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支撑静爆拆除施工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956151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支撑静爆拆除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内支撑静爆拆除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内支撑静爆拆除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内支撑静爆拆除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内支撑静爆拆除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支撑静爆拆除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支撑静爆拆除施工方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支撑静爆拆除施工方案目录一、编制依据1二、工程概况12.1概况12.2地下室内支撑概况1三、内支撑梁拆除施工工艺23.1旅工特点23.2旅工工艺原理33.3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3四、主要材料与设备54.1材料54.2主要旅工机具:64.3拆除支撑梁劳动力及机械设备的部署6五、质量控制要点7六、拆撑过程中基坑监测8七、应急预案8一、编制依据1、工程控制爆破2、新编爆破工程实用技术大全3、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6、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47-2004

2、)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8、*施工图二、工程概况2.1概况2.2地下室内支撑概况本工程内支撑位于场地西南角,共两道内支撑。第一道内支撑由A 1200mm支撑柱、1100mm*1200mm支撑梁、800mm*800mm联系梁组成,内支撑下地下室底板板面标高为-165m、 -14.7m,支撑梁及联系梁梁底标高为-1405m。第二道内支撑体系由900mm*1000mm支撑梁, 800mm*800mm联系梁组成,支撑梁及联系梁梁底标高为-1.65m,支撑梁下。需要拆除的基坑 支护角撑如下图所示:第二道内支撑平面图第一道内支撑平面示意图三、内支撑梁拆除施工工艺斜撑的拆除方法

3、一般有爆破拆除法、机械拆除法、人工拆除法、静爆拆除法等。为了确 保不对临时支撑体系、以施工的永久结构工程及周边建筑物、地下设施造成不利影响,严格 控制支撑体系拆除后基坑的变形,考虑安全、质量、工期的因素,本工程拟采用静爆拆除, 静爆拆除的基本工艺:3.1施工特点静爆拆除采用静态膨胀剂把混凝土充分粉碎,与传统的拆除方法相比较,其特点优异, 见下表方法爆炸压力瞬间释放,工期短,适合空旷场地的r拆除机械 拆除 人工 拆除 静爆 拆除建筑物整体拆除,但在闹市区、建筑物密集区, 震动幅度大,对现有结构、周围建筑物及地下 设施带来极大的影响,且产生飞石危及街道行人采用炮机拆除,但震动大、噪音大人工风镐拆除

4、安全度高,但工期太长采用静态膨胀剂静爆拆除,膨胀力缓慢地,静 静地传给混凝土支撑使其破碎,具有安全,施 工快速、无震动、无飞石,噪音小、操作简单 等优点3.2施工工艺原理先对临时支撑体系切割卸载,完成结构换撑平衡过渡,再用静爆法拆除临时支撑。根据 钢筋混凝土构件类型对需拆除的部位进行合理的钻孔,在钻好的孔中灌注静态膨胀剂,静态 膨胀剂发生水化反应使晶体变形,产生体积膨胀,从而缓慢地、静静地将膨胀力(可达 30Mpa-50Mpa)施加给孔壁,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最大值,8-12小时后使混凝土产生裂缝而 破碎,再用小风镐进行集中破碎清运。3.3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3.3.1内力监测1)在拆除内支撑结

5、构前以及整个拆除过程中进行内力监测,做到信息化施工。首先是 对基坑位移和内支撑梁的内力监测,根据检测结果得出内力分布情况,卸荷时根据内力分布 情况做到均匀卸荷,在卸荷过程中监测内力重分布情况,做出正确判断。2)在拆除过程中应对以下部位进行重点监测:a. 坑外地下水位监测。采用钢尺水位计在预先布置的 水位观测井进行监测,监测过程中应注意定期监测孔口 标高。I=JIWb. 地面沉降量的监测。用精密水准仪,标尺在布置好 的基点上进行监测,用本次监测标高减去上次标高为本 次沉降量,减去初始标高为累积沉降量。c. 基坑内外土压力的监测。采用钻孔埋设等方法进行 土压力计的安装,用频率读数仪进行监测d. 基

6、坑孔隙水压力的监测。预埋水压力计,在基坑开 挖前测出初始频率,用频率读数仪进行监测。e. 内支撑轴力监测。将混凝土应变计埋设在内支撑梁 钢筋间隙处,固定好后用线缆仔细引出,放好预先做好 的线盒内,用频率读数仪进行监测f. 建筑物沉降位移监测。用精密水准仪在设置好的基 点上进行监测3.3.2切割卸载: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用切割机将支撑梁角撑、系杆等构件切断卸荷,严格按照先联系梁 后支撑梁、对称、平衡约束控制,两组同时对称作业,保持换撑平衡过渡,防止结构本体及 支撑柱变形。内支撑拆除时需搭设防护架,内支撑拆除时防护情况、静爆开孔情况详见附图 一,支撑梁切割卸荷情况详见附图二。3.3.3静爆拆除:1)

