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风情第一课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935012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风情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西南风情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南风情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风情第一课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扬中树人教案课题西南风情第一课时课型课时主备人谢晓利新授课1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感情,认识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技能目标:尝试进行歌词创作;认知目标:对侗族大歌、壮族山歌有一定的认识教材分析重点难点1、侗族大歌2、歌词创作教法学法辅助教学设备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 导入1、 出示幻灯片,设置抢答情境,通过知识竞答的方式认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根据我们的文字信息,判断其所指的是哪个民族?”2、 开始抢答:西南少数民族杨丽萍雀之灵泼水节?西南少数民族宋祖英杀鱼节?西南少数民族火把节跳月?西南少数民族“歌仙”刘三姐什么水面打跟斗?西南少数民族中国多声部民歌的故乡蝉之歌?、导

2、语:走进西南少数民族;走近侗族二、新授、关键词:侗族大歌中国多声部民歌、简介“侗族大歌中国多声部民歌”这句话的历史背景、了解侗族;侗族大歌: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员,据传是古代越人的后裔,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聚居在我国贵州、湖南、广西等省,现有人口260多万,主要从事农业和林业生产,而在贵州省的黎平县是全国侗族聚居最多的县,有侗族人口35万。侗族居住的地方不仅风光秀美、民风淳朴,而且侗族也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民族,有民谚说:“侗人文化三样宝:鼓楼、大歌和花桥。”其中的大歌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耳朵和心灵去捕捉与欣赏的民间音乐。 汉字有书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

3、辈传唱到儿孙 侗族大歌在侗语中俗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它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必须由三人以上来进行演唱。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欣赏视频:侗族大歌布谷催春,感受侗族三样宝、由侗族大歌引出壮族山歌,由壮族山歌引出“歌仙”刘三姐听刘三姐的故事、欣赏:电影刘三姐片段什么水面打跟斗思考:这首对歌的特色在哪里?问句:哎,什么水面打跟斗?什么水面起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头?答句:哎,鸭子水面打跟斗?大船水面起楼? 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头?、讨论:、句式工整,对仗且押韵、一问一答的形式,问答连在一起就是一个小谜语、语言形象,贴近百姓生活;、小创作:依此样创作歌词,要求:立意要高;句式工整,四问四答;讲究语感,要求押韵。、展示交流部分学生作业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