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974822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2. 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提醒这些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第二节 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开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第四节 心理科学的开展1.心理学开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第五节 科学的心理观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1) 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世

2、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2)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类具有高度兴旺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根底。心理现象与脑的构造与机能分不开。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节 心理的神经解剖学根底:神经元和神经系统1) 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构造与功能的根本单位,具有承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脑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

3、以及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2) 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神经回路是脑信息处理的根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根底。3) 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4) 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局部组成。5) 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

4、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第二节 心理的神经生理学根底和脑功能学说1.脑的四次革命:1左脑革命 2计算机电脑革命 3右脑革命,右脑开发 4全脑革命,全脑开发,全脑教育第三节 心理和分泌系统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第一节 意识1.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界长期开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2. 对催眠的解释存在的两种观点:1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 2意识功能别离的观点第二节 注意概述3. 注意的根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4. 注意和意识的关系:注意和意识是严密联系的,人的注意所指向的容,一般处于意识活动的中心。因此,对于注意指向的容,人的意识比拟清晰

5、,然而注意又不等同于意识,一般来说,意识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容或体验,注意的指向性决定了什么成为意识的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注意比意识更为主动和易于控制。但在人们将注意集中于特定事物或活动时,通常也包含无意识的过程。人们可以有意识的选择所要注意的活动或对象,但在很多情况下,这种选择并不是有意识的,而是由刺激和事件本身引起的,是一个无意识过程。5. 边缘叶的海马和尾状核是有机体实现选择性注意的重要器官,即像过滤器那样,抑制无关的习惯化的刺激的信号进入大脑,而对新的有意义的刺激做出反响,而这些组织的失调,将引起整个行为选择的破坏。6. 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6、3对活动的调节和监视功能7. 注意的理论:1过滤器理论 2资源限制理论 3特征整合理论8. 特征整合理论:在空间知觉中,是由注意将客体的特征捆绑在一起的。特征整合理论的核心是将客体知觉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前注意阶段,一个是特征整合阶段。在前注意阶段,知觉对特征进展自觉地平行加工,无需注意;而在整合阶段,通过集中注意将各个特征,整合为客体,其加工方式是系列的,即对特征和客体的加工是在知觉的不同阶段实现的。第三节 注意的种类和规律1. 无需注意:无需注意,消极注意,情绪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的产生和保持,不是依靠意志努力,而是取决于刺激物本身

7、的性质,是人们自然而然的对那些强烈的,新颖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人本身的状态。2.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积极注意,意识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第四节 注意的特征1.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的三个方面:1注意对象的特点 2主体的精神状态 3主体的意志力水平第四章 感觉第一节 感觉概述1. 感觉的神经过程:感觉是在刺激作用下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是人感受和分析*种刺激的整个神经构造。它由感受器,传递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与大脑皮层相应区域三局部组成。2. 差异感受性和差异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

8、差异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异感觉阈限,或最小可觉差简称JND;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觉察能力,叫差异感受性。差异感受性与差异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差异阈限越少,即刚刚能够引起差异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越小,差异感受性就越大。德国生理学家韦伯(Weber,1834)曾系统研究了触觉的差异阈限。他让被试用手先后提起两个重量不大的物体并判断哪个重些。用这种方法确定了刚刚能够引起差异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结果发现对刺激物的差异感觉不决定于一个刺激增加的绝对数量而取决于刺激物增量与原刺激的比值。比方说如果手上原有的重量是100克则至少必须增加2克人们才能感觉到两个重量即100克与102克的差异如果原有

9、的重量是200克则增加的重量必须到达4克如果原重量为300克则增加的重量应该是6克。可见为了引起差异感觉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之间存在着*种关系。这种关系可用以下公式来表示:K=I/I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异感觉的刺激增量,K为一个常数。这个公式叫韦伯定律(Webers law)。对不同感觉来说K的数值是不一样的即韦伯分数不同。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种感觉的敏锐程度。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1第二节 感觉的根本规律1 感觉适应规律:1) 视觉的适应可以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环境刺激由强向弱过渡时,由于弱光的持续刺激,使分析器对弱光的感受器不断提高。明适应:环境刺

