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村旅游发展规划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887418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3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村旅游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某村旅游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某村旅游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某村旅游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某村旅游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村旅游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村旅游发展规划(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国民经济发展与居民消费转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长年生活在高楼林立、拥挤喧嚣、空气污染、景观呆板的城市中,城市居民离幽美舒适的自然越来越远,加之生活节奏紧张,社会竞争激烈,使得城市生活缺乏生趣、充满压抑。许多人产生了返璞归真,到安静、优美、洁净、开阔的环境中去感悟大自然、放松身心、考察生态、增长阅历、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稳定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以长三角为例,2005年长三角人均GDP(户籍人口平均)为40612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为15607元,比全国高出4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109元,是全国的2.2倍。由于可支配收入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只满足于吃、穿、住的基本生活条件,产生了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新要求,久居城市之中的人们日益向往郊外优美的自然环境、清新的空气、绿色的林草、开阔的田野,于是许多人开始走出城市,走进自然,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增进健康。长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本区域产生了一个庞大的休闲旅游消费群体,如宁波市民追求“回归自然”、“享受静谧的乡村环境”的休闲旅游消费的比重累计达66.7%。另一方面,1995年我国开始实行每周五天工作日和每年三个长假期制度,使中

3、国公民的公共假期和双休日增加到114天,也就是说,每年上班的人用于休息的时间接近于全年总天数的1/3。同时,由于经济收入增加,私家车增多,外出旅游休闲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这些都为城市人到郊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旅游业获得较快地发展,而且在重视城市旅游和风景区旅游的同时,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的发展。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提出“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享农家乐”的口号,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1999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生态旅

4、游年”,全国各地抓住新机遇,充分利用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开展乡村农业生态旅游,又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2006年,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强调提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的思路,要围绕“五个统筹”抓发展,把发展旅游业与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伟同志在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在推进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农村旅游业,扩大城乡旅游交流,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做出更大贡献。各地要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规范发展工业旅游、农业

5、旅游、都市旅游、生态旅游、科技旅游,创办农业旅游专业村,发展农业旅游专业户。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乡村农业旅游,强调旅游业也要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更大贡献。休闲观光农业,是以农业经营活动为基础,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经营活动、农耕文化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采摘、休闲、劳作、体验农业的旅游经营活动。它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是乡村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到农村去开辟广阔天地,借农业经济之优势求发展,农业借旅游业之优势求进步,两种产业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休闲观光农业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6、旅游,既可高效地发挥农业生产功能,又可发挥农业的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中心的乡村第三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三、诸葛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优劣势分析(一)诸葛村旅游发展概况诸葛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兰溪市,是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村中保存完好的元明清古建筑200多处,1996年被确定为第4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2004年被批准成为国家4A旅游景区。1994年,村民自筹资金开发旅游,采取滚动开发式,经过一定时间积累后,逐渐形成良性循环,旅游业呈稳定发

7、展的态势。1994年试开放,门票收人仅2.2万元;2005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近20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突破500万。目前诸葛村已纳入黄山、千岛湖国际旅游专线,旅游发展形势良好。(二)优势分析1、客源优势诸葛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目的上是为了扩大古村落游客的活动空间、延长逗留时间和促进旅游消费,因此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与古村落景区联系紧密。在某种程度上讲,古村落的游客就是休闲观光农业的游客,因此作为景区配套型的休闲观光农业,有着诸葛村强大的客源依靠,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2、交通优势诸葛村距兰溪市中心仅18km,距金华48公里,对外交通主干道330国道依村而过,距杭新景高速公路、杭金衢高速公路出口分别

8、为20km和17.5km,交通便捷,可进入性好。村内联系外部交通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条为老村道,一条为旅游交通主干道,水泥路面,路宽约6m,都与330国道相连。区内外交通优势明显。3、资源优势诸葛村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农家菜肴原料以自种自收的蔬菜、家畜为主。金华资源丰富,特产众多,葡萄、佛手、茶花、柑橘等特产屡获奖牌,闻名遐迩。诸葛村目前农作物种类丰富、水果多样、植被类型复杂,拥有深厚的诸葛文化及高品位的毗邻旅游资源,为诸葛开发休闲观光农业提供较好的资源条件。4、资金和人才优势目前诸葛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得到了村委、村支部和旅游公司的高度共识,诸葛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使发展休闲观

