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毕业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742021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6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接触网毕业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接触网毕业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接触网毕业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接触网毕业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接触网毕业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接触网毕业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触网毕业设计(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整版-可编辑-专业资料分享-目第一章 接触网设计基础2一、接触网的基本要求2二、接触网的设计组成及计算条件21、接触网的设计组成22、气象条件的确定23、计算负载的确定3第二章 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的相关概念3一、接触网平面设计的内容3二、站场平面设计原则4第三章 负载计算8第四章 软横跨支柱容量校验11一、负载计算:11二、确定横向承力索的水平张力 T12三、确定上、下部固定绳的张力13第五章 软横跨预制计算15一、确定参数15二、确定悬挂负载16三、确定最短吊弦位置16四、求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和总长度17第六章 偏移值校验 18后 记 20参考文献21附图(咽喉区放大图、金昌站场平面设计图

2、)22第一章 接触网设计基础一、接触网的基本要求接触网是电气化铁道中主供电装置之一,其功用是通过它与受电弓的 接接触,而将电能传送给电力机车。接触网是一种无备用的户外供电装置,经常受冰、 风等恶劣气候的影响,一旦损坏将中断行车,会给运输工作带来巨大损失。所以,一 个好的接触网应该满足以下基本要求:接触悬挂应弹性均匀、高度一致,在高速行车 和恶劣气象条件下,能保证正常取流。(1)、接触网结构应该力求简单,并保证在施工和运营检修方面具有充分的可靠性和 灵活性。(2)、接触网的寿命应尽量长,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抵抗腐蚀的能力。(3)、接触网的建设应注意节约有色金属及其它贵重材料,降低成本。二、接触网的

3、设计组成及计算条件1、接触网的设计组成设计工作是基本建设的一个主要环节,接触网设计是铁道电气化设计中重要的组 成部分。接触网设计文件要体现根据我国政治、经济、自然资源特点所制定的技术政 策,反映革新和科研成果,采用国外先进技术,遵循国家和铁道部颁发的有关管理上 的规范,章程。 铁道电气化工程设计,一般采用两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A、初步设计主要解决下列问题:a、确定主要技术条件、主要设备类型。b、提出主要工程数量、材料、设备数量。c、提出工程建设项目总预算,作为国家控制的依据。d、初步设计作为进行技术设计或编制施工设计的依据。B、施工设计: 施工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进行。在施工设计

4、阶段,应完成我部施工图纸,经鉴 定后作为施工的依据。它主要提供车站、区间及隧道内的接触网平面图;各种支柱、 隧道悬挂及设备的装配图;安装曲线与全部特殊设计及必要的说明等。2、气象条件的确定接触网是置于铁路沿线的供电装置,它要经受一切自然条件的影响,主要有:风 吹、日晒、雨淋和覆冰等。接触网设计中所用到的气象资料主要包括:最高温度,接触线无弛度时的温度, 吊弦及定位器处于正常位置时的温度,最大风速及出现的温度,线索覆冰厚度,覆冰 时风速及温度。气象条件是变化多端的,而且不同地区差异很大。因此,确定气象条件是一件比 较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占大量的资料和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3、计算负载的确定 计算

5、负载分为垂直负载和水平负载两种。 垂直负载:简单悬挂,包括本身重量和接触线的覆冰重量等。链形悬挂,包括本身重 量、接触线、吊弦及点的重量,接触线及承力索的覆冰重量等。水平负载:水平负载包括风负载和由吊弦偏斜所造成的负载,后者在设计中一般 不考虑。另外还有承力索,接触线由“之”字力和曲线力以及下锚力作用,对支柱和 支持装置所形成的水平分力。第二章 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的相关概念、接触网平面设计的内容1、接触网的组成与分类:由馈电线、接触网、轨道回路及回流线组成的供电网络,称为牵引网。接触网是牵引 网中的重要环节,按其结构可分为架空式和接触轨式。架空式接触网分为简单接触悬 挂和链形接触悬挂两种基本类

