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72267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人们常用“书声朗朗”来形容学校特有的氛围,岂知这“朗朗”之中大有文章。 语文读为本,是我的老师对我说;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的诗也会吟。于是,我对我的学生说:中国古代多少伟大的文学家、诗人,都是捧着书本朗朗诵读着向我们走来的!笔者以为,科学的朗读指导,是教师牵手将学生引进语言文字艺术殿堂的捷径之一,是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即使是到了课堂教学多媒体化的今天,成功的诵读,仍是学生“身临其境、熏陶感染、心领神会”的一种“潜入”、一种“释放”读中入世、读中悟世、读中出世朗读中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升华! 朗读指导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尤为重要小

2、学生出于一种天真的纯,在美文朗读中,总能不由自主地将个体生命迅速融入语言文字所创设的境界中去。因此,“朗朗”之中往往透出一股真挚的、忘我的情愫;而一到初中,生命已叩开了外部世界之门,太多的纷杂与喧嚣扰乱了原本单一纯净的心灵世界,对于语言文字所传递的信息,往往在他们青春的生命跃动中显现呆滞、迟缓的弱势,更何况又是“课堂”这个特定的时空。绝大多数的学生将教材要求熟读背诵的语段作为作业而机械地完成。于是,教室里的读书声便有了一片混乱的喧嚣式,节奏飞快的“拼命三郎式”,抑或是暮气沉沉的寺庙“早课式”齐整划一却无动于衷。这种朗读,充其量也只是吊嗓子、练气功。 多年前,本人曾读到一篇女作家感念恩师的文章。

3、她说她写作的启蒙老师是一位朗读非常出色、对学生朗读要求非常严格的语文老师,并说这位语文老师曾是部队文工团的话剧演员。这对我的启发很大;我想,对我们语文教师都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启示。特别是在教学深入二期课改的当今,教育讲究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讲究关注学生生命质量的升华,讲究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因此,体验性、实践性的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直接引领学生感受体悟的方法之一:朗读中,仰视闪耀灿烂人文思想之生活火花;朗读中,俯瞰天地万物间亘古不变的平衡与摩擦课题中,师生共创打破时空的艺术殿堂 这种集体性的朗读指导,可以分两种形式。 一是师生共读:体验情感,文我合一、激情共鸣。它适用于散文类文体的朗读。无

4、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教师通过自身“领头羊”式声情并茂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文我合一”之境界,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学生朗读时有了“潜入”的情缘,也有了“释放”的契机,更有了体悟的功效。朗读加深了理解,理解升华了朗读:背诵有了理解,也就有了成效。 二是朗读前教师为学生创设情景、赋予形象,学生朗读便有了传情达意、抑扬顿挫的韵致。这种形式更适用于古诗词背诵。随着古诗文考核中理解性题目比率的上升,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时的创设情景、赋于形象成了学生“潜入”作品的一个很好引导。正是有了这种“潜入”,才有了学生朗读中“与古哲先贤心灵交流”、“诗我相融”、“物我合一”之佳境,也才有了于朗读中情有所托地“释放”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有了农家闲适恬静之乐;“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中有了生命萌动之欣,“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有了意蕴温馨之美,“人悄悄,帘外月胧明”中有了报国无门之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有了不言无尽之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中有了凄楚哀苦之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有了气贯长虹之壮每日晨读开始,学生情不自禁抖擞精神;每次诵读完毕,教室内寂然无声。集体朗读凝固了时空、定格出英雄。 其次,实践也证明,优秀的朗读不仅给予学生精神上熏陶,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