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五自二善”课堂备课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730232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心木》“五自二善”课堂备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桃花心木》“五自二善”课堂备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桃花心木》“五自二善”课堂备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桃花心木》“五自二善”课堂备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桃花心木》“五自二善”课堂备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心木》“五自二善”课堂备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心木》“五自二善”课堂备课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强小学“五自二善”式课堂备课课题3、桃花心木课时第1课时任课教师与班级姚丽萍 602教学目标(含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下面词语“空地、散步、模仿、养分、语重心长、插秧、枯萎、膝盖、锻炼、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了解种树人种树的方法和目的。重点难点:让学生了解种树人种树的方法和目的。教学准备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通过资料了解林清玄。“五自二善”式课堂教学流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五自二善”理念分析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初知作品特点1、今天我们学习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桃花心木,请大家齐读课题。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

2、吗?教师出示林清玄的介绍。(林清玄,当代作家,台湾高雄人。他认为所有的艺术文化都应该和生活结合才有真正的意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二、检查预习,了解桃花心木1、问:桃花心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预习了课文,来说一说。2、教师出示长大成才的桃花心木的图片,及时补充介绍:桃花心木,一种常绿乔木,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树高可达20多米;它的木材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色泽美丽,能抗虫咬,适合制作车、船、家具,用作绿化环境也非常好,它的种子榨出的油还能供

3、工业使用。教师总结:它是如何长成挺拔笔直的参天大树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个究竟。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空地、散步、模仿、养分、语重心长、插秧、枯萎、膝盖、锻炼、莫名其妙3、重点书写“锻炼”、“膝”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完成填空。乡下老家旁的空地种着( 桃花心木 ),种树人( 不规律 )地给树苗浇水,使我感到( 很奇怪 ),经过和种树人的一番交谈,解开了我心中的疑团,并由种树联想到( 做人 ),感悟到人生的道理。四、读4-10自然段,了解种树人如何种树 1、在林清玄的记忆中,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

4、的树,它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可当看到它的树苗却仅及膝盖时,林清玄和我们一样也“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默读课文第4到第10自然段,思考:及膝的树苗如何长成参天大树?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呢?用“” 画出种树人种树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种法。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种树人的做法3、师提问:种树人的做法让你感到板书:奇怪4、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种树人奇怪的举动,指名读。5、用奇怪的语气齐读种树人的种法过渡:面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你有什么疑问?(指名答)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去找找答案吧。五、读第12-13自然段,体会种树人种树的目的。1、现在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仔细读课文12、13自然段,然后回

5、答一下,种树人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呢?出示: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2、种树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3、那么

6、,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不这样做又会4、原来,种树人这样种树自有他的一番道理,因此,他在说这番话时又是怎么说的呢?5、“语重心长”的意思明白吗?指导朗读种树人说的话,读出“语重心长”, 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六、总结种树人的一番话,解答了我们的疑惑,使我非常感动,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生道理,是什么呢? 我们下节课再学习。学生齐读课题学生认真观看屏幕出示的林清玄的介绍,了解本文的作者、写作特色、代表作指名回答,说一说文中描写桃花心木的语句: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齐读文中的描写桃花心木的这句话欣赏教师出示的桃花心木

7、的照片,认识桃花心木这种植物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朗读词语,注意多音字学生看教师书写“膝”学生回答如何记住“锻炼”二字(可找形近字的方法:缎、练)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完成填空。乡下老家旁的空地种着( 桃花心木 ),种树人( 不规律 )地给树苗浇水,使我感到( 很奇怪 ),经过和种树人的一番交谈,解开了我心中的疑团,并由种树联想到( 做人 ),感悟到人生的道理。齐读默读课文第4到第10自然段,思考:及膝的树苗如何长成参天大树?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呢?用“” 画出种树人种树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种法。1、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

8、,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2、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3、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概括:浇水不定时、不定量、及时补种感到奇怪指名朗读,用疑惑的语气朗读齐读面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有什么疑问?学生提出问题自由朗读第12-13自然段,思考:种树人这样种树的目的是什么?读第12-13自然段回答(预设: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让树木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预设:这样做的话,树苗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不这样做的话,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不

9、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学生回答:语重心长指名回答“语重心长”的意思指名朗读上面的两段话,读出“语重心长”,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齐读。自然导入、过渡流畅。了解作者,扩充学生课外积累,并对林清玄的散文特色加以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查课前预习,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顺势带入文中描写桃花心木的语段,为下文学习作铺垫。图文介绍,扩充课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读课文,检查词语,正音、书写,高段年级,字词方面,人人过关。教师范写,适时引导。默读课文,学生自行思考,整体感知,全面参与。朗读感悟。默

10、读课文,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并加以概括,培养概括能力。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交流看法,全面参与。教师适时引导,多元评价。思考,共同探讨。从朗读中感悟。激趣起疑,好学乐学。想象自己是种树人,切身体会,全面参与。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多形式朗读感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交流看法,全面参与。思考,参与课堂。在读中感受话语中蕴含的哲理。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教师教有所获,自得反思,思得再创。板书设计3、桃花心木浇水不定时 奇怪 浇水不定量 及时补种教后反思桃花心木是六下第一单元“人生感悟”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

11、,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桃花心木亦是如此,文章借树喻人,讲述了乡下老家旁的空地种着桃花心木,种树人没有规律地给树苗浇水,使“我”感到很奇怪,经过和种树人的一番交谈,解开了“我”心中的疑团,并由种树联想到做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开篇,我简单地导入,并向学生介绍本文的作者林清玄,着重介绍了他的散文特点,清新朴实的文笔却饱含了具有深刻意义的人生感悟。其次,介绍了桃花心木,并由学生说说桃花心木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从文中找到桃花心木的描写,这既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为下文的学习作好铺垫。这一环节图文结合,扩充课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高段年级来说,字词方面已经不在话下

12、,因此在字词这一环节,设计得较为简单。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主思考,设计填空的形式,知晓本文主要讲了什么。本课时的重难点是让学生了解种树人种树的方法和目的。因此,抓住两条重要的线索,一条是种树人种树的方法,学生自读自悟,概括浇水不定时、不定量、及时补苗。抓住“奇怪”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感受种树人奇怪的种树方法。同时,明白种树人看似随意的浇水方法实则自有道理。这时候面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如作者一样,学生也充满了疑问,激趣起疑,顺势引出第二条线索:种树人这样种树的目的,并以“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不这样做又会造成什么?”的提问,让学生从文本中寻找答案。这一环节,重在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通

13、过自主探究与文本对话,从而突破重难点。本文结构清晰,第一课时的教学还是比较简单。另外是微型课的形式,没有学生的参与,时间较短促,虽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所有的环节呈现,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过程不够流畅,因为是微型课,没有太多思考的余地,背的痕迹较明显,语速过快,出现了个别环节的口误;微型课虽然没有学生,但心中还是要有学生,本次教学因为操之过急,偶尔疏漏学生来回答,评价语言也不够多元。总之,微型课对于我来说还是比较薄弱,望日后多练争取进步。上强小学“五自二善”式课堂作业单课前作业:预习、熟读课文课中作业:思考种树人如何种树和这样种树的目的课后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4题、选择已学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