6、型,接触轨式接触网可分为上磨式和下磨式两种。简单接触悬挂架空式接触网链形接触悬挂一般简单接触悬挂弹性简单接触悬挂 简单链形接触悬挂 弹性链形接触悬挂2、接触网平面设计(站场)的一般次序:A、放图根据站场施工图复制站场平面图,即将站场平面图有关部分描绘下来。由于 站场股道岔密集,比例尺应适当放大,一般取 1:1000 或 1:2000。B、布置支柱 先从咽喉区着手,然后布置站场中部,最后完成咽喉以外的部分。C、划分锚段 确定锚段的路径,下锚点和中心锚结地点。D、确定接触线拉出值,从咽喉开始,与支柱布置次序相同。E、确定电分段和隔离开关位置,根据站线,货线,操作方便以及有无牵引变电所等 综合考虑确

7、定。F、支柱编号,选定材料,统计工程数量以及编写必要的说明。二、站场平面设计原则目前,在站场咽喉以内,一般使用绝缘软横跨或硬横跨,尽量不用双线 腕臂柱。因此线路都是接地的,在维修方面不如绝缘软横跨安全、方便。硬横跨在带 电作业方面也会受到限制。软横跨所跨越的股道数一般不超过 8 股。如果股数过多,横跨距离太大,而股道间距 允许时,可在中间加设一软横跨柱,该柱类型应按较大一侧容量来决定。软横跨柱允 许在后侧兼挂腕臂,如下表 2-1:表 2-1 道岔柱与道岔理论中心的相对位置线间距(mm)700650600550500道岔型号定位柱至岔心距离7(mm)18496043703780318025001

8、956405070435036702970110620054904690400032001116750598051704310342011275006030572048403870跨距应尽可能接近最大允许值,以减少支柱数量。特别是注意减少软横跨柱和钢 柱等大型支柱数量。相邻跨距之间,小跨距值应尽量不小于大跨距的 75%。若使用的跨距与原计算跨 距值不符合,确定接触线的拉出值时,应校验其风偏移值。站场支柱平面布置,应考虑各个站场的特点。首先应尽可能地照顾到站场的远期 发展。如果将来股道增加,则在近期设支柱时要考虑将来不用拆移,并可资利用。对 于远期铺设的股道,如果土石方已做好,则软横跨支柱的容量

9、及侧面限界,一般均应 考虑预留。对于股道延长部分,当设立近期支柱时,对以后整个支柱布置不产生影响 为原则。站场是客货的集散地,在技术合理的条件下,也应当注意美观。而对于大型客流 或者有政治影响的特等站或者一等站,尤其要更多地考虑美观。不能因经济上的某些 得失而破坏了美观条件。靠近站旁的支柱,要注意不要正堵着门窗,站旁两侧的支柱,应尽量对称布置。 基本站台或中间站台上的支柱,其边缘至站台边的距离,应分别不小于4m或2m.。 咽喉区聚集着大量的道岔,各个站场的情况变化不一。对于34股道的小站, 支柱布置起来比较容易。对于较大的站场有时相当复杂。一般则应先提出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布置方案比较,然后确定

10、较优方案。 道岔,特别上正线道岔,道岔定位柱的布置首先应考虑标准定位。要标准定位时,对 于单开道岔,定位柱位于距岔心为4350mm处或5720mm处,参见上表。也即是位于道 岔曲线两线间距为600mm处线路一侧,接触线相交于道岔曲线两线间距为690mm处中 间点的上方。标准定位就是使接触线在道岔转换处具有最佳位置和保持良好地工作状态。 在由于受条件限制无法实现标准定位时,考虑设置非标准定位。采用非标准定位, 是使接触线的交叉点尽量设置在道岔导曲线两线间距为 500700mm 处的中间点的 上方。采用非标准定位是在考虑了技术条件后,还注意了经济上的合理。如果能用一 组软横跨兼顾两组道岔的定位,就

11、不要设两个独立的承重柱。在采用非标准定位时,非标准定位点一般应设在标准定位处的岔尖侧。如在辙岔 侧时,应检查拉出值是否过大(设计值一般不超过450mm)。在低速道岔上允许不定位, 对于无定位道岔,在它两侧的定位点之间,接触线是拉直的。其非工作支可能离股道 中心很远,要注意不要使其腕臂、定位器离得太长。如果为软横跨,应加大支柱对股 道中心的距离,以解决带电体至接地体绝缘距离不足的问题。在咽喉区由于道岔密集,问题较多,支柱布置形式可以是各式各样的,但所遵循 的基本原则应是节约支柱、技术合理和便于信号传输。在确定锚段路径时,其道岔处接触线最好采用一次交叉的方式,尽量不用二次交 叉方式。无交叉的线岔易