9、光农业具有明显资金的优势。另外,旅游公司有一支经验丰富的管理和营销人才队伍,这也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人才支持。5、经营机制优势旅游公司负责景区的经营运作,作为行政单位的村委会拥有景区的管理权,不参与景区的经营,实行政企分开,公司的全部资产归村集体所有。这使得诸葛村旅游开发具有良好的经营机制,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三)劣势分析1、休闲观光农业的自身劣势休闲观光农业作为农业多功能性开发的一种新的形态,它具有农业季节性明显的自身劣势,因此在旅游开发时与古村落旅游配套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休闲农业景观规划和相关产品设计时加以克服。 2、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规划区域以

10、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缺乏与旅游开发配套的硬件设施。环境保护需要加强,缺乏治污排污处理、垃圾收集系统等设施,乡村风貌不够理想。古村落内的环境质量也受到了旅游活动的影响。诸葛村早期保持了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环境问题开始出现,问卷调查表明“水质、空气质量有所下降”是居民和游客普遍反映的问题。由此可见,旅游开发给诸葛村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3、水体缺乏规划区域内水体缺乏,只有几个水塘,没有溪流等动态水体景观,灌溉用水在干旱季节也得不到充分保证。这为休闲观光农业的生产管理和景观营造造成了障碍。4、旅游开发与社区发展之间关系需要协调问卷调查显示,村民已经认识到“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破

11、坏了村落的宁静环境”、“旅游发展引起了村口交通拥挤”,虽然还没有感觉到“打乱了日常生活”,出于经济收入的考虑非常欢迎旅游者的到来,但已经说明二者已经出现了矛盾。随着更多游客的涌入,这个矛盾将进一步突出。如何处理旅游开发与社区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社区参与程度,增加社区福祉,是管理方不可回避的问题。(三)结论客观分析诸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优势和劣势发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诸葛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不但可以丰富诸葛村的旅游产品类型,拓展游客活动空间,缓解高峰期游客压力,延长逗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还可提高村民参与旅游开发程度,协调旅游发展与村民受益的矛盾,提高旅游开发的综合效益

12、。第二章 规划总纲一、规划原则1、遵循“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确保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2、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符合地方文脉的原则。3、因地制宜,追求创新,以人为本原则。4、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以乡村景观和文化为主体,突出乡村休闲度假、观光娱乐、文化体验等功能的原则。二、规划依据(一)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

13、水土保持法(1991)(二)技术规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3838-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199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绿色饭店标准(三)相关规划与参考文献浙江省旅游业“十五”计划与至2020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兰溪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15年)兰溪诸葛镇总体规划(2001-2020)诸葛村文物保护规划(2006年修编)诸葛村(陈志华等,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十

14、论武侯在兰溪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包瑞田,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诸葛村遗韵(何百川等,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三、规划范围 诸葛村文物保护区核心区以外的范围。四、规划指导思想遵循“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原则,充分利用优越自然生态环境,以乡村景观和文化为主体,适应旅游休闲化发展趋势,抓住机遇,拓宽思路,合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发展融乡村休闲度假、农家餐饮、乡土娱乐、乡村观光、中医保健、诸葛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乡土风格突出,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休闲观光农业。五、规划期限及目标(一)规划期限近期:2006年2007年中期:2008年2010年(二)分期发展目标1、近期目标(

15、2006年2007年)完成入口服务区和乡村休闲度假区工程建设任务,形成接待能力。初步完成其他区域的拆迁、整地、植被抚育、景观改造工作。游客年均接待23.75万人次,年均旅游收入2750.6万元。2、远期目标(2008年2010年)在前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建设和完善乡村游憩及休闲设施,完成区内植被抚育和景观改造,彻底改善整体卫生及生态环境,并进一步健全经营管理机制和社区参与制度,打造乡土风格突出,产品多样化,文化特色鲜明,社区参与度高,经营管理机制高效,与诸葛古村落相互配套、协调发展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游客年均接待43.9万人次,年均旅游收入9599.2万元。第三章 休闲观光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一、休闲观光农业资源评价(一)农业资源评价1、自然概况诸葛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无霜期为265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365.2mm,年蒸发量为1493.4mm。全村年平均气温17.7。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降水多集中在36月,尤其是56月。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2、农业产业结构及作物种类目前诸葛村农业以农作物和蔬菜种植、花卉苗木生产、淡水养殖、果园竹林栽培等为主,提供的商品化产品主要有农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