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一岳麓版版同步练习:第15课 戊戌变法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932757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选修一岳麓版版同步练习:第15课 戊戌变法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选修一岳麓版版同步练习:第15课 戊戌变法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选修一岳麓版版同步练习:第15课 戊戌变法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选修一岳麓版版同步练习:第15课 戊戌变法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选修一岳麓版版同步练习:第15课 戊戌变法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选修一岳麓版版同步练习:第15课 戊戌变法 Word版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新闻漫画描绘了日本人的形象。该新闻事件应该是()小小的,矮矮的小家伙跑到瓷器店里欺负中国人A甲午战争 B巴黎和会C抗日战争 D明治维新【解析】从漫画中日本人、中国人的穿着等可判断该事件为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答案】A2“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属康梁”这句诗描述了清末一次著名的思想政治运动,其背景之一是()A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社会与民族危机C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D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完整方案【解析】依据材料判断,这次思想政治运动

2、是维新变法运动,故符合题目要求的只有C。【答案】C3早期维新派认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这实际上是主张()A实行君主立宪制 B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C仿效西方,实行变法 D与西方国家进行战争【解析】“商战”是强调发展资本主义,即与西方国家进行商业竞争,并未涉及政治体制,A、C、D排除。【答案】B4康有为在维新变法运动中说:“今我有日本为向导之卒,为测水之竿,为探险之队,为尝药之神农,为识途之老马,我尽收其利而去其害,何乐如之!”这表明康有为对日本明治维新的态度是()A学习借鉴 B与其竞争C全盘照抄 D仇视抵制【解析】日本的明治维新比中国的戊戌变法早30年,康有为主

3、张“我尽收其利而去其害”,充分学习日本的经验,吸取日本的教训,因此A表述最准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竞争与抵制,也不是全盘照抄。【答案】A5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主要是因为()A维新派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C维新派把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D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解析】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思想家将维新思想与甲午战争后的救亡图存结合起来,将其发展为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答案】C619世纪末,某组织的章程开宗明义地提出:“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该组织最有可能是()A兴中会 B保国会C强学

4、会 D同盟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迁移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故开斯会以冀保全”。1898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救亡团体保国会,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答案】B7戊戌变法法令中哪一措施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本,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A裁撤冗员 B裁汰绿营C废除八股取士 D裁撤闲散衙门【解析】八股取士制度是旧时守旧迂谬的文人可以加官晋爵、光宗耀祖的根本,废除了这个制度,就造成一大批守旧势力看不到前途,故起来反对新政。【答案】C8近年来,许多史学家在研究戊戌变法时,认为康有为依靠光绪帝进行变法,反映出他具有高超的政治艺术。所谓“高超”应是

5、指这种方式有利于()减少变法阻力弥补资产阶级力量的不足获得列强的支持取得顽固派的支持A BC D【解析】康有为通过获得皇帝支持的方式进行变法,有利于减少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资产阶级力量的不足。此时的列强,在帝党、后党方面,态度并不明确。与此同时,变法会触及顽固派的既得利益,无论是谁去领导变法,都将遭到他们的反对。因此的叙述是不正确的。【答案】C9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6、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解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答案】C10“在短短的103天中,发出上百道新政诏令,改革内容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譬如: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士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奋斗前程,他们自然走向变法的对立面。再比如裁并衙门,由于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一夜之间便失去生计所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混乱。”该材料()A表达了对百日维新的抵制B指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C批评维新派脱离了人民群

7、众D指出变法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答案】D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无徵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若谓圣人行事不可依托,则是以硁硁之小人,律神化之孔子矣。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材料二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现当开创百度,事务繁多,度支岁入有常,岂能徒供无用之冗费,致碍当务之急需。如詹事府本属闲曹,无事可办均著即行裁撤,归并内阁及礼兵刑部办理。旗丁生齿日繁,徒以格于定制,不得在外省经商贸易,遂至生计益艰现当百度维新,允宜弛宽其禁,俾得各习四民之业,以资治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

8、刊材料三比年以来,皇上有意变法,而盈朝汹汹,不可向迩,亲贵抗违,耆老力诤,群僚面从而后言,举政始行而中废。乃至奉旨发议,乃推延而不议;明诏施行,乃束阁而不行。人心众论,缉缉仳仳。杨深秀请告天祖誓群臣以变法定国是折材料四适应现代世界不断发展趋势而不断革新,是现代化的本质,但成功的现代化运动,不但善于克服传统因素对革新的阻力,而尤其在善于利用传统因素作为革新的动力。罗荣渠现代化新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该方式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概括材料二中改革的主要措施。结合材料三,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的实施结果。这一结果的出现说明了什么?(3)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顺利推行变法

9、,谈谈你的认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第(1)题变法的方式根据材料“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回答,积极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措施根据材料概括即可,实施结果根据材料“亲贵抗违,耆老力诤,群僚面从而后言,举政始行而中废”回答,通过材料三可知这一结果的出现说明变法的阻力大。第(3)题根据材料中变法遇到的问题分析。【答案】(1)方式:托古改制。积极作用:有利于减少变法阻力;有利于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2)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撤并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特权等。结果:遭到大多数官员的抵制。说明:改革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造成树敌过多,阻力过大。(3)认识:善于利用传统

10、因素,化阻力为动力;改革要有强有力的领导;注意改革方法、策略;措施要切实可行。12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举世都为之震动。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字林西报材料二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

11、济力量。马洪林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时人对变法的“节奏”持怎样的看法。你如何看待这样的改革“节奏”?(2)你认为材料三中对于变法失败根本原因的认识,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概括和提炼信息的能力。第(1)题,据材料二“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信息概括变法“节奏”,从正反两方面对其进行评价;第(2)题,围绕材料三“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这句话,列举相关史实即可。【答案】(1)看法:节奏很快。评价:一方面反映了维新派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愿望,另一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为改革失败埋下隐患。(2)正确;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