12、刮弓,不宜采用。两个相邻道岔柱间,把两个接触线布置成平行的比布置成交叉的要好。跨距和考虑站场和考虑站场的美观。在道岔区的外侧,应考虑站场与区间的衔接。 站场两端,一般应设绝缘锚段关节,若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允许三股道以下的车 站一般设置。要牵引变电所及分区亭附近应设电分相装置。靠近电分相装置车站的一 端,一般设非绝缘锚段关节。分相装置的位置,应尽可能考虑车站调车作业的方便, 并避免设在大坡道上。车站两端的绝缘锚段关节,一般应设在最外道岔与进站信号机之间。但是,靠车 站的转换柱距正线上最外道岔的岔尖(对岔尖向外的道岔),一般不应小于 50m 以便 于电力机车转线。确定正线上的锚段长度时,一般按照下

13、列原则:1、直线区段:全补偿链形悬挂,一般情况取1800m,困难条件时,为2000m。半补偿链形悬挂,一般情况取1600m,困难条件时,为1800m。2、曲线区段:全补偿链形悬挂,在曲线半径小于1500m的曲线长度占锚段长度50%及其以上时, 其锚段长度不得不大于 1500m。半补偿链形悬挂,应根据中心锚结处与补偿器处的张力差决定。接触线的张力增 值不大于额定张力的15%,承力索的张力增量值不大于额定张力的10%。站线的锚段长度,不像正线要求那么严格。一般一股道发线只设一个锚段。对于 不长的站线,如货物线,渡线等,在锚段长度不超过 900m 时,可以仅在一端设置补 偿器,成为所谓的“半个锚段”

14、。为了简化设备,减少锚柱,设置锚段时,要注意减少锚段数目。一些渡线等,应 尽量合并到别的锚段中去,只在不得已时,才自一个小锚段。当正线作为一个锚段太长时,可以分成一个半或者两个锚段。该两个锚段是衔接, 可以用锚段关节,而是通过道岔后分别下锚。整个锚段位于直线上时,中心锚结一般设在锚段的中部。锚段中有曲线时,中心 锚结应适当偏置于曲线较长,且曲线半径较小的一侧。在进行接触网的平面设计时,还应标出接触线的位出值。当接触悬挂在沿线路布 置时,其接触线在定位点处,与受电弓中心线的行迹设置一个相对位移,此位移值称 拉出值。拉出值的作用是使电力机车受电弓的滑板磨损均匀。拉出值的大小由受电弓 的有效长度决定

15、的。在直线区段一般取值为300mm。在曲线区段则根据曲线半径大 小的不同,拉出值也不同。而在道岔定位处的拉出值,一般取374mm。接触线的拉出值,一般从道岔区开始布置。如果后碰到直线股道上相邻定位点同 方向拉出时,可找两边跨距较小的支柱,让其拉出值等于零。在绝缘锚段关节处,对于有开关的转换柱,应把锚支柱放在靠支柱一边,以便连 接跳线,保证安全。选用支柱类型时,注意全补偿中心锚结绳的转角柱,其容量增加。锚接绳的转角 柱,应采用锚柱。尽头线的锚柱,应距车挡有一定距离。条件不允许时,才把锚柱放在车挡近旁, 但这样缩短了尽头线的有效长度。一般正线上的接触线用GLCA100215型,站线及段管线用GLCB80173型。 在有其它类型的接触线可以代替时,其载流量不得低于上述类型的钢铝接触线。 支柱编号,一般顺着公里标的方向从左侧到右侧,从上行到下行。货物线、专用线都 另行编号。3、站场平面图中表格栏的内容说明A、支柱侧面限定:指由支柱内缘至线路中心的距离,其值随线路曲线半径而变化。 根据规定,直线上建筑接近限界宽度为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