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诊治与预防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993662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颈椎病诊治与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颈椎病诊治与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颈椎病诊治与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颈椎病诊治与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颈椎病诊治与预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颈椎病诊治与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椎病诊治与预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颈椎病诊治与预防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治疗后极易复发等特点。颈椎病是多种疾病的根源,其退行性病变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只有早发现、正确治疗,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发病机理1、颈椎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不同阶段发展,颈椎及椎间盘可发生不同的改变,在颈椎体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同时,椎间盘也发生相应改变。 2、外伤因素: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进行剧烈活动或不协

2、调的运动。 3、慢性劳损:长期处于不良的劳动姿势,椎间盘受到来自各种方面的牵拉、挤压或扭转。 4、寒冷、潮湿:尤其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受到寒冷、潮湿因素的影响,可造成局部肌肉的张力增加,肌肉痉挛,增加对椎间盘的压力,引起纤维环损害。诊断依据及分型临床表现与影象学所见相符合者,可以确诊。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象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除外其他病患后方可诊断颈椎病。仅有影象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颈椎病。诊断依据分别为:(1)颈型: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

3、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2)神经根型: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象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3)脊髓型:临床上出现颈脊强损害的表现。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象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除外肌萎缩性脊膀例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4)椎动脉型: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问题是有待

4、于研究的问题。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旋颈试验阳性。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多伴有交感症状。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iii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5)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6)其他型:颈椎椎体前乌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治疗目前,国内外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很多,可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两大类。我国多采

5、用中西医结合多种方法治疗颈椎病,大多数患者通过非手术疗法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且花钱少、痛苦小,很受欢迎。只有极少数病例,神经,血管,脊髓受压症状进行性加重,或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才需手术治疗。一、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 非手术疗法也称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它是颈椎病的最基本疗法。包括颈椎牵引、理疗、手法按摩、针灸、药物,围领,颈托及医疗体育和自我疗法等。非手术疗法可使颈椎病症状减轻、明显好转,甚至治愈。对早期颈椎病患者尤其有益。另外,非手术疗法还能为手术疗法打好基础。 因为颈椎病是在人体退变的基础上,由于各种附加因素加速而成的。因此,为了停止,减慢或逆转这一过程,必须采取一系列预防与治疗措

6、施,这是对颈椎病采取的最为基本,最为有效的措施,由此可见,非手术疗法是本病的基本疗法。 二、非手术疗法的适应症 (一) 颈椎间盘突出症; (二) 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 (三) 早期脊髓型颈椎病; (四) 年迈体弱或心、肝、肾功能不良,不能耐受手术者; (五) 有严重神经功能症,或精神失常兼有颈椎病者; (六) 颈椎病的诊断尚不能完全肯定,需要在治疗中观察者; (七) 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 三、颈椎牵引疗法颈椎牵引疗法对颈椎病是较为有效且应用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此疗法适用于各型颈椎病,对早期病例更为有效。对病期较久的脊髓型颈椎病进行颈牵引,有时可使症状加重,故较少应用。 颈椎牵

7、引的作用机制是: (一) 限制颈椎活动,有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消退。(二) 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从而减少对椎间盘的压力。(三) 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使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得以缓和,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粘连也可能得以松解。(四) 缓冲椎间盘组织向周缘的压力,并有力于已经向外突出的纤维环组织消肿。(五) 使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张。(六) 牵引被嵌顿的小关节滑膜。牵引方法:通常采用枕颌布带牵引法。轻症患者采用间断牵引,每日13次,每次1/21小时;重症者可行持续牵引,每日牵引68小时。牵引重量可自34公斤开始,年龄,体质强弱,颈部肌肉发育情况以及患者对牵引治疗的反应等,适当增加牵引重量和延长牵

8、引时间。疗程:小重量牵引30次为一疗程。如果有效,可继续牵引12疗程或更长。两疗程之间休息710天。在进行牵引治疗的同时,若能配合其它治疗措施,可以提高疗效。 四、颈椎病的理疗理疗的作用:在颈椎病的治疗中,理疗可起到多种作用,也是较为有效和常用的治疗方法。其作用机制为:1消除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为炎症水肿。2改善脊髓、神经根及颈部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状态。3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增强颈椎牵引效果,并改善颈部软组织血液循环。4延缓或减轻椎间关节,关节囊,韧带的钙化和骨化过程。5增强肌肉张力,改善小关节功能。6改善全身钙磷代谢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 其方法有:1离子导入疗法:应用直流电导入各种中西药物(盐酸普

9、罗卡因、碘化钾、陈醋、冰醋酸、威灵仙等)治疗颈椎病,有一定治疗效果。2高频电疗法:常用的有超短波、短波及微波等疗法,通过其深部电热作用,改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组织的血液循环,以利其功能的恢复。3石蜡疗法:利用加热后的石蜡敷贴于患处,组织受热后,局部血管扩张,循环加速,细胞通透性增加,有利于组织水肿的消散,血肿吸收。4其它:如冰醋酸,其它中药导入,电兴奋治疗机等,在减轻颈椎病的症状方面都有一定效果。 五、颈椎病的按摩,推拿疗法按摩、推拿疗法对颈椎病是一种较为有效有治疗措施。其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为:1疏通脉络,止痛止麻。2加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整复椎体滑脱,解除神经压迫。3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

