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974555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Word版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1.群落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 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 多少。3种间关系按性质可以分为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 寄生等。4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是指群落的分层现象。5生态位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 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6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 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一、生物群落的概念及构成1群落的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群落多样性的基础(1)群落由一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2)群落中

2、物种的数目和每个种群的个体数量,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3物种丰富度(1)概念: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计算公式:D。S表示物种数目;A表示样地面积;D表示物种丰富度指数。4统计大型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1)土壤动物的分类:按照体型和习性可将土壤动物分为微型土壤动物、小型土壤动物、中型土壤动物和大型土壤动物。(2)取样方法:一般采用取样器进行取样。(3)取样:用取样器或手捡的方法将大型土壤动物放入采集罐,其内盛有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4)样本鉴定:根据资料,分拣、鉴定标本。(5)结果统计:通过统计样方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确定物种丰富度的等级。二、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1互利共生

3、(1)概念:两个种群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得益。(2)实例: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反刍动物与其胃中的细菌。2竞争(1)概念: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争夺同一资源而产生相互妨碍的现象。(2)结果:处于劣势的一方有可能消亡。3捕食(1)概念:一种生物取食另一种生物的种间关系。(2)特点: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制约,使两者数量之间呈现一定程度上的周期性波动。4寄生(1)概念: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为营养,并对寄主造成危害的现象。(2)实例:噬菌体与细菌。三、群落结构1群落结构的类型(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植物由高到低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

4、层等层次。动物的分层与不同层次提供的食物和栖息环境有关。(2)水平结构: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特点:种群呈现局部范围内的片状分布,如植物群落水平结构主要特征是具有镶嵌性。2生态位(1)概念: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 关系。(2)意义:生态位的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生态位的分化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2)一块农田中的田鼠和杂草属于竞争关系()(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4)草坪中的动

5、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5)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6)森林中动物的分层比灌木中的简单() (7)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8)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2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解析:选C生物群落指的是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 总和。3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不同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

6、的丰富度逐渐减少解析:选A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而不是生物数目的多少。4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B垂直结构C水平结构解析:选A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都属于群落研究的问题,但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是物种组成。5下列古诗中从生物学角度看,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解析:选B种间竞争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选项A、C说的都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6森林里,松鼠、猫头鹰等在上层活动,大山雀、柳莺等在灌木丛活动,而獾、野猪则在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A种群密

7、度B群落的水平结构C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选C群落中的动物也有分层现象。7.右图表示a、b两物种间的生态关系。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位重叠部分越小,两物种竞争越激烈B两物种生态位的重叠部分可能指共同的空间C自然选择可能会使两物种的生态位发生改变解析:选A两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越大,说明共同需要的资源越相似,竞争越激烈。项目种群群落区别概念内涵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个体的集合概念外延种内关系的研究范围,个体之间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两者对立统一,共同维持种群的相对稳定种间关系的研究范围,由不同种群构成,是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

8、分解者特征最重要的特征是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影响种群密度,决定种群的发展趋势主要特征: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和水平结构不同种群的分布差异联系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个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群落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名师点拨群落丰富度的特点(1)生物群落的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越丰富,反之则减少。(2)丰富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从热带到两极随纬度增加,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减少。(3)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4)丰富度随水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题组冲关1生活在一片竹

9、林中的所有蛇组成的是一个() A种群 B群落C生态系统 D以上都不是解析:选D生活在一片竹林中的所有蛇,包括多种,绝不能将所有的蛇看成是一个种群。同时,也不能将所有的蛇看成是一个群落,因为群落是指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不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而在一片竹林中不是只有蛇,还有其他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它们共同构成群落。2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孔径0.169 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物种1物种2物种3物种4物种5物种6物种7物种8物种9物种10甲类群样本155

10、100151204202110样本252300231304102212样本344200201503902011乙类群样本13340124001025111522样本23560104101230142721样本33350183501125121619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 的种群密度大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解析:选C由图可知,甲类群的丰富度小,乙类群的丰富度大;乙类群中的物种7种群密度相对甲类群来说较小。甲类群中的物种4的种群密度相对

11、乙类群较小。1种内关系种内关系是指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两种类型。2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概括如下表: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特点举例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大豆与根瘤菌寄生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竞争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则如图b,一般生态位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

12、,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羊和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名师点拨几种种间关系曲线的区分(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2)捕食曲线被捕食者是“先增加先减少,”捕食者是“后增加后减少”。(3)竞争曲线 “你死我活”或“势均力敌”两种类型。思考探究1(1)由于过度密植,玉米植株之间要争夺空间和资源,它们构成竞争关系吗?提示:竞争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玉米植株之间的关系属于种内斗争。(2)蚕生活在桑叶上,蚜虫生活在青菜叶上,它们都构成捕食关系吗?提示:蚕与桑是捕食关系,蚜虫与青菜是寄生关系。(3)雌按蚊取

13、食人的血液,雌按蚊与人能构成捕食关系吗?提示:不能,两者是寄生关系。(4)有些鱼类会吞食其幼鱼,那么这些鱼类与其幼鱼之间是捕食关系吗?提示:不是,它们之间是种内关系中的种内斗争。题组冲关3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天敌蜘蛛后,一定时间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下图所示的结果(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它们的数量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ab期间,若同时引入害虫的另一种天敌螳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更快B在bc期间,造成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C在cd期间两个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发生了种间互助D害虫数量减少可导致蜘蛛数量增加解析:选B从图可以看出,蜘蛛与害虫之间可能是捕食与被捕

14、食关系,因此在bc期间,蜘蛛下降的原因是食物不足。螳螂与蜘蛛之间是竞争关系,引入螳螂,会使蜘蛛增加减慢。4下图表示几种生物种群个体数目的变化,、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种间斗争、种内斗争、种内互助B竞争、互利共生、捕食C种间互助、种间斗争、互利共生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解析:选D图中两种生物呈现“此消彼长”的特点,应属于捕食关系;图中c最终获胜、d最终灭绝,说明应属于竞争;图中表现为“同步性增减”的特性,应属于互利共生。归纳拓展生存斗争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A代表生存斗争、B代表种内斗争、C代表种间斗争、D代表竞争。1水平结构与垂直结构的比较比较项目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含义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影响因素陆生:光照、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