10、激由弱向强过渡时,由于一系列的强光刺激,使视分析器对强光刺激的感受性迅速降低的缘故。2)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的特殊表现: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第三节 感觉的类别1.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80纳米到760纳米的光波,叫做可见光。超出可见光谱两端的电磁波,人眼是感觉不到的。2. 色觉理论:1三色理论-赫姆霍尔兹 2拮抗色理论赫林 3阶段学说3. 行波学说:行波学说认为,声波振动传到卵圆窗后,使前庭阶外淋巴液和蜗管淋巴液发生振动;淋巴的振动,首先在靠近卵圆窗处引起基底膜的振动,然后再以所谓行波的方式,沿着基底膜向耳蜗的顶部传播;基底膜上的振动,自蜗底产生后,在行进过程中振动幅度逐

11、渐增大,到基底膜的*一部位振幅到达最大,在最大振幅出现后,行波很快消失,不在往前传播。声波频率不同,行波传播距离和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也不同:声波频率越高,行波传播越近,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耳蜗底部。反之,声波频率越低,行波传播距离越远,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耳蜗顶部,所以,当耳蜗底部受损时,主要影响高频声波的听力;当耳蜗顶部受损时,主要影响低频声波的听力。第五章 知觉第一节 知觉的概述1. 知觉包含互相联系的三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但不知道它是什么;分辨是指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属性区别开来;确认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识经历和当前信息,确定当前事物是

12、什么,给它命名,并且把它纳入一定的畴。2. 在人的视觉系统中存在着两个功能不同的子系统:一个是确认系统,负责处理物体是什么的信息,由枕叶到颞叶的通路组成;另一个是位置系统,负责处理物体在哪里的信息,由枕叶到顶叶的通路组成。3. 认知心理学关于模式识别的理论主要有:1模型匹配说 2原型匹配说 3特征分析说第二节 知觉的种类1. 似动现象1) 似动: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2) 似动的主要形式包括: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3) 形状和方向错觉:缪勒-莱伊尔错觉佐错觉垂直-水平错觉贾斯特罗错觉多尔波也夫错觉佐尔拉错

13、觉特错觉爱因斯坦错觉波根多夫错觉4神经抑制理论:产生错觉是由于物体各局部反光度不同,使视网膜上视觉细胞,彼此受到抑制所导致的。有些局部亮度较大,光波全部反射出来,视网膜承受刺激时,就会形成白色感觉,否则就会形成灰色感觉,在这种情形下,视网膜承受物体整体反射光波刺激时。如果亮度大的局部所占面积较大,在感觉上将占优势,就使亮度小的局部受到抑制,导致对物体整体的感觉失真,从而形成错觉。第三节 知觉的根本特征1. 知觉的选择性:在知觉时,尽管同时承受了很多刺激,但是,刺激分为两类:一类作为知觉对象,其余的都作为知觉的背景。2. 在知觉中,对象与背景互相转化,互相依赖。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别离,与注意的选择

14、性有关。互相转化知觉对象确实定,不仅取决于对象本身的特点,而且受对象所处背景的影响。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是互相依赖的,强度大的刺激容易被作为知觉对象,强度小的刺激容易被作为知觉背景。3.选择性所依赖的条件: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比照;刺激物的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知觉者的主观状态。第四节 观察第六章 记忆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1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保持个体经历的重要形式。2 记忆的作用:记忆是对客观世界的直接感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一个中间环节,是人脑积累经历的功能表现。个体经历的积累和行为的逐渐复杂化是靠记忆实现的。离开记忆就不可能形成和积累经历,也不可能有心理的开展。任何活动

15、即使是最简单的条件反射活动都必须以在一定时间保存它先前出现过的映像为前提。一旦丧失记忆,人将无常生活。3 记忆的种类:1按记忆的容分类:形象记忆;语言-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2按记忆的时间分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按记忆的意识性分类:隐记忆;外显记忆。第二节 记忆过程及规律1.德国的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不同,遗忘的情况也不一样。一般是系列材料的开场局部最容易被记住,其次是末尾局部,中间偏后一点的工程则容易被遗忘。材料开头局部回忆率较高,被称为首因效应;材料末尾局部回忆率也较高,被称为近因效应;而材料中间局部回忆率最低,是因为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影响的缘故。所谓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而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这种材料顺序对回忆效果的影响叫系列位置效应。2.回忆:1根据回忆是否有预定的目的任务,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有意回忆随意回忆指有回忆的目的任务,是自觉进展的回忆。【追忆:根据有关线索,使用一定的策略,通过不断推论和探索,在意志努力下完成的有意在现。是一种特殊的回忆形式,兼有有意回忆和间接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