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重建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749794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生态重建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矿山生态重建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矿山生态重建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矿山生态重建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矿山生态重建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生态重建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矿山生态重建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生态之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农业所担负的满足人口衣食之需的责任日益加重,农业自然资源载荷也日益加大。但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粗放的情况仍未根本改变,农业自然、经济资源利用率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农业污染、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现在市场上的蔬菜我们不再放心,我们以前大量出口的茶叶也不能出口。还有曾经的碧波蓝天在农村也不在出现,甚至连有水的小坑都淡出了我们的视野。有的只是成山的垃圾,还有农药积累的“绿油油”的青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发展生态农业。而我们发展生态农业的必然趋势

2、就是走生态之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生态农业与有我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一种统一体,二者密不可分。可以说,没有生态农业,就没有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致性。我国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暨农村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我国生态农业是面向21世纪,服务于农村建设三大任务的,即.保证增加人民生活所需的农产品供应;b到本世纪末,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并在今后的 二、三十年内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保证未来人口增长的资源承受力。这与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实现粮食安全、乡村地区就业与创收、根除贫困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目标是一致的。 基本内涵

3、的统一性。我国生态农业是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充分运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农业技术,实现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的高产、高效、持续发展的农业,它是在一种不影响子孙后代需要的前提下,充分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发展途径,这与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思想内涵相统一,即重视农业与环境关系,以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为基础,调整技术和机构改革方向,从而确保目前几代和今后世世代代人的需要得到持续满足。我国的生态农业强调在农业生产中因地制宜,尽可能将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实用技术及新兴科学技术组装配套,把经济发展目标与资源合理利用及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以最大限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在实践中,

4、我国已摸索出适合不同地区的我国生态农业模式,其主要类型如下: 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农林立体结构生态经济系统,包括各种农作物的轮作、间作与套种,农林间作、林药间作等。 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的生态经济系统,包括农作物秸秆的多级利用,畜禽粪便的多级利用,沼气、沼渣、沼液的分别利用等。 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生态经济系统,包括桑基鱼塘,农牧渔循环互利等。相互促进的生物物种共生生态经济系统,包括稻田养鱼,鱼蚌共生,水禽鱼蚌共生,稻鱼萍共生,稻鸭共生等。 农、渔、禽水生生态经济系统,包括水面立体养殖,湿地多目标、多功能、多效益开发利用等。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生态经济系统,包括生物相克避害及天敌除害

5、,轮作倒茬利用,化学信息防治和合理使用农药等。 山地综合开发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包括荒山绿化、水土保持、发展畜牧业、林果业、土特产品加工业等。 多功能的污水自净生态经济系统,包括巧接食物链、设计无污染、少污染工艺流程等。以庭院为主的院落生态经济系统,包括家庭沼气,利用闲散土地种养经济动植物等。多功能的农、副、工联合生态经济系统,包括生态农场、生态林场、生态工厂等。安阳市在这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成就。 为进一步加大秸秆转化力度,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安阳市农业局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技术,有效缓解了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问题,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该局按照“因地制宜,模式多样

6、,讲求实效”的原则,在安阳县大力推广地上式秸秆集中供气工程,在林州市进行隧道式太阳能加温秸秆集中供气试验。目前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24处,沼气发电5处;隧道式太阳能加温秸秆集中供气试验取得成功,已具备下步大面积推广的条件。据初步测算,2处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一年可有效处理秸秆0800吨,可产生沼渣2160余吨。 推广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小麦留高茬和秸秆覆盖保墒等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供肥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利用特色乡镇的优势,大力发展草菇、蘑菇等食用菌,以秸秆为原料替代木材进行鸡腿菇、草菇、双孢菇等食用菌的生产,进一步加快小麦、棉籽壳等秸秆的转化利用,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就目前而言,我国生态农业经过5年左右的发展,现在已有乡域、村域、场域规模的生态农业试验点100个,其中也有一批县域规模的生态农业试验点。我们应该持续走下去,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态中国。第 1 页 共 1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