7、创造静爆条件因钢筋混凝土支撑内配有密集的钢筋笼,为达到静爆的效果,先把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面 筋、箍筋割断剔除。2)钻孔a. 钻孔设计:钻孔参数、钻孔分布的破碎顺序需要破碎的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并充分考虑布筋情况, 一般情况下孔与孔之间的距离为0.25m,孔径为0.03m,孔深按需破碎物的厚度而定,但不能 钻穿,必须离底部保留01m-02m。b. 钻孔操作采用空压机及钻孔设备按照设计好的钻孔参数对混凝土构筑物进行钻孔3)静爆a. 静爆膨胀剂配料先用水桶装好水,按照静爆膨胀剂说明书所注明的的药和水的比例配好,充分搅拌成糊 状。b, 装药将搅拌好的糊状膨胀剂均匀的灌入钻好的孔中,灌满至密实,不用盖,不

8、用塞口。3.3.4静爆过程在灌注静爆膨胀剂8-12小时之后,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3.3.5.静爆后续处理1、在混凝土构件充分破碎后,再用小风镐集中破碎清运。2、混凝土碎块清理完后,用气割割除混泥土构件内部钢筋。四、主要材料与设备4.1材料1、静爆膨胀剂:主要成分为铝酸钙、硅酸盐水泥、减水剂、缓凝剂、无毒、无味、使用温度为-5C-40C2、材料进场验收流程:协商材料进场时间一监理方、施工方及建设方现场验收一监理方审查出厂证明、质 保单等证明资料并鉴证是否符合要求一施工方在监理方见证下取样送检一f符合资质规定 的单位检测、试验一f检测、试验报告单经监理方、建设方见证后分别存档。3、材料进场验收注意

9、事项:a、每次材料进场,必须安排实验员进行见证取样送检,质量员、技术员一同参加检验 验收;b、检查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出场实验报告是否符合要求,材料是否合格,不合格及质 量证明文件不齐全的材料不允许进场。4.2主要施工机具:空气压缩机、切割机、风镐、钻孔机、铁锹、水平运输车、装载机、自卸车。4.3拆除支撑梁劳动力及机械设备的部署1、本工程支撑梁长度共260多米,工程量较小,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安排足够的 人员投入施工,详见下表:表1劳动力安排工种人数工作内容备注架子工4负责为打凿工人 搭架子打凿工7负责打凿砼及静 爆电工1负责各工种接电 配合工作气焊工2负责割支撑梁钢 筋及配合工做司机1负责运

10、输渣土安全员1负责现场安全工 作现场负责人1负责施工现场安 排工作2、为了保证本工程的工期及质量,必须合理安排机械设备投入施工,具体安排见下表表2机械设备安排备注空压机 3打凿砼及静爆开 孔风镐 3电焊机 1氧焊 2塔吊 1打凿砼及静爆开孔负责切割支撑梁钢筋负责切割支撑梁钢筋负责运输渣土五、质量控制要点1、必须执行的规范及标准建筑物、构筑物拆除技术规范(DBJ08-70-98)2、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关:静爆膨胀剂进场时除了提供厂家生产证明、厂家检测报告和 厂家达标外,还要按规定在施工现场见证取样送检,检测报告必须有具备相应资质的监测机 构出具,合格后方可使用;且静爆膨胀剂必须储存在干燥避雨的库房

11、。3、为了能达到最佳的静爆效果,钻孔严格控制药孔的间距、孔径及孔深。4、静爆膨胀剂加水应严格按照比例,水不需加多。5、孔中内渗水,必须采取防水措施后方可装药,装好药的孔严禁浇水。六、拆撑过程中基坑监测在拆除过程中,需监测单位配合。1、沉降观测每天对基坑周边房屋进行监测,对房屋裂缝进行巡视,当发现变化较大时,应及时上报, 并采取相应措施。支撑梁凿除期间,应尽量避免重型车辆碾压路面,并对路面进行保护。每天对支撑梁进行沉降监测工作,当发现沉降较大时,须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支撑凿除期间,本项目部及监测单位需对基坑周边特别是市东滨路、中心路的沉降及时 观测。2、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在支撑凿除期间,需

12、加强对基坑深层土体位移监测工作,必要时加密监测。当发现测斜 管出现异常时,需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七、应急预案1、当施工现场的监控人员发现土方有裂纹或发出异常声音时,应立即报告给应急救援 领导小组组长,并立即下令停止作业,并组织施工人员快速撤离到安全地点。2、当土方发生坍塌后,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情况下,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全员上岗, 除应立即逐级报告给主管部门之外,应保护好现场,在确认不会再次发生同类事故的前提下, 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受伤人员。3、当少部分土方坍塌时,现场救援组专业救护人员要用铁锹进行撮土挖掘,并注意不 要伤及被埋人员,如造成特大事故时,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协 调作战,保证抢险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要采用吊车、挖掘机进行抢救,现场要有指挥并监 护,防止机械伤及被埋或被压人员。4、被抢救出来的伤员,要由现场医疗室医生或急救组急救中心救护人员进行抢救,用 担架把伤员抬到救护车上,对伤势严重的人员要立即进行吸氧和输液,到医院后组织医务人 员全力救治伤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