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简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88641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简介(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简介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又称社会比较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 斯(John Stacey AdamS于1965年提出:员工的 激励程度来源于对自己和参照 对象(Referents )的报酬和投入的比例的主观比较感觉。该理论是研究人的动机和知觉关系的一种激励理论,在亚当斯的工人关于 工资不公平的内心冲突同其生产率的关系 (1962,与罗森鲍姆合写)、工资 不公平对工作质量的影响(1964,与雅各布森合写)、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1965)等著作中有所涉及,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 公平性及其对 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其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公平是激励的动力。公平

2、理论认为,人能否受到激励,不但受到他们得到了什么而定, 还要受到 他们所得与别人所得是否公平而定。这种理论的心理学依据,就是人的知觉对于人的动机的影响关系很大。他们 指出,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所失本身,而且还关心与别人所得所失的关系。 他们是以相对付出和相对报酬全面衡量自己的得失。如果得失比例和他人相比大致相当时,就会心理平静,认为公平合理心情舒畅。比别人高则令其兴奋,是最 有效的激励,但有时过高会带来心虚,不安全感激增。低于别人时产生不安全感, 心理不平静,甚至满腹怨气,工作不努力、消极怠工。因此分配合理性常是激发 人在组织中工作动机的因素和动力。2、公平理论的模式(即方程式):Qp/lp

3、=Qo/lo式中,Q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获报酬的感觉。I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做投入的 感觉。Qo代表这个人对某比较对象所获报酬的感觉。Io代表这个人对比较对象 所做投入的感觉。3、不公平的心理行为。当人们感到不公平待遇时,在心里会产生苦恼,呈现紧张不安,导致行为动 机下降,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出现逆反行为。个体为了消除不安,一般会出现以 下一些行为措施:通过自我解释达到自我安慰,逐个上造成一种公平的假象,以 消除不安;更换对比对象,以获得主观的公平;采取一定行为,改变自己或他人 的得失状况;发泄怨气,制造矛盾;暂时忍耐或逃避。公平与否的判定受个人的知识、修养的影响,即使外界氛围也是要通过个人 的世界

4、观、价值观的改变才能够其作用。亚当斯(1965)的观点,当员工发现组织不公正时,会有以下六种主要的反应: 改变自己的投入;改变自己的所得;扭曲对自己的认知;扭曲对他人的认知; 改 变参考对象;改变目前的工作。编辑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的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 因此,他要进行 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 性。比较有两种,一种比较称为横向比较,一种比较称为纵向比较。1、横向比较所谓横向比较,即一个人要将自己获得的“报偿”(包括金钱、工作安排以及获得的赏识等)与自

5、己的“投入”(包括教育程度、所作努力、用于工作的时间、 精力和其它无形损耗等)的比值与组织内其他人作社会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 为公平。如下式所示:OP/IP=OC/IC其中,OP表示自己对所获报酬的感觉;OC表示自己对他人所获报酬的感觉; IP表示自己对个人所作投入的感觉;IC表示自己对他人所作投入的感觉。当上式为不等式时,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前者小于后者。他可能要求增加自己的收入或减少自己今后的努力程度, 以便使左方增大,趋于相等;第二种办法是他可能要求组织减少比较对象的收入 或让其今后增大努力程度以便使右方减少趋于相等。此外,他还可能另外找人作为比较对象以便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二是前

6、者大于后者。他可能要求减少自己的报酬或在开始时自动多做些工作, 久而久之他会重新估计自己的技术和工作情况, 终于觉得他确实应当得到那么高 的待遇,于是产量便又会回到过去的水平了。2、纵向比较所谓纵向比较,即把自己目前投入的努力与目前所获得报偿的比值, 同自己 过去投入的努力与过去所获报偿的比值进行比较, 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公平。如 下式所示:OP/IP=OH/IH其中,OH表示自己对过去所获报酬的感觉;IH表示自己对个人过去投入的 感觉。当上式为不等式时,人也会有不公平的感觉,这可能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人不会因此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但也不会感觉自己多拿了报 偿从而主动多做些工

7、作。调查和实验的结果表明,不公平感的产生绝大多数是由 于经过比较认为自己目前的报酬过低而产生的;但在少数f青况下也会由于经过比较认为自己的报酬过高而产生。编辑公平理论的假设条件1公平理论有两个假设条件:1)个体会评估他的社会关系。所谓社会关系,就是个体在付出或投资时希望 获得某种回报的“交易过程”。在这种交易过程中,个体进行投入,期望获得一 定的收益。例如,你希望获得额外的收入(收益),作为一段时间努力工作(投入) 的结果。个体对于自己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所期望的;2)个体并不是无中生有地评估公平, 而是把自己的境况与他人进行比较, 以 此来判断自己的状况是否公平。编辑公平理论的分类按照参

8、照对象的不同对该理论进行分类:1、横向比较:自己vs.组织内他人(判断下式是否成立)。即他要将自己 获得的“报偿”(包括金钱、工作安排以及获得的赏识等)与自己的“投入”(包 括教育程度、所作努力、用于工作的时间、精力和其它无形损耗等)的比值与组 织内其他人作社会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公平。对自己所获报酬的主观感觉/对自己所作投入的主观感觉=对他人所获报 酬的主观感觉/自己对他人所作投入的主观感觉其数学表达式为:Qp/lp=Qo/lo当上式为不等式时,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1) Qp/lpvQo/lo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要求增加自己的收入或减小自己今后的努力程度,以便使左方增大,趋于相等;第

