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给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97344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4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给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农村给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农村给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农村给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农村给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给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给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给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XX村自来水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XX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二OO六年三月单位负责人:XX市水利勘测设计院院长: 设计人员:预算编制: 制图:打 字: 目 录1、综合说明1 2、自然概况 13、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4、设计的依据及参数的选择45、经济技术方案比较及厂址选择56、水处理及取水构筑物77、输配水9 8、水源地的卫生防护水土保持 18 9、施工组织设计 1910、工程管理 2011、设计预算 22附:*镇乂乂村自来水工程初步设计图adc1170281e37e74f403d1ee25fbc60f.pdf1、综合说明XX村位于XX市的西北部,属*镇所辖。现有人口 299

2、1 人, 997户居民。现有耕地 6000亩,其中水田3000亩,旱田 3000亩。截止20xx年底,该村农民人均收入为3182.00元。该工程计划完成管井 1 眼,泵房 1 座,输水干支管 54900 米。工程供水规模为 377.73 吨/日,总投资1045340.69 元,完成工程量 92478.46m3, 土方 92428.15m3,石方 30.62m3,砼 17.69m3。该工程完工后可解决XX村居民的饮用水中铁锰严重超标问 题。2、自然概况2.1水文与气象(1)降雨量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967mm,年最大降雨量为1186mm,年最 小降雨量为500mm,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水稻生育期(

3、5 9 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 80%左右。(2)蒸发量年蒸发量865 1554mm,多年平均为1208mm, 5月份最大为 229mm。(3)气温年平均气温在8.LC9.5,年最髙极端气温为32.7135.61,年最低极端气温为一20.4C一28.2C,1月份最低,8 月份最髙,多年平均0C以上积温为3734.2C,5C以上积温为 3610.6C,10C 以上积温为 3257.2C。(4)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2%,4 月份最小为 59%,7 月份最大为 88%。(5)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484.3 小时,其中 49 月日照时数最 短,多年均值为 154.9 小时。(6)风向、

4、风速 该区冬季多北风、西北风,夏季多南风。多年平均风速3.2m/s,最大风速为24.6m/s。(7)霜期、结冰期初霜日一般在10月8日10月31日,终霜日一般在3月28 日5月2日,全年无霜期168199天,水面结冰一般始于10月 18日,终结于次年4月13日,最大冰层厚度26cm。(8)地温、冻土深度多年平均地温为10.81,地表以下1.2m处,年最髙温度为18.71(8月份),年最低温度为2.451(3月份),土壤冻结时间,一般在 11 月中旬至次年 3 月下旬,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81cm。2.2水文地质承压水距地表0 1.5m左右,单孔涌水量在降深5m时为400 500m3/昼夜,影响半

5、径为120 150m,渗透系数6 9m/昼夜。 咸淡水的分界线,在丘陵和平原的结合部位。2.3 地震烈度区域地震烈度为 7 度。3、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工程的必要性该地区居民自古以来就饮用坑塘、苦涩水,水量少且水质 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地居民逐渐 改为饮用大口井及手压机井水,饮水条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由 于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及生活、生产污水的污染、各种介水疾病 的发病率是改水地区的 5 倍以上,饮用水中的细菌总数及大肠菌 群平均超过国家标准 20 倍以上。再由于该地区地下藏在铁锰矿 脉,导致居民饮用的水中铁锰严重超标。贫乏的水源、恶劣的水 质严重的损害了当地居民

6、的身体健康,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 展。因此,彻底改变当地居民的饮水卫生条势在必行。3.2工程的可行性XX市自1985年进行农村改水工作以来,已经培养了大批优 秀的改水技术人员,能出色的完成改水所需的规划、设计、施工 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任务。该村经多年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 础,村民要求改水的迫切性和积极性都较高,这为下一步的资金 筹措、土地征用、施工人员组织创造了良好的条。3.3综合论述该工程建成以后,可彻底改善农村居民的饮水条,使他们吃 上安全、卫生、方便的自来水,提高当地居民的健康水平,节约 大量劳动力。饮水条的改善也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 良好的契机,对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也是十

7、分有益的,因此该工 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4、设计的依据及参数的选择4.1 设计的依据中国农村饮水供应规划手册农村给水工程全国通用图村镇供水技术规范室外给水设计规范4.2 设计年限设计年限应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村镇发展速度、当前经济 水平等因素确定设计年限。设计年限过长,用水人口增加,将会 增大供水规模,增加基建投资;设计年限过短,则可能在设备、 管材尚未报废之前,随着用水量的增加就需更新设备。设计年限 过长或过短都不经济,因此确定合适的设计年限十分重要。根据 农村给水规范的要求,结合当地的经济水平、发展速度以及管材 设备的使用寿命,决定该工程的设计年限为 20年。4.3 用水量标准

8、由于该给水工程主要解决居民饮水问题,所以只考虑生活用 水量,而非生活用水及田园用水不予考虑,一旦发生火警,可一 方面提高水厂的出水量,一方面减少其它用户的用水量,以满足 消防要求。根据我地多年的设计经验和部分省市在农村所做的调查结 果,确定用水量标准为 60升/人、日。4.4 参数的选择日变化系数为 1.5,时变化系数 3.0,经济流速:干管为1.00m/s,支管取0.6m/秒,街区管网取0.30m/s,漏失水量及不 可预见水量按最髙日的15%计。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最不利 点的自由水头为 10m。5、经济技术方案比较及厂址选择5.1 经济技术方案比较5.1.1 工程规模(1)设计人口设计

