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则民:解读幼儿的各类游戏行为区域游戏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945470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则民:解读幼儿的各类游戏行为区域游戏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徐则民:解读幼儿的各类游戏行为区域游戏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徐则民:解读幼儿的各类游戏行为区域游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则民:解读幼儿的各类游戏行为区域游戏(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徐则民:解读幼儿的各类游戏行为-区域游戏-幼儿教育论文- 单独游戏是否是低水平游戏? 所谓单独游戏是指一种没有玩伴意识的个人性质的游戏行为。一般来说,自我意识尚弱,还不能理解他人的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这种游戏形式。仅从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这一开展线索来说,儿童的单独游戏似乎表示其社会性开展不成熟。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断定儿童的单独游戏就是一种低水平游戏,因为较大年龄的儿童有时也会按自己的意愿单独游戏,这种单独游戏表明幼儿是为即将到来的规那么游戏作准备,同时也表明在游戏的社会化过程中同时出现的个性化的表现,儿童开始有了各自相对稳定的兴趣和认识特点上的差别。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要全面察看幼儿的行为,

2、在已经学会合作游戏的根底上的单独游戏并不说明他的水平低。不断重复是一种低水平游戏吗?幼儿游戏中的重复行为是经常发生的,比方反复看同一本书,反复做同一个动作,反复进行同样的活动,这种重复现象反映了幼儿的一种自发性的练习。任何一种活动,只要幼儿还在重复,就说明这个活动对幼儿来说还具有开展的价值,因为每一次重复都可能会有新的意义。只有当幼儿充沛满足以后,这种活动的重复才会结束。因此,重复行为根本上还是在原有水平上的活动,但这个活动是有意义的。在不断重复的根底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也可能提升原有的水平。在象征性游戏中幼儿不断转移主题表明什么?我们知道,年龄小的幼儿在游戏中往往会被各种游戏情景、玩具等

3、外部刺激所吸引,而不断改变游戏行为,这时幼儿对角色的选择和行为处于一种模仿的激动,他们模仿的着力点是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角色的扮演是处于对已经获得的社会生活经验进行实践、体验和再认识的需要,以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往往将一些刚才经历过、看到过的新鲜事物反映在游戏中,表现出不断转移主题的现象。随着年龄继续增长,幼儿行为的主动性、目的性会日益增强,幼儿对同一主题的游戏时间也会逐步延长。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不断进行构造表明什么?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们通过操作进行各种构造,幼儿的这种行为“既包括了感觉运动的技能,又包括了象征性的表现。对年幼儿童来说,这可能是一种无意构造,他们并

4、没有进入角色游戏。而对年长儿童来说,他们的构造行为那么可能是为实现角色游戏中所需物品或场景的替代,他们将用构造的结果进行角色游戏。常常在一次游戏中,幼儿时而装扮想象,时而构造模型,有时他们会长时间地沉浸在构造行为中,有时会长时间地满足于装扮行为。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游戏的需要,都有开展的价值。游戏中幼儿追求结果表明什么?游戏是一种内在动机性行为,儿童在游戏时关注的是活动的过程,而对于活动的结果似乎不是很理会。因此关注过程重于关注结果是幼儿游戏的重要特征。所以,教师不应当以结果来标准幼儿的游戏行为。然而,在游戏中幼儿自己开始追求结果时,恰恰表明幼儿的认识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幼儿行为目的性加强,他们在游戏中常常为了构造的结果,为了竞赛取胜而津津乐道,这种行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是一种高水平的表现。当幼儿主要是为了结果而活动时,幼儿期待有的那种游戏形式即将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