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课例研修报告及反思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973564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课例研修报告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记承天寺夜游课例研修报告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记承天寺夜游课例研修报告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记承天寺夜游课例研修报告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课例研修报告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课例研修报告及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课例研修报告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4、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音乐欣赏突破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在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的特殊心境。(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较喜欢文言文的诵读,本单元教学均为游记,在第一单元已经接触了现代文游记,初一时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词汇和文言文学习方法,所以对此类简短文言文学习较易把握,关键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将成为难点。

2、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浏览什么地方?生:承天寺。师:我们和谁一起浏览?生:苏轼、张怀民二、作者简介师:苏轼是怎样的一个人?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师补充:他频遭贬滴,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今天,我们学习他被贬滴黄州时写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放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提示:(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

3、/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生听读录音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作者的感情。3、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4、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提出问题,班内交流,生生互动。5、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名的含义,男女生分组竞赛。(生译读,师巡回质疑)抢答题(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1)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2) 念无与为采者:(思考、想到)(3) 月色入户:(门)(4)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5) 怀民亦未寝:(睡)(6) 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7) 盖竹柏影也:原来是(8)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抢答题(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念无

4、与为乐者想到没有能够交谈取乐的人。(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挑战老师:师生朗读比赛要求:读得流畅自然,读得声情并茂。(男、女各一名,挑战教师,其他学生据朗要求,作点评。)四、精读课文,与文本对话1、师:同学读题目,发现了哪些信息?有哪些疑问?生:浏览时间、地点。生:为什么要夜游?生:游览时看到什么景物?是怎么写的?生:浏览时作者心情怎样?2、学生讨

5、论,班内交流参考:(1)一是因为作者被贬滴,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二是因为月色很美。写作背景链接:元半二月七日,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相关如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写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后因为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住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耻无权的闲客。(2)描写夜景之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它给人的感受是空灵、皎洁、明净不错,此句定景仅用18个字,却创造出生动的意境,我们不妨仔细玩味,看它妙在何处?品析语言方法(学生讨论交流总结):抓住关

6、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含义,使用增减,调换法,通过比较来体味原文的精妙。原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添一添,品意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丛中蛙鸣持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处人笑语阵阵。)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删一删,品修辞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b、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你认为删去原文中的“如”盖竹柏影也,能够吗?为什么?添上语句后感觉不好,原文以如积水空明的月光和如藻荇交横的竹柏影来描写月色,不但创设了一个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意境,而且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与空灵。不过添加语则写夏夜的嘈杂之声,既不

7、符合时间,也破坏了原文的清幽淡雅之意境。删去后当然不好。因为原句(一)用比喻,将整座庭子注满了水,水本来是天色之物,实有其物,看似却无,月光不正是如此吗?“空明”二字,更是绝妙,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不仅出奇制胜,而且更显空灵。原句(二)把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说藻荇交横,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真情,这样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一个空灵、皎洁、恬静的月夜之中。而删去后,不但没了新意生动形象,更改变了原意。(3)所以这里的“闲人”并非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你认为“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呢?具有闲情逸致,兴趣高雅之人,也包含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壮志难酬,一贬再贬,可见

8、他的无奈与悲凉,他何尝要做一个闲人呢?赏月只不过是他借月抒情,自我排遣罢了。五、与作者对话面对此景此情,难道你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学生口语交流师小结:苏轼虽遭“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他坦荡、旷达,笠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美景的同时,更要感受到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我们在领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我们一起来背诵课文。(生背诵课文)六、拓展、积累师: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

9、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抒抒怀。你能说出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吗?参考答案: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3、我寄愁心寸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7、举杯望明月,对钦成三人。 李白七、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 (四)效果检测:当天下午对学生进行效果检测,学生比较欢迎此类课,文意理解也比较清楚,只是积累整理不到位,需要再花一点时间。 三、结合初中文言文教学课程研修对本节课设计

10、与改进教学反思在第一轮上课时,我认真备课,按照“导入整体感知精读阅读小结拓展延伸”这样的思路精心设计,并且整合了许多的资料进行。根据研修,通过评课,本人以为其主要收获有:1、从教学效果来看,教学效果明显,说明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的确定,重难点和教法的确定完全正确,符合学生实际和认知水平。2、自己所定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教学重点“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能翻译重点文言句子,和“懂得用力而不用智,自用而不用人的深刻道理,得到了较为有效地突破。3、各个环节和步骤的实施有条不紊,没有走形式,也没有走过场,效果比较明显。4、课堂气氛较为活跃,达到了学教合一的目的,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5、学生对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为今后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作为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也基本形成了一定的、有效的教学模式。6、学生能踊跃的讨论问题,不懂得地方能积极发问,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7、本人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大部分学生初步掌握了文言文的一些学习方法,为今后文言文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