

5、化的热爱。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诵读导入,重视积累让学生诵读元日等诗。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诗。师: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吗?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吗?师:对,元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扩词:元宵、元日。拓展“元”的理解,夯实语言基础)二、初读古诗,解疑释难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重点指导“屠”字。师:请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字。(一边书写一边说明:半包围结构)2、师:学

6、习生字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古诗读好。尝试读出诗的节奏。(指名学生读古诗范读古诗齐读)3、师:通过预习和初读,我们知道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总结)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1、师:学习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古诗的每一句话都描绘了一幅画面。请同学们把对字词的理解带到诗句中,练习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2、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在学生理解“岁”字时,教师补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岁”的含义。)3、交

7、流、评议、完善。师:如果说“爆竹”让我们感到了热闹、兴奋,还有一句会让我们感到温暖、幸福,那就是4、练习说话。师:你为什么从“屠苏”感受到快乐呢?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大家迎着和煦的春风,一边喝酒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身上暖暖的,心中更是暖暖的。师: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师:你能把这份快乐,这份温暖读出来吗?师:刚才我们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多媒体出示)看,五彩缤纷的礼花在天空中绽放;闻,到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听,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置身在这样的情景中,你的心情会如何?是啊!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多喜庆啊!下面请大家继续用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的方法读后两句。我们和王安石在隆隆

8、的鞭炮声中“来到”大街上,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课件出示)这里的“新桃”和“旧符”都是指“桃符”。你知道桃符指什么吗?(桃符就是春联)简介“桃符”。四、品读古诗,体悟情感1、师:默读全诗,想一想全诗描写了哪些场景。2、师: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的画面,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画出欢度新年的喜庆景象。时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3、师:孩子们,在诗人眼中换去的只是旧桃符吗?他笔下仅仅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春节图吗?课件出示:当时的宋朝,百姓过着贫穷的生活。年轻的王安石看到了百姓的疾苦,立志要为人民造福。在49岁时,王安石做了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

9、新政,希望国家繁荣富强。就在这一年春节,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元日。现在,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在写春节时热闹欢乐的场面吗?他还期望什么呢?用一个成语来表示(辞旧迎新、除旧革新)。请你再来读读这首诗,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4、指导朗读。五、补充诗句,拓展延伸诵读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梅花板书设计:元日燃放爆竹喝屠苏酒新旧元日教案3元日教案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4、,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重难点、关键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10、教具准备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三、学习生字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4、互

11、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4、集体反馈。(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五、拓展延伸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情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3、讨论:到底还要不要办春节晚会。(学生各抒己见)附板书设计元日爆竹/声中/一岁

12、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热闹、欢快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教案4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当堂读熟,熟读成诵。2、利用设问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的自主参与学习的习惯。3、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回答问题,理解作者写作本诗的心境,并结合自己的体会,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所表达的情景,情感。二、选材目的:王安石的这首元日,写于宋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任宰相之后,著名的“熙宁变法”之前。他借描写过年的习俗、气氛抒发他在改革伊始,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的心情。诗中将人们过新年的喜庆气氛融入到了热闹的迎春场面中,立意清新,一派除旧换新、欢欣鼓舞

13、的迎春景象。新学期开始,刚刚过完春节不久,利用学生对春节的观察和感受,比较熟悉过春节的习俗、情景。选择这首诗作为开学第一篇,有利于学生从贴近他们生活的经历入手,从自我感受入手,从切身体会入手,比较易于学生进入诗中的情景,更好的赏析古诗。三、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掌握字的读音,词的含义。范读、讲读、自读、读到琅琅上口,读到入情入境。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古诗描写的情景、意境。四、教学过程:1、上课前对学生提出一个要求:这一节古诗课,请同学们拿出古诗课本和一支能用的笔,放在课桌上,把其他暂时不用的东西都收起来。看谁做的又快又好。(

14、清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物体,有利于课堂秩序)2、同学们,你们的春节过得好吗?(引出课题)谁来说一说过春节是你都注意到有那些民俗习惯,请举手。3、(生回答)同学们观察真仔细,看来你们都是有心的孩子,那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过春节的情景的古诗,请同学们把古诗课本打开,在目录里找到元日这首诗。翻到这首诗。(78页)4、解题。“元日”,农历正月初一,春节的第一天。这首诗描写的是北宋时期人们过春节的情景。5、范读,并出示较容易出错的字及注音的字卡,如“爆”、“屠”、“苏”、“瞳”、“换”、“符”等。让学生重点拼读容易出错的字,并朗读。朗读前提示学生注意诗中有那些过春节的风俗?6、自渎完毕,老师知道有的同学早就读过这首诗了,有没有同学愿意来读一读?(提问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目的在检查学生正确阅读的情况)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