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741864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密度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密度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密度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密度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密度的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矮陂中学:曾远辉)一、课标要求:能写简单的实验报告能思考别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探究方案有协作的团队精神,懂得合作在科学探究中的必要性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公式。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二、教学设计思想:生活中表面看起来是一样的物体,但往往构成物体的物质是不同的。如不锈钢与铝和银;同是透明的自来水与盐水。(以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而且由不同物质构成的物体也有不同的用途和利用价值。这就引起我们有识别物质的必要性了。然而我依据什么去识别各种物质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这就促使我们对物质的属性进行探究。然后通过使用天平和量筒或量杯测出多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再经过对实验数

2、据的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从中建立起物质密度的概念和密度公式。从而解决了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正确的交流态度,及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三、教学目标:通过实验,应用“比值”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公式及其单位的由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会查密度表,并知道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值。如水的密度。会应用密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四、教学流程图:实验:测出一定量的水、铁、铜、铝的质量和体积现象:生活中存在似同实非的物质。如银与不锈钢。提出问题:依据什么来鉴别不同的物质呢?讨论归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不变;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不同。从中反映了物质一种属性。从而建

3、立密度概念和公式:数据分析:分析实验的数据信息(应用比值)法)密度的应用:利用求v、m及鉴别物质和物质纯与否。五、教学过程:复习上节课的主要知识:托盘天平和量筒及量杯的用途:(测量物体的质量和液体的体积);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的简略步骤和注意事项:(.将天平放置于水平台面或桌面;.调平天平;.读数:砝码加游码;.被测物质与砝码的放置:左物右码;.取砝码要用镊子等。)引入课题:向学生出示用广口瓶装的一种透明液体,并提问学生:这是什么?等学生回答得差不多后,拿开广口瓶的塞子。过一段时间再次问:这是什么液体?此时学生就会非常肯定的说是酒精。接着提问:大家怎么知道这就是酒精呢?学生会说他们闻到了酒精味。此

4、时老师要加于引导:对。你们之所以说它是酒精,不说它是自来水,蒸馏水,盐水等。是因为你们闻到酒精味,而且酒精的气味与其它物质的气味是不同的。假设有别的物质的气味和酒精的气味是相同的,那你们还能肯定的说这就是酒精吗?答案是否定的。老师进一步延伸:这就是说,我们识别一种物质是根据物质的独特属性来判定的。接着向学生展示铝圆柱体,铁圆柱体,铜圆柱体各一个。问:它们分别是什么物质。然后再问:判断依据是什么?答案是颜色。此时老师出示颜色与以上相同的其它物质。并说明它们是什么。让学生知道以颜色来判断以上物质是不准确的。然后追问:那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准确地识别以上似同非同的物质呢?进入新课:为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我

5、们进行的下面的实验:测出不同质量的水,铜,铝,铁的质量和相应的体积,填入下表:物质次数质量(m/g)体积(v/cm3)比值(g/cm3)比值平均值水5511010115151铜43.54.89.068.961.36.98.8874.68.48.88铝25.29.32.712.728.510.62.6931.411.62.71铁52.86.77.887.965.08.27.9176.49.77.88从以上实验数据来分析比较,可得:.在相同条件下,物质的质量增大其体积也在增大,且质量增大的倍数与体积地增大的倍数相同。.同种物质,任何质量与相应体积的比相同。即:= .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不同。

6、 结论:从以上分析就反映了物质的一种属性:在相同条件下,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为恒量;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不同。即:在相同条件下,不存在密度相同的两种不同的物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一属性来鉴别物质了。在物理学上,.将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称为该物质的密度。即: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用符号:来表示。所以有:,(m:质量;v:体积。)这就是物质密度的计算公式。例如:一块金属的质量是0.445kg,体积为50cm3,求金属的密度。解:由可得:8.9答: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解答完整了吗?学生也许会发现结果没有带单位。否则,老师就自己点出来。然后作下一步引导。指出单位是什么,

7、是怎么来的。并引申到单位是:kg/m3。使学生对密度单位有个完整的认识。老师引导:学了物质密度的知识,现在我们知道,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其密度是不同的。这就表明如果我们知道某物质的密度是多少,那我们就能知道该物质是什么了。现在我们回到本节课的第一框题:怎么识别物质。下面有四种物质,怎么样我们才能确定它们各是什么物质呢?提出后由学生来讨论,老师给予适当点拨。至此,本节的学习内容基本就进行完毕了。接下来是引导学生怎么应用所学的密度知识去解决问题。这里主要有两方面的应用:1).应用物质的密度来求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及鉴别物质。2).应用物质的密度来检验物质纯与否。具体又有三种途径:一是直接比密度;二是相同质量比体积;三是相同体积比质量。最后,指导学生了解常见的物质的密度。怎么查物质的密度表。同时强调让学生记住水的密度。小结:1).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因为温度的变化会引物体的体积变化。因此我们强调相同条件的道理就在于此了。2).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六、教学反思:在本节的教学中,我觉得还应让学生知道物质微粒之间是存在着间隙的(用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来证明。)。这样既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密度有更加感性的认识。对于实验结果可能与课本上的密度表的结果不同,要强调说明实验中误差的存在。尤其是实验台面往往是不水平的。对此,老师可用水平标尺来向学生展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