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学校信息2.0提升工程B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提升总结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99165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学校信息2.0提升工程B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提升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XX学校信息2.0提升工程B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提升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XX学校信息2.0提升工程B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提升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学校信息2.0提升工程B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提升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学校信息2.0提升工程B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提升总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学校信息2.O提升工程Bl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提升总结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就是各学科之间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要把引领课堂教学的学科之间进行融合、借鉴。教师就要共同学习,共同研讨,共同提高。达到一个互补和资源共享的这样一个教学的研讨过程。从而促进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师一起发展与提高。通过本次网络研修学习,了解到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进行互相听课、互相评课、互相研讨、相辅相融。达到共同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比如:听语文公开课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语文的语言魅力,可以帮助信息技术教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去表达情感。听计算机网络公开课可以让教师学习到更多的信息化技术内容,帮助我们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合

2、信息化技术。听公开课后,不同学科的教师会进行集体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反思本节课的可以汲取的教学经验与不足之处。同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这一环节,让教师受益非浅。通过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的网络研修学习,了解了如何整合与拓展学生的经验,加强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如何推进融合性与探究性为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思维与能力。让我们突破了单一学科的局限性,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学习,提升了教师的自信,能与各学科保持同步共同达到同一研究高度。基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跨学科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通过跨学科学习活动的学习,实现其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分为四种,每

3、种核心素养并不是种立存在,也不是通过学习活动只培养一种核心素养,而是通过不同的跨学科学习活动,侧重培养某一个或者多个核心素养。因此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与核心素养相关联。学科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需要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四方面达到能力水平。首先,是现代教学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镜头的放大,动画视频和平板一体机的使用,录播学生操作情况,很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调动起来。借助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突破难点,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活跃起来,课堂教学才能收到实效。有时单纯的传授、提问、示范,导致学生思考的方式不仅耗时过长,而且收效甚微。这让我想到: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而且好动,

4、喜欢看动态的图片或者视频,在教学中如果注重把动态教学技术加入进来,教学效果也能事半功倍。其次是教师的语言。一节好课要有新意、要有亲和的状态、平等的交流,教学要有效。要研究自己、研究学生、研究文本、研究教法、研究怎么提升教研。教学中要让学生处于自主学习的状态,文本的研究要与学生架起一座桥梁,以学定教。课堂教学要呈现出一种思想,这些都离不开老师在课堂中的语言的发挥与应用。作为一名老师,其课堂教学语言力求规范清晰,准确严谨,生动形象,而且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把握合理的速度、响度,节奏感技巧,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教师语言的表情和语气都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观自己的教学课堂,缺乏生动,还

5、需要多在教学设计中注意教师语言的生动性。第三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学生比较容易记住自己亲自体验过的事物,而且喜欢有动手操作性的实物教学,参与过程的分组交流也能达到加深印象的作用。在教学中,有时候教师习惯性的主导课堂,让我们遗失了学生自主锻炼的机会。学习了跨学科教学方式发现采用跨学科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学科知识的巩固。当时不利之处为学生所花时间较长,不利于频繁使用。并且要求学生课后的自主能力非常强。合作完成要求小组同学配合度要高。需要多重评价手段。跨学科手段教学中,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和各个学科间的通力配合。虽然这是一次跨学科的学习,但我们的教学都需要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出发。教学这条路是任重而道远,永无止境。我们相信,如果我们能将这样的追求坚持下去,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都有一定得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