9、二种办法是他可能要求组织减少比较对象的收入或 者让其今后增大努力程度以便使右方减小,趋于相等。此外,他还可能另外找人作为比较对象,以便达到心理上的平衡。2) Qp/lp Qo/lo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要求减少自己的报酬或在开始时自动多做些工作,但久而久之,他会重新估计自己的技术和工作情况, 终于觉得他确实应当得到那么 高的待遇,于是产量便又会回到过去的水平了。2、纵向比较:自己的今昔(判断下式是否成立)。即把目前所获得报偿与 自己目前投入的努力的比值,同自己过去所获报偿与过去投入的努力的比值进行 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公平。对自己所获报酬的主观感觉/对自己所作投入的主观感觉=对自己过去所 获

10、报酬的主观感觉/对自己过去投入的主观感觉其数学表达式为:Qp/lp=Qh/lh当上式为不等式时,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1) Qp/lp v Qh/lh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人也会有不公平的感觉,这可能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2) Qp/lp Qh/lh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人不会因此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但也不会觉得自己多拿 了报偿,从而主动多做些工作。调查和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公平感的产生,绝大多数是由于经过比较认为自 己目前的报酬过低而产生的;但在少数情况下,也会由于经过比较认为自己的报 酬过高而产生。编辑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研究进展1.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发展脉络按照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有

11、古典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基于畏惧的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下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基于社会认知的亚当斯的 公平理论、基于个体差异的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古典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强调上行 比较和代理人模型。在 Festinger 研究的基础上,推动上行比较理论发展的研究中较有影响的是 Wheeler 的排序实验,他要求被试者对小组中的其他人的得分进行排序,然后询 问被试者愿意与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被试者更愿意与那些比他们稍微优秀一点的人进行比较, 这一 结果有力地支持了 Festinger 的上行比较研究。代理人模型主要描述人们如何利用社会比较去回答“我也能做某件事吗” 或者“我也能出色地完成某一特殊任务吗

12、 ?”当人们预测正在从事的、重要的新 任务的绩效时,他们通常与已经从事过这项任务并且为之付出了最大努力的人 ( 代理人 ) 比较 。 Ladd Wheeler 在研究中所提出的案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比如 你想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游过某一海湾, 你已经知道你和你的朋友 ( 代理人) 一样 都能在游泳池里游完50米。你的朋友刚刚游过了那个海湾,那么现在你有把握 也能做到吗?这取决于在游泳池中游完50米是不是代理人的最大能力。如果通过 与你的朋友过去经常游泳你发现他最多只能游完 50 米,并且你每次都比他游得 更远或者一样的话,你显然会认为你也能游过那个海峡。但是如果你不能确定 50米是他的上限,那其

13、他相关的信息对你的预测就很 重要。基于畏惧的比较理论主要涉及到自我 不确定性和压力。Buunk的一系列研究 证实:在工作、婚姻中经历不确定感的个体有更强的愿望去了解有同样经历的他 人,并向这些人倾诉,因为这种不确定感带来的威胁正是压力产生的来源之一, 而倾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减压力。该理论拓宽了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研究范围, 在早期只强调观点和能力的比 较的基础上, 认识到了情感也是社会比较中的重要内容。 在承受压力时, 由于人 们都有自我提高的需要, 通常会进行下行比较, 以减轻由压力而带来的消极情绪。只要个体认为和比较对象不相似的话,就能在下行比较中受益。此后人们又从 社会认知 的角度去分析

14、社会比较, Danial 和 Gibert 认为社会 比较应该存在自动比较和转换比较两个过程。 第一阶段的比较基本上是自动产生 的,如对成功的演员和卓越的商人, 人们会不假思索的比较并产生对自我的负面 评价。在这个阶段后会经历转换比较过程的调整, 以减轻自我的负面评价。 社会 比较的过程可能比研究者想象的更加复杂, 在出现比较的结果前存在更多的认知 调整 。与之相关, 人们又进一步强调人的 个体差异 ,如敏感性、独裁、进取心 、 好竞争等个体特征在社会比较中的调节作用。 高敏感性特征 (焦虑、沮丧、担忧) 的个体更乐于与他人比较并且更容易得到消极的情感体验。 具有独裁、 好竞争的 特征的人则会

15、进行更多的上行比较, 而该特征较低的个体会进行等比例的三种比 较。回顾以上的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他们集中在比较对象的选择、 比较方向、认 知过程、个体差异等方面。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获得了 进一步的发展。主要包括:低人一等效应 (worse-than average ,WTA和高人一 等效应(better-than average,BTA)、社会比较频率的因果研究、在组织中的社 会比较研究等。2. BTA和 WTA效应研究在 Festinger 的研究中有一个重要的但没有直接提出的问题: 人们如何评价 自己。在一个驾驶员评价他们的驾驶能力的研究中,结果发现90 以上的驾

16、驶员认为自己的能力在 50 分位以上,即在平均水平以上。这在统计学上是矛盾的, 却说明了人们有高人一等的倾向。Larrick 围绕任务的难易程度主要针对高人一等效应进行了研究, 并分析了 高人一等、低人一等效应和自信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困难的任务会产生 WTA 效应和过分自信,简单的任务会产生BTA效应和不自信。为了准确衡量个体的 自我评价 程度,他还引进了乐观排位的概念。 它指个体认为的认知排位超过实际 排位。乐观排位倾向的个体容易产生 BTA效应。相对的,Moore进一步对WTA效应进行了探讨,认为人们把自己分别与一个 模糊的群体(如与不熟悉的行业中的某一群体)进行比较时,更容易产生B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