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951459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单元 比例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解比例 5比例尺 7线段比例尺 9成正比例的量11成反比例的量1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15比例的应用 17比、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的整理和复习19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 21第二单元 圆柱、圆锥和球1.圆柱圆柱的认识 23圆柱的表面积 25圆柱的体积 272圆锥圆锥的认识 29圆锥的体积 31圆柱、圆锥的整理和复习 33第三单元 简单的统计(二) 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36条形统计图(一) 38条形统计图(二) 40折线统计图(一) 42折线统计图(二) 44实践活动:节约用水 46第四单元 整理和复习 1.数和数的运算数的意义50数的读写、改写、和

2、大小比较52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54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56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四则混合运算572代数初步知识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58比和比例(一)60比和比例的练习(二)623. 应用题简单应用题63复合应用题65列方程解应用题67分数应用题69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71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734.量的计量计量单位和进率755.几何初步知识平面图形的认识(直线形)77圆和轴对称图形79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81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836简单的统计简单的统计(一)85简单的统计(二)87第一单元 比例 【内容标准】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

3、题。2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正比例、反比例的量。3能根据给出的有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实例,并交流。【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3使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形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二、发展性目标1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4、。【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教材是在掌握了比的知识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包括: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应用,共3节。在本单元中,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在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以便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正、比例的概念和判断,避免发生混淆。【教学课时】14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会组成比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4.对学生进一步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

5、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什么叫做比?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2.你们会求比值吗?出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独立求比值。 12:16 : 4.5 :2.7 10:63.教师提问: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时间(时)25路程(千米)80200“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再提问

6、: “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说明: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巩固练习。做第2页的“做一做”。2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学生自学比例的项、外项、内项。 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 两个外项的积是( ) 两个内项的积是( ),生口算,师板书。 “你发现了什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式都是这样的呢?”

7、 最后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80:2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2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举全)。3完成练习一1、2、3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说

8、一说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解比例【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的方法。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比例,从而使学生养成不同的方法探索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不断的提高思维水平。【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教师: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

9、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1.教学例2。出示例题,“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指生答。板书:3x815。 “这变成了什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在3x前加上:解:)“怎样解这个方程?”生独立做,指一生上黑板板演。师生总结方法: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2教学例3。出示例3,提问:“这个比例和

10、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你打算如何解决?”指生自由发表意见。师生总结方法: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就得出方程。生独立做,指一生板演,师巡视指导。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做第3页“做一做”的题。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谁能总结一下解比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我能行:1.解比例。= = 0.9:x=1.6:4.8 : =x:182.把3.64=24改写成比例。1. 如果9a=7b,那么=( )。教学反思:比例尺【教学目标】1.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理解比例尺

11、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2.结合问题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应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五秒钟内从罗庄区政府大楼爬到了好怡佳超市。这是为什么?(在地图上爬)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 师:教室前的这块黑板大家熟悉吧,谁能上来都帮我量一量黑板的长和宽。板书:黑板实际长4米,宽1.2米2这么大的一块黑板,能不能把它画在这么小的一张纸上?(不能)能不能想到什么办法把它画在纸上?(把长和宽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

12、)这是一个好办法,请大家用这种办法把它画在纸上,并标出所画图形的长和宽的长度。生独立计算、作图。指学生发表看法,师生交流优化。1.刚才我们是把长和宽都按什么比例来缩小的?(1:50)我们就把1:50这个统一的标准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板书)1:50这里的1表示的是什么?(图上距离)。50表示的是什么?(实际距离)1:50还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比例尺是谁与谁的比?(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等于什么?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4.谁能说说1:50表示什么意义?(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50厘米)小结:在作图时,要使图画的标准,一幅图只能有一种比例尺。5.同学们,我们刚才学习了比例尺,你们在生

13、活中有没有见过比例尺?在哪些地方见过?(自由说)6.教学例4,出示例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根据什么来求?在做题前还需要注意什么?(统一单位名称)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并上黑板板演。7.出示例5,师生讨论,然后指名回答。学生独立完成例5,指生板演。讨论:还有其它方法解答吗?完成第7页的“做一做”。8.学生自学例6,讨论用解比例的方法求长、宽的过程。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说出下面各比例尺表示的意思。1:40000 1/5000 2判断下列这段话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把一张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长画了5厘米,宽画了2.5厘米。(1)图上长与实际长的比是1:400 ( )(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1:400 ( )(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160000 ( )(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1 ( )3在一幅某乡农作物布局图上,2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6千米,求这幅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