9、人口二P(1+a)n式中:P现有人口数a人口自然增长率n设计年限则设计人口 =2291X(1+0.01)20=3650 人)(2)平均日用水量:Q1=3650X60 升/人.日=218.98(吨/日)(3)最髙日用水量Q2=Q1X1.5=218.98X1.5=328.46 (吨/日)(4)漏失水量及不可预见水量Q3二Q2X15%=328.46X15%=49.27 (吨/日)(5)最髙日供水量Q=Q2+Q3=328.46+49.27=377.73 (吨/ 日) 则该工程项目拟建规模为:377.73 吨/日。5.1.2经济技术方案比较该自来水工程可选用以下两种方案:方案 1:在水源井提水并同时消毒

10、,经潜水泵加压由输水管将 水送至配水管网,再由配水管网将水配给用户。方案 2:在水源进提水并同时消毒,经潜水泵加压送至水塔, 再由水塔将水经输水管送至配水管网,再由配水管网将水配给用 户。根据XX村的地形特点,结合我地区多年的改水设计经验, 经综合比较,决定选用方案 1,该方案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水源井输水管配水管网用户消毒5.2水源地的选择该项工程的水源地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选择河水和水库水作为供水水源。 由于该区域内,无河水和水库水可利用,从远处引水,管道 投资大,水处理建筑物造价昂贵,水质易受到污染,供水安全性 低。方案二:选择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利用地下水作为水源,具有投

11、资少、见效快、水质净、水温 低、使用便利及安全的特点。经比较,决定选用方案二。6、水处理及取水构筑物6.1建设内容6.1.1水质标准 农村给水主要供作生活饮用,故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生 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兴建自来水工程之前,必须先进行水源选 择、水资源评价,同时通过水质分析,确定水源水质是否符合卫 生要求,水厂建成以后,也必须经常化验水质,以确保供水安 全。6.1.2消毒方法及设备 由于选用的为地下水,所以不需要很复杂的水处理设施,我 们采取的方法是:在水源井处直接向水中加氯,接触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水中存在 0.3 毫克/升游离性余氯,即可水中细菌,保证 供水安全。游离性余氯采用目视比色

12、法检测,加氯设备为二氧化 氯发生器。6.2取水构筑物6.2.1 位置的选择 选择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时,应根据水文地质条而定,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位于水质良好、水量丰富、不受污染的地域。(2)、接近主要用水地区。(3)、位于生活区的上游,周围无污染源。(4)、施工、运输、管理和维护方便。 根据以上要求,经勘探将井位定于砬前村民组。6.2.2 构筑物的型式及构造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一般包括管井、大口井、渗渠、压水井等 型式,由于管井具有使用寿命长、出水量大、水质不易受污染等 特点,所以,我地区水厂取水构筑物都选用管井。管井一般由井口、井管、过滤器和沉淀管组成,井口用粘土 封闭,井管一般选

13、用铸铁管和钢管,壁厚为8mm,过滤器管采用桥 式和条式过滤器,井深为50米,井径为325mm,沉淀管长度为2- 3m (详见管井结构图)。7、输配水7.1 配水管网的布置7.1.1 配水管网布置形式配水管网一般分为树枝状和环状两种形式,树枝状管网把管 网布置成树枝分叉状,设计简单,管道投资少,倡但是供水可靠 性差。环状管网把所有的管道连接成环状,保证水流四通八达, 可以提高供水的安全可靠性,但是由于管道较长,阀门、接头等 管较多,故造价很高,设计计算也很复杂,经综合比较,确定在 该项工程中,配水管网采用树枝状布置形式,待以后条允许的情 况下再将各管道未端连接起来,以提高供水的连续性和可靠性。7

14、.1.2 管网布置原则(1)满足各用户对水量、水压的需求。(2)管网的布置应尽可能便于施工和检修,管线应尽量沿居 民区的街道布置。(3)管线尽量沿道路一侧布置,不穿越道路,管线不应布置 在道路背阴的一侧,因长期得不到光照,不利于防冻,所以东西 走向的街道,管线应布置在北侧,南北走向的街道,应布置在西 侧。(4)配水管网的干管应通过两侧用水量的地区,走向应和用 水量最大的方向保持一致。(5)树枝状管网的未端应设有泄水阀,以便放空管路中的存 水,保证水质清洁和防止冰冻。(6)干支管的连接处应设有闸阀。7.2配水管网的计算7.2.1 管径的确定管径是按以下公式计算:D=式中:D管径直径(mm)Q管段

15、流量(m3/s)V一经济流速(m/s)即根据一定长度管道内需要转输的流量和经济流速,从水力 计算表中,查出i的值(水力坡度),利用公式h=iXL得出管道 的水头损失,这样就可以算出整个管网的水头损失,当总水头损 失、管网要求的最低水压(最不利点所需的自由水头)和输水几 何高差之和小于或者等于现有压力时,即可最后确定管径。7.2.2水力计算(1)在平面图上根据管网布置的要求,对相互交叉的管线交 点(称为节点)进行编号,并量出两节点间的长度。(2)采用人口流量法计算出各管段的流量。(3)根据各管段的流量及经济流速选定管径。(4)计算每一管段的水头损失。(5)根据各管径的水头损失、地形标高和用户对水压的要 求,计算出潜水泵的扬程。该设计的水力计算采用人口流量法和 列表法,详见表7-17-3及水力计算简图。XX村各村民组用水量统计表表 71 自然屯 户数 现有 人口 设计 人口 日平均 用水量 (m3/d) 最高日 用水量 (m3/d) 漏失 水量 (m3/d) 最高日 供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