10、粘连,缓解症状。4缓解肌肉紧张,恢复颈椎活动。5对瘫痪肢体进行按摩,可以减轻肌肉萎缩,防止关节僵直和关节畸形。大致可分为两类:1 传统的按摩、推拿手法;2 旋转复位手法:应用于颈椎小关节紊乱、颈椎半脱位等疾患,临床上发现有棘突偏歪,X线片上见有双凸,双凹,双边等脊柱旋转表现的病例。 医生立于患者后方,以左手握住装有橡皮头之T形叩诊锤的交接部,锤柄向左后方,锤之一端斜置于患颈棘突之右侧,尖端指向右前方。医生拇指把住锤之另一端,令病人屈颈并向后靠于医生的胸腹部,放松颈部肌肉,医生右手掌置于患者左侧下颌角部用力将其头部向左侧旋转,同时利用左拇指及身体的力量推动叩诊锤将患颈棘突推向左侧。在旋转过程中,

11、一般可以听到清脆的响声,此时再查看棘突偏歪现象已消失,表明棘突偏歪已得矫正,而患者即感症状已好转。旋转完毕后,按揉两侧颈项肌,并点揉双侧风池穴。若偏歪棘突已被矫正,病人仍有部分症状,可加用左右被动旋转头颈部及作左右两侧屈颈手法,往往可获症状的进一步改善。 六、颈椎病的药物治疗药物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可以起到辅助的对症治疗作用,常用的药物有:(一)解热镇痛剂:疼痛严重者可口服阿斯匹林、消炎痛、炎痛静、强筋松、抗炎灵等。(二)扩张血管药物:如菸草酸、血管舒缓素、地巴唑等,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脊髓的血液供给(三)解痉类药物:如安坦片、苯妥英钠等药,可解除肌肉痉挛,适用于肌张力增高,并有严重阵挛者。(四)营

12、养和调节神经系统的药物:常用的有谷维素、刺五加糖衣片,健脑合剂,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等,可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有助于神经变性的恢复。 七、颈椎病的局部应用药物1水针疗法:水针是指将某此药物进行穴位注射或痛点注射,是一种对症治疗措施,对消除疼痛、麻木、头晕、失眠等症状有较好的效果,常与其它治疗方法配合使用。常用的药物有:0.251%盐酸普鲁卡因加强的松龙混悬液,维生素B1、维生素B12、5%葡萄糖注射液、50100%丹参注射液、50%狗脊注射液等。其中维生素B1、维生素B12应用于以麻木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而丹参注射液对患有疼痛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患者有良好的效果。

13、2外用止痛搽剂:本类药物局部应用对减轻因肌肉筋膜炎和肌肉劳损所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效果。市售的成药有松节油和冬青油软膏及正骨水等。应用时,将患处洗净并先行热敷,然后以手指蘸少许药液或药膏用力揉擦患处,有止痛、止麻作用及轻松感觉。3外敷药及熏洗药:此法对消除肌肉酸痛也有一定疗效。市售成药有坎离砂。 八、颈椎病的中药治疗中医根据辩证施治,多采用散风祛湿、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等法,对减轻疼痛,麻木,头晕等症状有一定疗效。常用的成药有:木瓜丸、风湿痹痛片、换骨丹、养血荣筋丸、桐丸、颈复康颗粒等。常用的方剂有:四物止痛汤、独活寄生汤、桃红四物汤、骨刺汤、伸筋活血汤,蠲痛丸等。可能是由于其扩张血管,血管阻力下

14、降,因此血流量明显增加,有利于临床症状的缓解和消失。 颈椎病是一种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长期从事电子、科技、文教、机关等工作的职业病。根据中医学观察对颈椎病临床表现症状的辩证分析,属于痹症范围。尤其是中老年人由于气虚、抵抗力弱,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颈肩部经路,加上长期劳损和外伤,容易导致气血阻滞,出现颈项僵痛、关晕耳鸣、背酸肩沉,臂指麻木、视力减退等一系列症状,严重的会肌肉萎缩,引起痉挛性瘫痪。中药疗法:服用活血化瘀,接骨续筋、通经止痛等中草药与中成药能促进损伤修复,巩固治疗效果。可配合采用正骨按摩法、针灸、电疗等,起辅助治疗作用。 九、围领及颈托围领和颈托均可起到制动的保护颈椎,减少神经

15、的磨损,减轻椎间关节创伤性反应,并有利于组织水肿的消退和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作用。围领和颈托可应用于各型颈椎病患者,对急性发作期患者,尤其对颈椎间盘突出症,交感神经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更为合适。围领应用较广,因其制作较简单,用普通硬纸板按颈部的高度和周径剪裁成带状,其外面套以针织物品,两端按装接成布带即可制成。白天戴上,休息时可除去。颈托制作较复杂。一般颈椎病患者应用较少。长期应用颈托和围领可以引起颈背部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所以穿戴时间不可过久,且在应用期间要经常进行医疗体育锻炼。在症状逐渐减轻后,要及时除去围领及颈托,加强肌肉锻炼。 十、医疗体育各型颈椎病患者的全身各部肌肉可因神经营养失调或废用等原因而发生明显肌肉萎缩,并引起肌肉劳损和肌肉筋膜类等症状。颈椎周围之关节囊、韧带、肌肉等组织也可因炎性反应,缺少活动等原因发生粘连、显得僵硬,因而应鼓励病人积极进行医疗体育锻炼。医疗体育对颈椎病的作用有:(一)改善颈椎椎间关节的功能。(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