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高二生物“每周一练”系列(29)试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893417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学年高二生物“每周一练”系列(29)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0-2011学年高二生物“每周一练”系列(29)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0-2011学年高二生物“每周一练”系列(29)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0-2011学年高二生物“每周一练”系列(29)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0-2011学年高二生物“每周一练”系列(29)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2011学年高二生物“每周一练”系列(29)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2011学年高二生物“每周一练”系列(29)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生物 “每周一练”系列试题(29)1在培养蘑菇的培养基上长出了曲霉,则是( )A共生 B共栖 C竞争 D寄生2根据所给曲线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在C点是进行海洋捕捞的最佳时期B在D点的细菌体内可以形成芽孢C在E点种群生长处于稳定期D在BC段内,生存空间没有成为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3下图(一)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图(一)(二)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A甲 B甲 C丙 D乙4曾经暴露于空气5 min的培养皿在保温箱内培养一段时间后,出现了8个大菌落和3个小

2、菌落。从空气中落入培养皿的细菌个数的最小值可能是 ( )A3 B8 C11 D11以上5某国家妇女的生育年龄大都在2035岁,如果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增长得比36岁以上年龄段慢,且每位妇女生育孩子的数目长期保持现在水平,那么该国家的人口将( )A出生率不变,人口数量基本稳定B出生率下降,人口数量下降C出生率不变,人口数量下降 D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量基本稳定6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的演替不是稳态实现的一种形式B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C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与群落的演替无关D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群落中某种群的基因频率会明显增加7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的物种,每个物

3、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个/m2)。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群落种1种2种3种4种5种6种7种8甲944001111乙025202020500丙06520103200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8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呈“J”型曲线B当人口数量接近n值时,环境阻

4、力越来越大,n是该岛环境允许的最大值(K值)C当人口数量强行增长到O点时,就会很快下降到P点,原因是人口剧增后,岛上生活资源发生资源短缺,各种人为因素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加上人们为争夺生活资源而发生竞争(如有人被迫离岛)等D若干年后岛上人口数又从P点上升到Q点并稳定在n值上,以上说明该岛上生态环境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9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B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C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10在

5、西部大开发中,对部分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在这个过程中农田的演替属于( )A初生演替 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C次生演替 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11生态学家高斯曾在实验室里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将两种草履虫,即有尾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分别培养在容器中,它们都以细菌作食物,不久两种草履虫的数量和细菌数量达到平衡。但是如果把两种草履虫放在同一培养容器中混合培养,16天后,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是双小核草履虫,不能正常生长的是有尾草履虫B由于双小核草履虫比有尾草履虫具有一定优越性,因此在食物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它就能胜过有尾草履虫

6、而生存下来C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个体的发展趋势是先增加后稳定,在这个过程中,生物因素的关系将由竞争转变为种内斗争D如果在自然界中,两种草履虫生活在同一环境里,也会发生与高斯实验相同的结果12右图中曲线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如果当初被引入的是羊,则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 )AB C D13近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适当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14如右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1)此图表示_型的种群。(2)此种群中,_个体少,_个体多。(3)据统计,这与我国某阶段的年龄组成

7、大体相似,预测在稍后的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为此,_仍应该是国家的基本国策。15辨别下面所叙述的几种事实:一个乳酸菌;培养皿中的乳酸茵菌落;培养基被污染后,除乳酸菌外,又滋生了真菌以及大肠杆菌等其他细菌;培养皿中的所有成分回答下列问题:(1)它们各属于生命系统的哪项结构层次 。(2)并将它们从微观到宏观用箭头连起来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几种类型。结合题意分析,在培养蘑菇的培养基上长出了曲霉,两者都是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在同一培养基生活时,会由于争夺培养基中的水分、无机盐和养料以及生活空间等而发生斗争,这种种间关系属于竞争

8、。2答案:B解析:纵坐标为“种群增长速率”,A点相当于“细菌生长曲线”的调整期刚结束,E点表示稳定期刚开始,AE区段(不包括端点)相当于对数期。在BC段内,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细菌数量快速增多,C点增长速率最快,有利于海洋捕捞。芽孢是稳定期才形成的,对应于E点。3答案:A解析:(一)图中的为共生,为种内斗争,为捕食,为竞争。(二)图中甲为共生,乙为捕食,丙为竞争。4答案:C解析:菌落是一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的子细胞群体。一个菌落的形成至少要有一个细菌,故选C。5答案:B解析:年龄组成为衰退型6答案:C解析:通过曲线可以看出,这两种生物有共同的食物,

9、因此它们存在竞争关系。通过B和A的比较可以看出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生物日趋没落。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结果就是适者生存。分析曲线可以看出,两种生物的食物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自然选择不会使两个种群中的一种灭绝。7答案:C解析: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的种类越多,个体间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群落的稳定,因此,A、B选项正确。分析丙中的数量关系可以发现最可能是捕食关系。8答案:C解析:人们为争夺生活资源而发生的斗争为种内斗争,竞争是不同种群间的关系。9答案:C解析:越靠近热带,丰富度不一定越高,如热带沙漠比温带海洋的丰富度低得多;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个体数目

10、多,物种数目不一定多;探究动物丰富度时,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可逐个计数,而对于个体较小,丰富度较大的群落,可采用目测估计法。10答案:C解析:弃耕农田的演替是在已有土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属于次生演替。11答案:D解析:由此题给出的曲线图可以看出,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都能正常生长,但把这两种草履虫混合在一起培养,一段时间后,有尾草履虫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而双小核草履虫种群数量不受影响,这说明两种草履虫在食物、空间的竞争方面,前者明显不如后者。如果在自然界中,两种草履虫生活在同一环境里,一方面,自然界的资源空间较大,资源充足;另一方面,两种草履虫都可被天敌捕食,其数量能得到有效控制,所

11、以不会发生与高斯实验相同的结果。12答案:A解析:如果曲线表示牛被引入某孤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则羊的种群数量变化应为曲线,因为牛个体大,消耗生产者多,相对密度会比羊小一些。13答案:C解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生、死亡、迁入、迁出,解答此题应注意是我国沿海城市,其特点是人口流动大。迁入率高是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14答案:(1)增长(2)年老年轻(3)增加计划生育解析:从图示来看,种群中幼年个体数很多,老年个体数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是一个典型的增长型的年龄组成类型。种群研究的理论应用于人口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根据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人口发展趋势,由于我

12、国人口在这一段时期内将会增加,因此根据我国国情,计划生育将仍然是基本国策。15答案:(1)细胞或个体(乳酸菌是单细胞生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解析:正确理解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本质区别。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所以一个乳酸菌就是一个细胞,也是一个个体。培养皿在接种乳酸菌之前经过严格消毒,加之培养基又具有专一性,所以培养出来的应该全部是同一种乳酸菌(我们把这些同种的乳酸菌称之为菌落),此时的“菌落”是一个种群,而不是“群落”。培养基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大肠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培养基中所有的(多种)生物构成了群落。培养皿中的所有成分既包括生物成分又包括了非生物成分(无机环境),因此构成了生态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